那天去我姐家串门,刚进门就听见客厅里传来一阵高亢的笑声,那声音尖锐又刻意,像是故意要让人听见似的。
“哎哟,你是不知道,我那儿媳妇啊,那可真是没得挑!”
我探头一看,是个约莫六十来岁的大婶,头发烫得蓬松卷曲,染得乌黑发亮,脸上涂着厚厚的粉,嘴唇抹得艳红。她跷着二郎腿,手里捏着一把瓜子,一边嗑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我姐脸上了。
我姐坐在对面,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时不时点头附和,但眼神里明显透着不耐烦。
我轻手轻脚地换了拖鞋,没急着进去,而是靠在门框边,掏出手机给我姐发了条消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手机震动声响起,我姐低头看了一眼,嘴角抽了抽,差点没憋住笑,赶紧端起茶杯掩饰。
大婶丝毫没察觉,还在滔滔不绝地演着她的“好婆婆”人设——
“我那儿媳妇,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给我熬粥!小米粥里还加红枣枸杞,说是补气血!”
(我心想:六点?她儿媳妇是机器人吗?不用睡觉的?)
“上周我腰疼,她二话不说请了假带我去医院,排队挂号忙前忙后,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哦?那上次我在菜市场明明看见她儿媳妇翻着白眼说“老太太事儿真多”,难道是幻觉?)
“上个月我生日,她花了一个月工资给我买了条金项链!哎哟我说不要不要,她非要买!”
(我姐后来告诉我,那条“金项链”其实是儿媳妇单位发的年终奖礼品,价值不超过五百块。)
大婶终于讲累了,端起茶杯猛灌一口,眼神瞟向墙上的挂钟,突然“哎哟”一声站起来:“光顾着聊天,都这个点了!我得回去给孙子做饭了!”
我姐连忙起身送客,嘴上说着“再坐会儿嘛”,脚步却己经往门口挪了。
大婶一边穿鞋一边还不忘继续表演:“明天我儿媳妇说要带我去做全身按摩,哎,现在的年轻人真是……”
门一关,我姐瞬间垮下肩膀,长舒一口气:“可算走了!”
我俩对视一眼,同时爆发出大笑。
“你听听,她说的那是她儿媳妇吗?那是观世音菩萨下凡吧!”我姐翻了个白眼,从茶几底下摸出一包藏了很久的薯片,撕开猛塞一口,“你是不知道,上周她还跟我婆哭诉,说儿媳妇嫌她做的饭太咸,摔筷子走人。”
我挑眉:“那刚才说的‘每天熬粥’……”
“熬个鬼!”我姐冷笑,“她儿媳妇朋友圈天天晒外卖订单,上周还抱怨婆婆把厨房搞得像车祸现场。”
这让我想起娘家村里另一个“模范婆婆”刘婶。
去年重阳节,村委会搞“好婆婆”评选,刘婶站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演讲:“我从来把儿媳妇当亲闺女疼……”
结果第二天就被邻居撞见,她在楼道里指着儿媳妇鼻子骂:“连个孙子都生不出来,还有脸吃饭?”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仿佛成了某些人的生存法则。
她们在社交场合扮演着“完美婆婆”,回到家却对儿媳妇挑三拣西;她们在亲戚面前炫耀“孝顺儿媳”,转头就在麻将桌上吐槽“娶了个祖宗”。
回家的路上,我一首在想这个问题。
或许是因为面子比里子重要。
或许是因为她们需要用谎言来填补内心的不平衡。
又或许,她们自己也被“婆媳必须和睦”的社会期待绑架了。
但无论如何,这种虚伪的表演——
既骗不了明眼人,
也温暖不了自家人。
晚饭时我回娘家跟我妈提起这事,她正在剥蒜,头也不抬地说:
“你刘婶啊?她儿媳妇上周还找我诉苦,说婆婆把她买的真丝睡衣当抹布用了。”
我噗嗤一笑:“那她还敢吹?”
“吹呗,”我妈把蒜扔进锅里,“反正吹牛不上税。”
油锅“刺啦”一声响,蒜香弥漫开来。
你看,生活从来不是舞台,
装得再像,
也瞒不过柴米油盐的审判。
一个女人的十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一个女人的十年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JMT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