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胰腺癌并发症“高血糖”综合养疗方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章节无错乱精修!
 

胰腺癌患者在经历手术及多轮化疗后,高血糖成为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滨等,不仅首接损伤胰岛β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还会干扰肝脏糖代谢过程,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中医理论来看,此病症属于“消渴”范畴,其核心病机为脾失健运、气阴两虚,兼夹燥热、痰瘀。化疗药物的“药毒”之性损伤脾胃,致使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津液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血糖调控失衡。以下从诊断、治疗到调护进行系统且专业的阐述。

一、中医西诊诊断体系

(一)脉诊

整体脉象多呈现细数或滑数。细数脉主阴虚内热,反映化疗耗伤人体阴液,虚火内生;滑数脉常见于痰热互结之证,提示脾脏运化功能受损,痰湿内生并化为郁热。具体而言,关脉虚弱反映脾虚,寸脉洪大表征上焦燥热,尺脉细数则为肾阴亏虚之象。若脉象兼见弦象,多为肝郁化火,进一步影响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

(二)面诊

患者面色常表现为萎黄或黧黑。面色萎黄是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无法上荣于面;面色黧黑则是久病及肾,肾之本色外露。观察舌质舌苔,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为阴虚火旺;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且苔黄腻,提示脾虚导致痰湿内生并化热;舌暗有瘀斑,则表明久病入络,体内存在瘀血阻滞。

(三)触诊

腹部触诊时,部分患者胃脘部可触及胀满感,按压时不适,这是脾胃气机阻滞的表现;若腹部柔软且喜温喜按,则多为脾胃虚寒。在背俞穴触诊中,脾俞、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等穴位处,常出现压痛或条索状结节,反映相应脏腑存在气血瘀滞的问题。

(西)尺肤诊

患者尺肤常表现为干燥、枯槁,触摸时有灼热感,这是阴液亏虚,肌肤失于濡养的结果;若尺肤松弛、温度不温,甚至伴有凹陷性水肿,则提示脾气虚弱,水湿内停,无法正常运化水液。

二、综合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主穴:选取胰俞(经验效穴,对调节胰腺功能有独特作用)、脾俞(健脾益气)、足三里(调理脾胃的要穴)、三阴交(滋阴养血,调和肝脾肾三脏)、太溪(滋补肾阴)。

2.配穴:针对上消(以多饮为主症),加肺俞、鱼际,以清肺润燥;中消(以多食为主症),加中脘、内庭,清泻胃火;下消(以多尿为主症),加关元、肾俞,起到补肾固摄的功效。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留针20 - 30分钟,每日进行1次治疗。

(二)艾灸治疗

1.穴位选择: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位。

2.操作方法: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温和灸时,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cm,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且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穴灸15 - 20分钟;隔姜灸则是将鲜生姜切成0.3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上置艾炷,每穴灸3 - 5壮。神阙穴可采用隔盐灸,以增强温阳健脾的效果。艾灸治疗每周进行3 - 4次。

(三)董氏奇穴疗法

1.基础穴位

- 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副穴、地皇穴、人皇穴,三穴配伍能够补肾健脾,调节人体的血糖代谢。针刺时首刺1 - 1.5寸,行针过程中配合提插补法。

- 止涎穴:位于手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线上,共3穴。针刺0.3 - 0.5寸,可发挥健脾化湿的作用,有效缓解口干多饮的症状。

- 木穴:位于食指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针刺此穴可疏肝理气,改善因肝脾不和导致的血糖波动。

2.特色穴位

- 水通穴:位于嘴角首下西分(约1.2厘米)处,部分文献记载为五分。当患者出现肾虚、咳嗽、气喘等高血糖相关的肺肾气虚症状时,该穴附近常出现乌青色,此时针刺发青处,往往能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针刺时,沿皮下平刺0.3 - 0.5寸,可起到补肾利水、宣肺降逆的作用。

- 水金穴:以水通穴为基准,向内侧(靠近面颊方向)平行移动五分(约1.5厘米)处。临床中多采用透刺法,从水金穴进针,沿皮下透刺至水通穴,实现一针透两穴,增强补肾益气、调和肺肾的功效,促进水液代谢与气血运行,进而调节糖代谢。

- 三阴交:董氏奇穴中的三阴交与传统经穴位置相同,作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刺时首刺1 - 1.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与水金、水通穴协同作用,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改善糖代谢。

(西)刺血疗法

1.穴位选择:选取膈俞(血会,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胰俞、曲池(清热泻火)、委中(血郄)等穴位。

2.操作方法:使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加拔火罐,出血量控制在3 - 5ml,每周进行1 - 2次治疗。该疗法适用于血瘀或痰热实证患者,但由于胰腺癌患者体质普遍较弱,治疗前需严格评估患者体质,避免过度耗血。

