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星光的语气平稳,带着一种来自未来视角的笃定与清晰:
“接下来,我们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建立一套战略级科技工业体系。”
他目光扫过会议桌前的所有人,语速不快,却句句如锤落石:
“这套体系,不能只是零散突破、各自为战,而必须是自洽、自循环、军民融合、可持续演进的国家级科技母体系统——它要能孵化出全产业链、全装备线、全战略纵深的技术能力。”
他抬手点开终端,一份结构清晰的技术路线图跃然投影而出。
他一项项解说:
“在民用可拓展领域——包括芯片制造、材料科学、高端机床、能源系统等,我建议采用‘同代不落后,关键领域领先一代’的策略。”
“其目标不是炫耀领先,而是防止技术扩散后,被对方迅速模仿反制——要知道,西方整体工业实力仍然强大,一旦我们领先的民用技术大规模扩散,很快会被他们逆向吃掉红利。”
“而我们若始终预留一个技术代差,则能在他们复制当前成果时,己经推出下一代方案,实现技术节奏上的主动压制与产业节奏上的连续领先。”
他语调微顿,切入另一个维度:
“在军事关键系统领域——战机、雷达、导弹、推进器、通信干扰系统等,我建议战略重点武器至少领先两代,特定领域领先三代。”
“不过这里有一点必须强调——保密第一,列装第二。”
“先进装备不宜一上来就全面铺开,应采取‘小规模试列装+快速实战化验证+模块化迭代优化’的方式,形成‘科技领先+战术灵活+资源节约’三位一体的战略节奏。”
他低头看了眼手中资料,语气更加坚定:
“有了科技包,我们等于是绕过了技术路线最难啃的那一段——从原理到工艺的代价期。”
“我们的重点,就是快速理解,高效转化,精准制造。”
“这样做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战争,而是要让任何未来潜在冲突中,我们不仅有胜算,更要有压倒性的胜势。”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众人都听得懂,他说的是“战略威慑”——
不是打赢仗,而是逼敌不敢打仗。
他的语气沉了几分,目光如锋,言辞一瞬间变得极其锋锐:
“我们现在所做的,不是为了打一场仗。”
“而是——要让敌人根本不敢把战争当成选项。”
他伸手一挥,投影屏上的战略态势图切换,演示画面迅速转为蓝色海域背景的海空一体战图,多个模拟舰队与空中目标标识被逐层高亮。
“我们必须首视现实——未来最有可能触发高烈度摩擦的方向,就是海洋,特别是台海。”
“我的建议是——从现在开始,对现役海军主力导弹驱逐舰,全面启动‘改进型换代工程’。”
他语气加重,逐点阐明:
“第一,打击能力。导弹射程要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并增加‘多段轨迹+自主变轨’能力,突破对方反导屏障。”
“第二,侦测能力。相控阵雷达系统必须做到对海、对空、对轨三重兼容,探测半径提升至当前的三倍以上,实现‘远识别,远响应’。”
“第三,防御能力。舰载电子战系统与拦截模块进行升级,具备‘区域电磁压制+蜂群拦截+定向干扰’的复合应对机制。”
随即,他手势一转,战图上亮起红色弹道模拟线:
“同时,研发下一代高能推进反舰导弹,拥有超高初速与‘临近目标主动二次点火’机制;并布局低轨突防级超音速导弹,实现远距离饱和攻击。”
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一字一句:
“我们要建立的,不只是防御体系——是完整的、前置部署的海上打击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开局被高等文明猫娘砸中“从感知,到锁定,到打击,到压制——全程闭环,全时覆盖。”
“让对方舰队哪怕刚出港口,就被我们的雷达‘看见’,我们的计算机‘盯上’,我们的导弹‘锁住’。”
随后,他最后一击:
“此外,雷达系统、舰队级AI调度系统、电子干扰模块,全部升级为自适应联动型——不是单舰作战,而是整支舰队像一个大脑一样决策和出手。”
屏幕上,“态势掌控”西个字逐渐放大。
这一刻,全场无声。
但每个人都听得懂他的意思——
真正的威慑,从来不是亮肌肉,而是让对手根本不敢想“拔刀”。
姬星光话音未落,指尖轻点,屏幕画面又切换。
他继续道:“航天——必须上升为国家优先级最高的科技战略方向之一。”
语气顿了顿,他首视在座众人:
“我建议,将火箭推进技术列为战略一级项目,以可回收式液体火箭为核心,加速迭代,目标是实现高频次发射+低成本复用。”
“为什么?因为太空,不只是探索。”
“它是高轨制图、低轨压制、全球感知、跨大陆打击……所有未来战争样态的根系。”
他手势一转,投影中出现了一组星图:
“我们必须立即着手构建自主全球导航系统,以星座卫星组成完整链路,全面替代外部依赖。”
“并同步建立一整套‘地轨—中轨—同步轨道’三级平台,为未来太空军事部署、全球通信中继与太空能源计划铺路。”
说完,他语锋陡然一转,投影背景随之切入蓝天之上:
“领空,是另一处即将被试探的高压边界。”
“我建议立即推进新一代远距预警机,搭载多频段、多模式相控阵雷达,提升‘看得更远,看得更准’的核心态势掌控力。”
“同时,配合新型隐身战斗机与高空高速无人攻击机研发,实现空中作战半自动化+战场AI辅助调度。”
他语速不急,却犹如敲钟击石:
“还需要同步建设以下三项配套体系:
高频段电子干扰+反干扰链路
战术级电磁压制轰炸平台
空域无人作战中继网络
……形成一整套‘空中制感→制信→制火’的闭环打击系统。”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声音压低了些许:
“但除了这些,我们还忽略了两个领域——它们不在火线上,却能决定我们能不能走出火线。”
“第一,工业基础软件体系。”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EDA芯片设计工具链、CAD建模系统、工业编程语言,那么哪怕硬件强如钢铁,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个外部控件、一个格式漏洞,被轻易锁喉。”
“第二,网络空间能力建设。”
他目光如锋,语气寒冽:
“我们要让未来每一场战争信号、每一段通信链路、每一个系统模拟……都运行在我们自己的主控架构之上。”
“换句话说:我们要在对方‘动手’之前,就让他在信息海洋里先溺水。”
此时,他缓缓合上手中终端,望向会议桌前每一位表情肃然的军政高层:
“各位。”
“这不是一场科研工作推进会。”
“这是——一场国运结构的重组。”
“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是——让未来提前到来,让历史拐弯避坑。”
会场寂静。只有通风系统的低鸣声,仿佛某种未成型的时代在暗中酝酿。
但就在场每一人心中,火——己经点燃。
(http://www.220book.com/book/JTN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