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六章:屯田风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宣和西年的初春,凛冽的北风仍在肆虐,梁山泊周边的荒地上,流民们如同迁徙的候鸟般聚集。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携家带口在寒风中瑟缩。有的孩童因饥饿啼哭不止,老人们则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这些被战乱与苛政驱赶至此的百姓,在看到梁山泊高高竖起的"招垦令"时,浑浊的眼中终于泛起一丝希望的光芒。而此时的王伦,正站在聚义厅的沙盘前,用手中的狼毫在地图上重重圈画,一场足以撼动封建土地制度根基的变革,即将拉开帷幕。

聚义厅内,牛油灯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宛如一幅幅跃动的水墨画。吴用展开泛黄的舆图,手指划过梁山泊周边数百里的荒滩与沼泽:"寨主,这些土地虽广袤,但多为盐碱地与沙碛,即便开垦,收成也寥寥。且传统屯田制需经州县层层盘剥,百姓辛苦一年,收获大半要充作赋税,如何能让他们真心出力?"

王伦将狼毫狠狠插入笔架,震得砚台中的墨汁溅出:"那就推行'营田使'制度!凡愿加入者,皆编为军户,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收获的粮食,七成归己,三成充作军需。"他的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更要紧的是,我们要教他们用新器具、学新农法,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消息传开后,流民们蜂拥而至。梁山迅速组建起"营田司",设立户籍、水利、农技等机构。安道全带着医队为流民诊治疾病,蒋敬掌管钱粮账目,确保每一粒粮食都登记在册。而最关键的农具改良,则交给了心灵手巧的汤隆。这个铁匠出身的好汉,整日泡在工坊里,对着从江南搜集来的灌溉图纸反复钻研。

"传统戽斗效率太低,龙骨水车又太过笨重。"汤隆擦着额头的汗水,指着木架上的模型,"我打算把木链改成铁制,增加刮板的弧度,再用齿轮联动......"经过二十余次试验,第一架改良后的"龙骨翻车"终于成型。当人力踩动踏板,木链带动刮板将河水引入田间时,围观的百姓发出阵阵惊叹。浑浊的黄河水顺着木槽缓缓流入干涸的土地,龟裂的农田渐渐泛起生机。一位白发老农颤抖着抚摸翻车的铁轮:"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般神奇的物件!"

为了推广新农法,梁山还开办了"农技学堂"。每天清晨,老农耕作的号子声中,夹杂着书生讲解农学知识的声音。他们教授轮作休耕、粪肥改良土壤等技术,甚至尝试将从海外带回的占城稻引种。短短三个月,三千顷旱地变为良田,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梁山泊的屯田之举,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当流民们吃饱穿暖的消息传开,周边州县的地主豪强坐不住了。尤其是河东柳氏,这个传承七百年的世家大族,在当地拥有万亩良田,豢养着数百私兵,连知府见了柳家家主柳元霸都要礼让三分。

"那些泥腿子居然在梁山泊混得风生水起?"柳元霸把玩着手中的和田玉扳指,眼中闪过阴鸷,"他们开垦的荒地,本该是我们柳家扩张的田产!"他招来管家,在密室中密谋整夜。三日后的深夜,二十余名蒙面人背着装满桐油的皮囊,借着夜色潜入梁山泊粮仓。

当第一簇火苗窜起时,守夜的士卒还未反应过来。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噼里啪啦的爆裂声惊醒了整个山寨。鲁智深提着禅杖狂奔而来,却只看到冲天的火光。"狗贼!让洒家抓住定要敲碎你们的狗头!"他的怒吼声中,朱贵己蹲在灰烬中仔细翻找。

"寨主,有发现!"朱贵举起一根焦黑的麻丝,"这是河东特有的桑麻混纺布,柳氏庄园的护院和佃户都穿这种布料。而且——"他指向灰烬中未燃尽的木牌,上面隐约可见"柳记粮行"的字样,"他们用自己的粮车运送桐油,故意留下破绽。"

王伦盯着那根麻丝,冷笑一声:"好个借刀杀人之计。柳元霸这是想激怒我们,让我们贸然出击,他好名正言顺请动官军。传令下去,封锁消息,就说粮仓因烛火不慎失火。"他转身看向吴用,"但我们的反击,要比他们想象的更狠。"

三日后,梁山泊突然传出"天罚"之说。公孙胜身披九梁道冠,手持桃木剑,在祭坛上做法。香烟缭绕中,他高声念道:"黄河之神震怒!因人间有不义之徒巧取豪夺,故降灾于斯!"与此同时,梁山军开始秘密疏通黄河故道。他们白天佯装修缮堤坝,夜晚则组织精壮劳力开挖河道,将原本流向别处的支流引向柳氏庄园。

柳元霸得知消息时,己是深夜。他站在庄园的碉楼上,望着远处闪烁的火把,心中隐隐不安。突然,一声巨响传来,如同闷雷炸响。庄园的下人慌慌张张跑来:"老爷!黄河决堤了!"柳元霸冲到墙边,只见浑浊的河水如万马奔腾,裹挟着泥沙冲垮了庄园外围的护墙。

"不可能!堤坝明明是上个月修缮过的!"柳元霸嘶吼着,但洪水无情地涌入。柳家的私兵在洪水中哭喊挣扎,装满金银的库房被淹没,千亩良田化作一片泽国。柳元霸抱着祖传的玉璧,被家丁架着逃离时,回头看了眼被淹没的庄园,一口鲜血喷出:"王伦!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这场"天灾"过后,周边百姓纷纷传言是梁山泊的"替天行道"感动了上苍。而王伦则趁热打铁,收留了大量因洪水无家可归的流民。当他们看到梁山泊井然有序的屯田景象,听到"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时,自发地加入了营田军户。

这场屯田风暴,不仅让梁山泊拥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更在百姓心中种下了反抗士族压迫的火种。当"营田使"制度的成功经验随着流民的脚步传向西方,一场更大规模的土地变革,正在北宋的土地上悄然酝酿。而王伦与梁山好汉们,也在这场风暴中,向着改变天下格局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