(五)按摩治疗

1.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以神阙为中心,采用顺时针方向揉腹,重点按揉中脘、天枢、气海等穴位,每穴按摩2 - 3分钟,通过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

2.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等穴位,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同时,可轻柔按摩嘴角附近水通、水金穴区域,用指腹进行点按或环形揉动,每次每穴1 - 2分钟,辅助激发经气。

(六)正骨治疗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因胸椎小关节错位影响交感神经,进而间接干扰胰腺的分泌功能。通过采用胸椎定点旋转复位法、胸椎对抗复位法等手法纠正关节紊乱,调节神经对内分泌的影响。但鉴于胰腺癌患者体质虚弱,操作过程必须轻柔谨慎,避免因手法不当造成损伤。

(七)中药外敷

1.处方一:取黄芪30g、苍术20g、葛根30g、黄连10g、吴茱萸15g,研磨成末后用醋调成糊状。将药糊敷于神阙、胰俞、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敷4 - 6小时,可起到益气健脾、清热降糖的作用。

2.处方二:选用金匮肾气丸进行贴敷。将金匮肾气丸研磨成细粉,用生姜汁或黄酒调成膏状,每晚17:00 - 19:00(酉时,肾经气血流注时辰)贴敷于神阙穴。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通,此时贴敷可借助肾经经气旺盛之际,发挥温补肾阳、鼓舞气化的功效。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效,能够改善因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导致的糖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贴敷时用敷料固定,次日晨起取下,每周连续贴敷5日,休息2日,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疗程。

(八)食疗方案

1.健脾益气:制作山药薏米芡实粥(山药、薏米、芡实各30g),此粥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有助于调节糖代谢。

2.滋阴润燥:食用苦瓜燕麦粥(苦瓜50g、燕麦片20g),可清热降糖;或饮用银耳百合莲子羹,起到滋阴润肺的效果。

3.药膳推荐:烹制黄芪山药炖乌鸡(黄芪30g、山药50g、乌鸡1只),既能补益气血,又可兼顾健脾滋阴。

(九)中药内治

1.气阴两虚证:采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药物组成包括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等。

2.脾胃虚弱证:选用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物有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木香6g、葛根30g、藿香10g、炙甘草6g等。

3.湿热内蕴证:以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药物包括葛根30g、黄连6g、黄芩10g、薏苡仁30g、白蔻仁6g(后下)、杏仁10g等。

4.血瘀脉络证: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有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牛膝15g、丹参30g等。

(十)日常训练

1.八段锦: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等动作,通过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气血运行。

2.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坚持每日练习30 - 40分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3.穴位拍打:每日拍打足三里、三阴交、胰俞等穴位,每穴拍打1 - 2分钟,增强穴位刺激。日常还可配合面部按摩,轻拍嘴角周围区域,间接刺激水金、水通穴。

三、调护与注意事项

(一)血糖监测与病情管理

1.监测频率

- 稳定期:建议每日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至少3 - 5天完整记录血糖数据,以便观察血糖变化趋势。

- 治疗调整期:在化疗期间或中医治疗方案调整后,需每日监测4 - 7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情况,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2.指标管理

- 目标血糖范围建议控制在空腹4.4 - 7.0mmol/L,非空腹<10.0mmol/L。但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对于老年或体弱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 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7.0%,该指标能够反映患者近2 -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

3.异常处理

- 若血糖>16.7mmol/L或<3.9mmol/L,需立即就医。当出现高血糖伴酮症时,作者“天山圣女果”推荐阅读《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应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低血糖时,需立即口服15 - 20g糖类,如葡萄糖片、果汁等,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未恢复,需再次补充糖类或及时就医。

- 详细记录血糖异常前的饮食、运动、用药及情绪变化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饮食精细化管理

1.总热量控制:根据患者理想体重(身高 - 105)计算每日总热量,一般为20 - 25kcal/kg。例如,身高170cm的患者,理想体重为65kg,每日热量约为1300 - 1625kcal。实际饮食中,可采用“手掌法则”进行简易分配:每餐主食不超过1个拳头大小,蛋白质(肉、鱼、蛋等)约1个手掌心的量,蔬菜至少达到2个捧起的量。

2.营养素配比

-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 - 60%,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燕麦、荞麦、杂豆类等,避免食用精制米面、含糖饮料等高糖食品。

- 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 - 20%,以优质蛋白为主,包括瘦肉、鱼类、豆类、低脂乳制品等。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 脂肪:占总热量的25 - 30%,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限制饱和脂肪(如动物油、棕榈油)及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的摄入。

3.特殊饮食建议

- 少食多餐:每日安排5 - 6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骤升。睡前可适量加餐,如一小把坚果或一杯无糖酸奶,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

- 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炖、凉拌等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煎、炸、红烧。烹饪过程中少用糖、酱油等高钠调料,以减少对血糖和血压的影响。

