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退出了虚拟会议室。
手机屏幕光线黯淡下去。
二十西小时的查阅权限,意味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他刚准备深入研究那份关于废弃地下实验室的报告,【异常调查互助群】的图标,突然疯狂闪烁起来。
红色的提示数字,从个位数迅速飙升到99+。
群内,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
“出大事了!城南美术馆那边!”
“石化!有人变成石头了!”
一张极度模糊的照片被甩了出来。
照片背景是美术馆外的广场,一个原本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轮廓,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灰败石质感。
紧接着,是一段只有几秒钟的短视频。
剧烈的晃动中,能听到尖锐的哭声,不是人类能发出的那种。
视频的最后几帧,拍摄者似乎也遭遇了不测,镜头猛地砸向地面,画面陷入黑暗。
“哭!是哭声!听到哭声就会变成石头!”
“我朋友就在附近,他说他感觉身体发僵!”
“官方的人呢?怎么还没动静?”
“封锁了!美术馆周围全被封锁了!根本进不去!”
“我看到有穿着防护服的人抬了几个‘石头人’出来,他们的动作也很慢!”
恐慌。
纯粹的恐慌。
比纺织厂事件时,群里的气氛更加压抑。
那次是空间扭曲,是未知的恐惧。
这次,是活生生的人在眼前变成石头,是首观的,无法逃避的绝望。
“官方-李明”的头像,在群成员列表中是灰色的。
张元指尖微动,点开了李明的私人聊天框。
他没有立刻发送信息。
他在等。
等李明主动联系他。
或者,等官方再次碰壁。
群里的讨论越来越混乱。
“是声波武器吗?针对特定人群的?”
“什么声波武器能把人变成石头?这是诅咒吧!”
“美术馆里有什么东西?为什么偏偏是那里?”
“那个哭声……太渗人了,我光是看文字描述都觉得头皮发麻。”
有人提到了“雕像”。
“我好像看到广场中央多了一个雕像,以前没有的!一个正在哭泣的女人雕像!”
“对!就是那个雕像在哭!”
“哭泣的雕像……”
张元默默记下这个关键词。
他刷新着群内信息,同时快速回忆着刚刚在官方数据库中浏览过的内容。
“高维意识投射”、“异常回响”。
这些词条,与“哭声”、“石化”之间,似乎存在某种遥远的,却又无法忽视的联系。
手机震动。
是李明。
他的头像终于亮了起来。
“官方-李明”:“张先生,出事了。”
文字简短,却透着一股浓重的疲惫与无力。
“潜龙勿用”:“美术馆?”
“官方-李明”:“对。一个突然出现的石制雕像,会发出哭声。听到哭声的人,会在短时间内身体僵硬,最终完全石化。”
“官方-李明”:“我们尝试了物理隔离,隔音材料几乎无效。尝试破坏雕像,攻击在接触到雕像表面前就被某种力量偏转。”
“官方-李明”:“己经有七名队员出现初期石化症状,包括两名负责远程爆破的技术员。”
“官方-李明”:“情况……非常糟糕。”
张元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
“哭声是载体。”
“石化是效果。”
“关键在于‘听到’。”
他快速组织着思路。
“潜龙勿用”:“哭声的传播范围有多大?”
“官方-李明”:“最初大约是五十米半径,现在正在缓慢扩大。而且,通过电子设备转播的哭声,同样有效。”
这条信息让张元心中一凛。
这意味着,简单的物理隔绝几乎不可能。
“潜龙勿用”:“石化过程可逆吗?”
“官方-李明”:“目前未知。石化后的人体生命特征完全消失,物质结构也变成了类似花岗岩的成分。”
“官方-李明”:“我们束手无策。张先生,你……有头绪吗?”
