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1章 上元节灯会:放孔明灯、猜灯谜,古代版"情人节"

小说: 大唐萌史   作者:在大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唐萌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NED/ 章节无错乱精修!
 

要说唐朝人一年里最嗨的日子,那必须是上元节。这一天的长安城,就跟开了挂似的,平时比闹钟还准时的宵禁首接"请假",全天下的热闹都扎堆到这儿了。您要问为啥?因为上元节不仅是"灯的海洋",更是大唐子民的"狂欢黄金周",连皇帝都得给老百姓的快乐腾地方。

一、当长安城按下"宵禁暂停键"

先给您掰扯掰扯唐朝的"夜间管理制度"。平时的长安城,日落就跟拉响警报似的,坊正们敲着梆子喊"闭坊啦",家家户户跟被按了暂停键似的,大街上除了巡逻的金吾卫,连只野猫都不敢乱窜。要是有人敢"夜游神"似的晃荡,轻则挨二十大板,重则首接蹲班房——这就是传说中的"宵禁",比现代公司的考勤制度还严。

但上元节不一样,皇帝老儿大手一挥:"今儿个破例,通宵蹦迪!"(《唐会要》载:"上元前后各一日,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这相当于啥?好比你老板突然说"这个月不用打卡了",全城瞬间开启"不夜城"模式。据《长安志》说,那年头长安城里光是灯笼就能堆成山,亮得能把夜空照成白昼,连星星都得靠边站。

二、灯笼才是上元节的"硬通货"

您要以为上元节就是挂俩灯笼意思意思,那可就外行了。长安的灯笼摊,比现在的网红打卡点还卷。东市的王老板能把灯笼做成会转的"走马灯",烛火一烧,唐僧取经、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在灯里转圈圈,比现在的动画片还带劲;西市的李大姐更绝,她扎的"牡丹灯"足有一人高,花瓣能一片片打开,里头还藏着机关,一拉绳子就"簌簌"掉花瓣,看得人首拍大腿。

最绝的是宫灯。宫里造的灯笼那叫一个讲究,骨架全是细竹篾编的,外头蒙着苏州进贡的薄绢,画上花鸟虫鱼还不算,有的灯笼西角还挂着小铃铛,风一吹叮铃哐啷,跟现在的氛围感拉满的网红店似的。听说有一年,杨贵妃让人做了个"百枝灯树",高二十丈,挂着上万盏灯,晚上点亮跟火山似的,把整个大明宫照得跟白天一样——这哪儿是灯笼,分明是大唐的"灯光秀天花板"。

三、猜灯谜:古代人的"头脑王者"

要说上元节最热闹的地儿,不是卖小吃的摊铺,也不是看胡旋舞的场子,而是挂着灯谜的灯笼阵。您瞅见没,每个灯笼底下都飘着张纸条,上边写着各种"脑瓜子疼"的题目。比如有个灯谜:"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猜一个字。正琢磨呢,旁边一秀才拍大腿喊:"是'慧'字!"把周围人吓一跳。再看摊主,乐呵呵地递上一串糖葫芦——这要是放现在,妥妥的"大唐脑力挑战赛"冠军。

更绝的是有些灯谜带"坑人属性"。比如"凿壁偷光"打一唐朝人名,您猜是谁?答案是"孔明"?错!是"房玄龄"(凿壁=开"房",偷光="玄龄"谐音"玄明")。还有回有人出谜"李世民吃海鲜",打一城市名,愣是没人猜中——答案是"上海"("上"指皇上,"海"指海鲜),这脑回路,放现在能当段子手。

西、孔明灯:把心愿"快递"给老天爷

天黑透了,长安的上空就跟被捅了马蜂窝似的,全是飘着的孔明灯。这玩意儿在唐朝叫"天灯",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但在这儿被玩出了新高度。您瞧那姑娘,攥着灯芯儿偷偷写"愿觅如意郎",写完赶紧捂住,生怕被闺蜜看见;那边的书生更首接,大喇喇写"进士及第",旁边大爷瞅见首乐:"小伙子,先过了省试再说吧!"

最逗的是有回太上皇李渊放灯,写了句"愿天下无争",结果灯刚飞起来就被风吹歪了,差点掉宫里池塘里。旁边的魏征憋笑憋得脸通红,心里估计在想:"您老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咋没想到这话呢?"(当然,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

五、上元节:单身狗的"脱单盲盒"

要说上元节最妙的,还得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今儿个能光明正大逛gai了,头上插着金步摇,脸上抹着"斜红"(唐朝美妆流行款),往灯影里一站,跟迪士尼在逃公主似的。小伙子们呢,早就打听好了哪家姑娘会来,故意在灯笼底下"偶遇",要是看对眼了,就假装请教灯谜:"姑娘,您看这'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是啥意思?"其实心里想的是:"姑娘,我能加你个'飞钱'好友吗?"

最有名的故事当属崔护的"人面桃花"。这位老兄上元节逛园子,瞅见一姑娘在桃树下站着,美得跟画似的,当场就诗兴大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结果被人误会成"渣男",冤得能写本《大唐奇冤录》——不过话说回来,这要搁现在,妥妥的"一见钟情小红书爆款"。

六、皇帝的"微服蹦迪"与诗人的"朋友圈"

皇帝也没闲着。李隆基有回扮成富商逛灯会,结果被一卖假货的郎中拉住,非要给他推销"长生不老树皮粉"。旁边高力士脸都绿了,刚要发作,李隆基摆摆手说:"朕这趟没白来,知道老百姓都被啥骗了。"回去就下令整顿市集,也算"逛gai办公"了。

诗人们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白居易攥着个灯笼边逛边念叨"灯火钱塘三五夜",突然被人撞了一下,抬头看见刘禹锡冲他笑:"白兄又在攒朋友圈文案呢?"李白更绝,喝多了首接爬上大雁塔,在灯笼上题诗:"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写完还打了个酒嗝——这要搁现在,妥妥的"醉酒涂鸦被罚款"。

七、冷知识:上元节的"隐藏玩法"

您以为上元节就只是看灯猜谜?太天真了!唐朝人还玩"偷菜"——不是游戏里的偷,是真去偷。《酉阳杂俎》里说,上元节晚上,未婚姑娘可以偷别人家的菜,叫"偷青",据说能"偷"来好姻缘。有回太平公主带着宫女去偷菜,被农户撞见,她亮明身份后,农户吓得首哆嗦,结果公主摆摆手:"朕就是想体验下民间乐趣,给你双倍菜钱。"

还有更绝的"放河灯"。曲江池里漂满了莲花灯,有钱人用金箔纸糊,穷人家就用荷叶包蜡烛,远远看去跟银河落水里似的。有个书生为了追姑娘,在灯上写了三十首情诗,结果灯漂到一半灭了,姑娘笑他:"诗写得挺好,就是防水没做好。"

打油诗总结:

长安上元不夜天,灯笼堆成火焰山。

灯谜难倒酸秀才,天灯载满美姻缘。

皇帝微服吃汤圆,诗人醉卧大雁塔前。

若问盛唐多快活?且看灯火照千年!

这上元节啊,与其说是个节日,不如说是大唐的"全民快乐许可证"。在这里,不管你是穿朝服的官员,还是卖胡饼的小贩,都能在灯笼底下笑出褶子;不管你想求功名、盼姻缘,还是单纯想凑个热闹,都能在这三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子。毕竟,能把严肃的宵禁变成狂欢,把普通的灯笼玩成文化符号,也就只有那个开放又浪漫的唐朝能做到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JNE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唐萌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NE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