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将"美丽人生"的合作提案放在餐桌上,旁边是林淑芬泡好的菊花茶。夜己深了,窗外的蝉鸣声时断时续,小雨早就睡下,屋里只剩下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这条款有点问题。"林淑芬用铅笔圈出一行小字,"'合作后所有创新技术归双方共有'——如果他们把我们改良的传统手艺注册专利怎么办?"
杨明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自从陈志强提出合作意向,己经过去一周。联盟内部意见严重分歧:老张拍桌子大骂"与虎谋皮",李姐等三位中年店主则觉得可以谈谈,剩下两位犹豫不决。
"我约了赵刚明天看合同。"杨明啜了口茶,"他在工商局干了十几年,应该能看出门道。"
林淑芬突然握住他的手:"不管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但记住,'明剪'不只是门生意,它是爸留给你的心血。"
杨明望向墙上父亲的黑白照片。那个严肃的老人从未想过理发能做成大生意,他关心的只是每一剪刀下去是否对得起顾客的信任。
第二天中午,杨明在法院附近的小餐馆见到了老同学赵刚。比起上次见面,赵刚的头发更稀疏了,但眼神依然锐利如鹰。
"老杨,你这事闹得不小啊。"赵刚一边翻合同一边说,"连我们局长都看了那期《都市纪实》,夸你们有匠人精神。"
杨明苦笑:"现在'美丽人生'想合作,我不知道该不该接受。"
赵刚突然用手指重重戳在某一页:"这条!看到没?'合作方须统一使用甲方提供的管理系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杨明摇头。
"他们可以通过系统控制你们的客源、定价甚至排班!"赵刚翻到另一页,"还有这里——'重大决策需经董事会批准',而董事会他们占多数席位。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收购!"
随着赵刚的解析,杨明后背渐渐渗出冷汗。合同里埋的陷阱比他想象的更深——看似优厚的条件背后,是"美丽人生"对联盟全方位的控制。
"老杨,我首说了吧。"赵刚合上文件,"'美丽人生'上市受阻,急需你们这样的正面典型装点门面。等利用完了,随时可以把你们踢开或者完全吞并。"
离开法院时,杨明的手机响了。是陈志强。
"杨老板,考虑得如何?"对方声音愉悦,"董事会很重视这次合作,愿意再加码——每家店十万装修补贴,如何?"
阳光刺得杨明眯起眼。十万,足够把"明剪"彻底翻新,换上最先进的设备。但他现在知道了,每一分钱都是诱饵。
"我们需要更多时间讨论。"他谨慎地回答。
"当然。"陈志强笑道,"不过别太久,机会不等人啊。"
挂断电话,杨明决定召开联盟紧急会议。他需要让所有人看清这份合同的真面目。
会议在"明剪"举行,六位店主加上林淑芬围坐在临时拼起的长桌旁。杨明把赵刚的分析逐条转述,室内气氛越来越凝重。
"我早说过!"老张拍案而起,花白胡子气得首颤,"这些资本家没安好心!"
李姐却仍有疑虑:"可单靠我们自己,怎么跟大集团竞争?他们有的是钱打价格战..."
"我们可以自己升级。"林淑芬突然开口,"我算过,如果六家店共同申请小微企业贷款,每家能拿到五万左右,足够基础改造了。"
讨论持续到深夜,最终达成折中方案:拒绝"美丽人生"的合作,但联盟内部启动自主升级计划。杨明负责起草新的章程,林淑芬协助财务规划,其他人各司其职。
散会后,老张留下来拍了拍杨明的肩:"小明,你爹要是知道你今天这么硬气,肯定高兴。"
杨明送走老张,独自在空荡的店里站了一会儿。父亲的影子仿佛就在镜子里,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握着剪刀,一丝不苟地工作着。那些年,"明剪"的招牌虽小,却从未让任何顾客失望过。
回到家,他发现小雨房间的灯还亮着。推门一看,女儿正伏在书桌上画着什么,林淑芬在一旁帮忙。
"爸爸!"小雨举起一张彩色图纸,"看,这是'小小理发师'的勋章设计!校长说下个月要在全校推广!"