李明的询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
纺织厂事件的阴影,显然还笼罩着他们。
张元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
“哭泣的雕像”。
如果哭声本身就是一种规则的具象化,那么它必然遵循某种逻辑。
它不是单纯的声波。
官方报告中那些关于“高维意识投射失败产生的异常回响”的描述,此刻在他脑中变得清晰。
那份废弃地下实验室的报告。
实验内容之一,就是“现实稳定锚定技术”。
如果“锚点”是维持现实稳定的基石,那么当“锚点”失控,或者被某种力量污染,现实就会扭曲。
纺织厂是空间扭曲。
美术馆,则是物质结构的崩解与重组。
哭声,可能是一种携带了特定“规则”的“信息频率”。
这种频率,作用于生物体,诱发了某种共鸣。
一种灾难性的共鸣。
导致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其内在的稳定结构被破坏,然后被重塑成了石质。
就像水波的干涉,特定的频率叠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对抗它的方式……
张元脑中闪过一个词。
“抵消。”
或者,“覆盖。”
用另一种“频率”去干扰这种有害的“信息频率”。
“潜龙勿用”:“李队长,雕像的外形,有什么特殊之处吗?除了哭泣的姿态。”
“官方-李明”:“很普通的一个女性雕像,西方古典风格,材质不明,但异常坚硬。面部表情……极度悲伤。”
“官方-李明”:“我们尝试过用强声波干扰,无效。甚至加剧了周围人员的石化速度。”
强声波干扰无效。
这印证了张元的猜测。
那不是普通的声波攻击。
用蛮力对抗,只会适得其反。
需要的是精确的“钥匙”,而不是更响的“噪音”。
“潜龙勿用”:“我需要更详细的数据。雕像出现的时间,最初的哭声特征,石化者的具体生理变化报告。”
“潜龙勿用”:“以及,美术馆本身,或者雕像所在的具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或者近期发生过什么异常事件?”
他需要更多的拼图。
“官方-李明”:“资料我马上让人整理发给你。美术馆本身是百年建筑,但近期没有异常报告。雕像出现的位置,是广场喷泉的原址,喷泉前几天因为故障停用了。”
“官方-李明”:“张先生,时间不多。石化的速度……在加快。”
李明的文字,透露出巨大的压力。
张元能想象到现场的混乱与绝望。
他关闭了与李明的聊天框,打开了刚刚官方给予权限的数据库。
他没有去搜索“哭泣的雕像”或“石化”。
他输入了另一个词。
“频率共鸣”。
以及,“生物结构重塑”。
屏幕上,开始跳出一些零星的,大多是理论阶段的研究报告。
其中一份,标题是【关于特定信息波形对碳基生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初探】。
报告的撰写者,代号“玉衡”。
正是参与了之前线上会议的那位信息战略分析中心首席顾问。
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猜想:某些高度有序的异常信息流,如果其“振动模式”与生物体内的某种基础粒子振动频率达成“有害同步”,理论上可以引发物质层面的解离或强制重组。
下面附带了大量复杂的公式,以及一些模拟实验失败的记录。
张元快速浏览着。
他的手指,停留在报告末尾的一小段不起眼的附注上。
“……实验A-37曾尝试引入‘反向调谐频率’进行干涉,结果导致实验样本瞬间湮灭。初步结论:频率的精确匹配与相位控制,是干涉成功的关键,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反向调谐频率”。
张元看着这几个字。
一个初步的“点子”,在他脑中成型。
如果哭声是一种“有害频率”。
那么,是否可以用另一种“声音”,一种经过精确计算和调制的“声音”,去抵消它?
不是简单的噪音覆盖。
而是一种……规则层面的“中和”。
就像用碱中和酸。
但这需要对“哭声”的本质,有更精确的把握。
手机再次震动。
李明发来了一个加密文件包。
里面是关于“哭泣的雕像”的现场一手资料。
照片,视频片段(经过特殊处理,消除了哭声),石化者的详细医学报告,雕像出现位置的环境勘测数据。
“官方-李明”:“张先生,拜托了。”
“官方-李明”:“我们……快撑不住了。”
张元打开了文件包。
(http://www.220book.com/book/JNX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