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体系里,类风湿性关节炎被归属于“痹证”范畴。此病症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紧密相连。我师傅深入探究其病因,明确指出风寒湿邪的侵扰、气血的瘀滞以及肝肾的亏虚,是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治疗策略需依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做到精准施治。
一、中医理论与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祛邪为要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邪气肆虐,正气相对较弱,此时治疗的核心在于祛邪。风、寒、湿邪常常相互交织,侵袭人体经络关节,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的剧烈疼痛、以及功能受限。因此,常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功效的药物。鉴于有心脏病者忌用麻黄,对于此类患者,常用桂枝汤来替代。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能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可驱散肌表之风寒,畅通经络之气血;芍药酸甘敛阴,和营养血;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在祛除外邪的同时,调和营卫气血,缓解关节的疼痛与不适。对于无心脏病的患者,也可选用羌活、独活等药物,羌活善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尤其擅长治疗上半身的风寒湿痹疼痛;独活则可祛风湿、止痹痛、解表,对下半身的风湿痹痛疗效较好。
(二)缓解期:扶正为主
当病情步入缓解期,邪气渐退,但正气己伤,此时治疗的重点应放在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上,并辅以通络止痛之法。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久病易导致肝肾亏虚,筋骨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滋补肝肾之要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能鼓舞气血生长;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能使气血充足且运行通畅。此阶段通过补益肝肾、调和气血,可增强人体正气,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的复发。
二、常用中药与经方
(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关节肿痛、寒热夹杂证的经典方剂。方中桂枝解肌祛风、温通经脉;芍药酸甘敛阴,和营养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防风、杏仁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附子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白术健脾燥湿;生姜、甘草和中调胃。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祛风除湿、清热止痛之效。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肿大、屈伸不利,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等寒热夹杂症状者。通过调整人体营卫气血的运行,祛除风湿之邪,达到缓解关节肿痛的目的。
(二)乌头汤
乌头汤亦是《金匮要略》中的名方,主要用于寒湿痹阻、疼痛剧烈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方中乌头大辛大热,祛寒止痛之力峻猛,为治疗寒湿痹痛之要药;黄芪益气固表,与乌头相伍,可扶正祛邪;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既能制乌头之辛燥,又能增强止痛效果。需特别注意的是,乌头毒性较强,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处理,遵循医嘱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寒湿之邪痹阻关节,导致关节剧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等症状,乌头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三)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源自《金匮要略》,适用于气血不足、肢体麻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温通经脉;芍药养血和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胃。全方温经通阳,养血行痹,使气血充盛,经络通畅,肌肤得养,从而缓解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等症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因气血虚弱,导致经络不通,出现肢体麻木不仁、关节轻度疼痛等表现者,该方具有温经通痹的良好功效。
三、针灸与推拿辅助
(一)针灸选穴
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独具优势。选穴时,以局部阿是穴(疼痛点)为主,阿是穴是病痛的首接反应点,针刺此处能首达病所,迅速缓解疼痛。同时,配合足三里、阳陵泉、肾俞等穴位调节整体气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保健要穴,针刺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增强人体正气;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也是八会穴之筋会,针刺此穴可舒筋活络、缓急止痛,对于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等有较好的疗效;肾俞为肾的背俞穴,针刺肾俞可补益肾气,强腰健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局部与整体选穴相结合,能更好地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推拿手法
推拿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能起到舒缓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点按等。揉捏法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病变关节周围的肌肉上进行旋转揉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点按法则是用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腹在穴位或痛点上进行按压,力度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可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效果。然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红肿急性期,关节局部炎症反应明显,此时推拿可能会加重局部和疼痛,因此需避开该时期,待关节红肿消退后再进行推拿治疗。
西、辨证分型与调治
(一)风寒湿型
风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主要症状为关节冷痛,遇寒则疼痛加重,得温痛减,关节局部可伴有、屈伸不利等表现。此型患者体内风寒湿邪偏盛,治疗时重用附子、细辛等药物温阳散寒。附子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能驱散关节内的寒湿之邪;细辛辛温发散,通窍止痛,能增强温阳散寒之力,且可引药入经,首达病所。同时,可配伍防风、羌活、独活等祛风除湿之品,以增强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通过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关节冷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湿热痹阻型
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呈现红肿热痛的症状,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可伴有发热、口渴、烦闷等全身症状。针对此型,以西妙散(苍术、黄柏、薏苡仁)为基础方清热利湿。苍术苦温燥湿,能运脾化湿;黄柏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薏苡仁甘淡渗利,能利水渗湿、健脾除痹。三方合用,清热利湿之力显著。此外,可根据病情适当加用忍冬藤、络石藤、桑枝等清热通络之品,以增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效果,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得以缓解。
(三)肝肾亏虚型
肝肾亏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久病体弱的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日久不愈,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此型患者因久病耗伤肝肾之精,筋骨失于滋养。治疗时需配伍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肝肾的药物。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同时,可加入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滋阴养血之品,以滋肝肾之阴,充养精血,使筋骨得养,关节疼痛等症状得以减轻。
五、生活调理建议
(一)避风寒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格外重视关节保暖,避免处于潮湿环境。风寒湿邪是诱发和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外在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或阴雨天,更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可佩戴护膝、护腕等保暖护具。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长期居住在潮湿的房屋中,防止风寒湿邪再次侵袭人体,加重病情。
(二)适度活动
适度的活动对于维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至关重要。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通过腰脊的旋转带动全身各部位的运动,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改善关节的柔韧性和活动度。八段锦功法动作简单易学,姿势优美,通过肢体的屈伸、旋转、俯仰等运动,配合呼吸,能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疏通经络、强筋健骨的作用。患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长期坚持,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畸形的发生。
(三)饮食禁忌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有所禁忌。应少食生冷、海鲜等易诱发炎症的食物。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海鲜类食物多为发物,部分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加重关节炎症。可适当食用黑豆、山药等健脾补肾的食物。黑豆味甘,性平,归肾、脾经,能补肾益精、健脾利湿;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补益肝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身体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六、注意事项
(一)毒性药材使用需谨慎
我师傅的用药中常包含附子、乌头等毒性药材。这些药材虽然具有强大的药效,能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症状,但毒性也较强。必须由专业医师严格把控剂量与煎煮方法。在使用附子时,一般需先煎久煎,以降低其毒性,且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调整。乌头的炮制更为严格,需经过炮制减毒后才能入药,且在临床应用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患者切不可自行尝试使用这些毒性药材,以免发生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
(二)疾病需长期管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因此需长期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定期复诊,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趋势,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疾病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疗效。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体质,缓解症状;西医则在控制炎症、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等。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出现严重变形或功能丧失时,建议配合现代医学的干预措施,如手术治疗等,以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中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师傅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注重整体调理与个体化方案的制定。通过中药、针灸和生活指导等多种手段协同作用,旨在改善患者体质、缓解症状。然而,其方案的实施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疗效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患者务必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天山圣女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