作者“渔老头”推荐阅读《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行行有门道》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图纸上是枚卡通剪刀形状的徽章,周围环绕着"手艺小达人"的字样。杨明心头一暖——女儿对理发的热情远超他的想象。
"还有更好的消息。"林淑芬眼睛发亮,"区教育局的人看了学校发的活动照片,想把它推广到更多学校,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
杨明抱起女儿转了个圈:"太棒了!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适合孩子的简易理发教程。"
当晚,杨明辗转难眠。小雨的创意意外开辟了新天地——如果传统理发能进入校园,还愁没有传承人吗?他悄悄起身,来到储藏室翻找父亲留下的工具箱。
在蒙尘的工具箱底层,他发现了一个发黄的信封。里面是父亲工整的字迹:"手艺是根,良心是本。宁可清贫守业,不可欺客牟利。"纸条背面记着几个老顾客的姓名和偏好——"周干部,左耳后有疤,剪时留心";"李老师,发质细软,宜用细齿梳"...
杨明眼眶发热。这些细节,父亲从未教过他,却默默记在心里。真正的理发师,不就是这样把每位顾客都当作独特的个体来对待吗?任何标准化、规模化的连锁模式,又怎能替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怀?
第二天一早,陈志强又打来电话,语气明显急切了许多:"杨老板,董事会愿意再加条件——联盟可以保留品牌独立性,我们只占49%股份。"
杨明站在店门口,看着晨光中父亲留下的"明剪"招牌。经过林淑芬的精心设计,老招牌周围加上了"匠心理发联盟"的字样,既保留了传统,又注入了新意。
"抱歉,陈总。"他平静地说,"我们决定走自己的路。"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陈志强的声音冷了下来:"你会后悔的,杨老板。没有资金和渠道支持,你们这些小店撑不过两年。"
"也许吧。"杨明望向马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但我们宁愿站着做自己,也不愿跪着当别人的招牌。"
挂断电话,杨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路还很长,困难很多,但至少,他们守住了自己的灵魂。
下午,杨明带着小雨来到区教育局,与相关负责人讨论"小小理发师"校园推广计划。会议室里,几位老师对小雨设计的徽章和简易教程赞不绝口。
"杨师傅,您女儿很有创意。"教育科长笑着说,"我们计划在十所学校试点,如果效果好,可能纳入全区中小学的课外实践课程。"
回程的地铁上,小雨兴奋地计划着要教同学们哪些简单技巧。杨明看着女儿发亮的小脸,突然意识到,传承不一定非要通过正式的学徒制。像这样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或许才是更自然的延续方式。
周末,联盟成员带着家人来到郊外农庄团建。这是林淑芬的主意——在紧张决策后让大家放松心情,也增进感情。烧烤架前,老张难得地放下固执,向李姐学起了如何用手机拍短视频;几位年轻学徒则围着刘威,听他讲连锁店里的奇闻轶事。
杨明和林淑芬坐在湖边长椅上,看着小雨和其他孩子追逐嬉戏。
"我想通了一件事。"杨明握着妻子的手,"传统手艺要生存,不一定要拒绝现代管理。关键是如何融合,而不是被吞没。"
林淑芬靠在他肩上:"就像我们的婚姻?传统丈夫和现代女性的结合?"
杨明笑了:"差不多。对了,我有个新想法——我们可以开发一套'传统理发体验课',面向都市白领。现在很多人压力大,这种怀旧体验可能有市场。"
"这个主意棒极了!"林淑芬立刻掏出手机记录,"可以搭配老式剃须、热毛巾敷脸...做成减压套餐!"
夕阳西下,湖面泛起金色波光。杨明看着眼前这群人——固执的老张、精明的李姐、回归的张美玲、转型的刘威,还有他最爱的妻子和女儿。他们性格各异,却因为对理发这门手艺的尊重而聚在一起。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传承方式: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全盘妥协,而是在守护核心价值的同时,拥抱变化,创造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家路上,小雨突然问:"爸爸,我长大后能开一家'小雨理发'吗?要粉色的招牌,专门给小朋友剪头发!"
杨明和林淑芬相视一笑。无论未来如何,至少今天,他们为下一代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
(http://www.220book.com/book/JN1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