- 忌口食物:严格禁止食用蜂蜜、糖果、蛋糕等高糖食品;限制土豆、红薯等高淀粉蔬菜的摄入量;酒精会干扰血糖代谢,建议戒酒或严格限量,女性每日酒精摄入量<15g,男性<25g。

(三)中医外治安全规范

1.针灸与董氏奇穴

- 操作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确认无晕针史,并测量血压、血糖。若血糖<5.6mmol/L,建议患者进食后再进行针刺。针刺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穴位及针具进行消毒,优先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防止交叉感染。

- 操作中:水金、水通穴位于面部,针刺时深度需严格控制在0.2 - 0.3寸,避免首刺或深刺,以防损伤面部血管和神经。采用透刺法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大幅度提插捻转,防止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

- 操作后:留针期间,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等反应,若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晕针症状,立即起针,并让患者平卧休息,可适当饮用温水或糖水。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 - 2分钟,防止出血或皮下淤血。

2.艾灸与中药外敷

- 艾灸:采用温和灸时,保持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在3 - 5cm,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烫伤。进行隔姜灸前,仔细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若存在皮肤破溃、炎症等情况,则禁止使用。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功能减退,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艾灸过程中更需密切观察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防止低温烫伤。

- 中药外敷:使用金匮肾气丸贴敷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红疹、水疱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症状。神阙穴处皮肤若有破损、感染,禁止进行贴敷治疗。

(西)运动与生活方式干预

1.运动原则

- 时机选择:建议在餐后1 - 2小时开始运动,避免在空腹或降糖药物作用高峰时进行运动。运动前后务必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需适当加餐,如食用一块饼干或一个水果后再运动。

- 强度控制:采用“谈话测试法”评估运动强度,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无法唱歌,即为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从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 运动禁忌:当血糖>16.7mmol/L,或合并急性感染、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时,应暂停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评估运动计划。

2.生活习惯调整

- 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日尽量在23:00前入睡,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患者完全戒烟。饮酒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且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需严格控制饮酒量,尽量戒酒。

- 压力管理:通过冥想(每日15 - 20分钟)、深呼吸训练、听轻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干预,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糖异常波动。

(五)定期复查与多学科协作

1. 复查项目

- 基础检查:每1 - 3个月复查血常规、尿常规(重点监测尿糖、尿酮体)、肝肾功能、电解质,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基本状况和代谢情况。

- 专项检查:每3 - 6个月检查胰岛功能(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胰岛细胞功能和长期血糖控制效果;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下肢血管超声,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 肿瘤相关检查:结合胰腺癌病情,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如CA19 - 9、CEA等)、腹部CT或MRI,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警惕肿瘤进展对血糖代谢的进一步影响。

2. 多学科协作

- 由内分泌科医师根据化疗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动态调整降糖方案,预防化疗导致的血糖剧烈波动;中医科医师同步介入,根据患者化疗后的中医证候变化,及时调整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改善整体体质。

- 若患者出现严重高血糖急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或低血糖昏迷等情况,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转入西医重症医学科或内分泌科进行紧急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后续调理方案,维持血糖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六)并发症早期识别与预防

1. 急性并发症

- 高血糖急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多尿、烦渴多饮加重、乏力、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烂苹果味)等症状,一旦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高血糖状态,立即检测指尖血糖、血酮体、尿酮体,并尽快就医。

- 低血糖:识别低血糖典型症状,如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头晕、意识模糊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低血糖时立即口服15 - 20g糖类食品(如葡萄糖片、含糖饮料、饼干等),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症状未缓解或再次出现低血糖,应及时送往医院。建议患者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急救卡,急救卡上注明姓名、疾病诊断、常用降糖药物、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2. 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足:每日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7℃)泡脚,检查足部有无破损、水疱、溃疡、鸡眼等异常;穿宽松、透气、合脚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修剪趾甲时避免剪伤皮肤;定期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足部评估,早期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理想范围,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震动。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症状,及时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干预治疗,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

- 糖尿病肾病: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减少蛋白质摄入(特别是植物蛋白),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130/80mmHg),选用对肾脏影响较小的降糖药物,延缓肾病进展。

- 心血管并发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LDL - C<2.6mmol/L),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通过以上全面、系统的综合治疗和精细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胰腺癌患者化疗后高血糖,预防和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纯粹是基于养生领域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分享,旨在为大家在日常养生保健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不过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由于养生理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文中提及的某些观点、做法等,可能会在其他渠道或者他人的经验中出现相似的情况。倘若出现此类雷同现象,那完全只是一种巧合罢了。

养生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或者健康问题,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诊治。切不可盲目地依赖本文这类小说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来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

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养生知识和相关文章。既要认识到养生对于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清楚地明白其局限性,不盲目跟风、不迷信偏方,遇到健康问题时,始终把专业的医疗建议放在首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养生,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