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章 佛道角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水浒之王伦来也

宣和元年的汴京,深秋的寒风裹挟着沙尘,如怨鬼般在皇城的飞檐斗拱间穿梭呼啸。三清殿内,二十西盏长明灯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将鎏金神像的面容映得忽暗忽明,檀香与烛油的气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出一种诡异的肃穆。公孙胜身着九色云霞道袍,宽大的袖摆扫过供奉着道藏典籍的檀木案几,指尖抚过御赐紫金道冠上的银丝鹤羽,忽然在冠檐夹层触到异物——那是根细若游丝的钢针,在摇曳的烛火下泛着诡异的蓝芒。

"好个'清虚真人'封号。"他望着针上凝结的暗褐色膏体冷笑,袖中罗盘指针突然剧烈震颤,"岭南箭毒木汁液,遇血封喉,三息致命。"这顶看似荣耀的道冠,实则是悬在脖颈的索命绞索。公孙胜回想起半月前,钦天监突然将罗天大醮提前至重阳,而献冠的正是神霄派大供奉林灵素的亲传弟子。当时那弟子眼中闪烁的阴鸷,与此刻毒针上的幽蓝光芒,在他脑海中重叠成可怖的画面。

罗天大醮当夜,三清殿外人头攒动,喧闹声如潮水般涌来。八名金甲力士抬着三丈高的沉香木坛,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前行。徽宗身着十二章纹冕服端坐观礼,龙袍上的金线绣着的五爪金龙,在火光中仿佛要腾空而起。公孙胜手持桃木剑踏罡步斗,口中念念有词,当念到"金光神咒"第七遍时,道冠内的机关突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毒针如离弦之箭,带着破风之声射向龙椅!

"陛下小心!"茅山道士张虚白从观礼席飞身扑出,玄色道袍鼓胀如帆。毒针贯喉的瞬间,他圆睁的双目映出公孙胜袖中滑落的半截黄符——那是梁山特制的引雷符。随着"轰隆"炸响,神霄派三十六名护坛道士被雷霆劈中,焦黑的尸体倒在八卦台上,鲜血顺着丹墀流入排水螭首,在白玉阶上蜿蜒出诡异的纹路。

"妖道弑君!"禁军统领的怒吼响彻云霄。公孙胜趁机振臂高呼:"神霄派私通辽国,图谋不轨!"他甩出一卷伪造的密信,火漆印上的"林"字与林灵素私印分毫不差,信中详细记载着神霄派与辽国往来的时间、地点和密语。殿前司的刀斧手如潮水般涌来,将神霄派道士尽数斩杀,三清殿内惨叫声、兵器碰撞声响成一片,汉白玉阶被染成血色,浓重的血腥味甚至盖过了殿内的檀香。

与此同时,在嵩山少室峰陡峭的绝壁之上,吴用带着二十名工匠正在紧张作业。他们腰系绳索,悬在万丈深渊之上,用特制的酸液蚀出蝌蚪篆文。每一道笔画都经过精心设计,暗藏玄机。工匠们屏气凝神,按照吴用的指示,将"帝星晦暗,梁土当兴"八个大字刻在岩壁之上。当第一缕朝阳照在"禹王碑"上时,这些文字熠熠生辉,仿佛真的是上古神迹。消息传回汴京,各地监道士纷纷上奏祥瑞,病中的徽宗却夜夜梦到禹王持斧立于黄河之上,怒目而视。三日后,他下诏"毁天下淫祠",而神霄派三百六十五座宫观首当其冲,无数道士流离失所,神霄派元气大伤。

大相国寺藏经阁内,厚重的檀木大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唯有书架间弥漫着陈年纸墨与藏红花的香气。智清长老戴着水晶老花镜,正逐字校勘《太平经义疏》。泛黄的书页在他枯瘦的指尖翻动,当翻到"甲子年"批注时,他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中,"苍天己死"西字赫然在目,笔迹与黄巾军残部流传的密信如出一辙。

"来人!"他话音未落,经页突然无风自动,夹层中掉出块素白丝帛。展开细看,竟是东京地下暗河图,上面详细标注着七十二处水门与三百条排水暗道,甚至连每个暗道的入口位置、通行容量都有记载。智清长老额头渗出冷汗,他深知这图纸若落入歹人之手,汴京城将如瓮中之鳖,任人宰割。他不知道的是,此刻朱贵正扮作云游僧,背着装满佛经的竹篓,将《金刚经》梵文译本巧妙地送入西夏使臣行囊。每一页佛经的夹缝里,都用孔雀胆写着"灭佛者梁",这些特殊的文字遇水则显,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挥作用。

在五台山演武场,鲁智深正指挥着五百僧兵操练"金刚伏魔阵"。僧众们手持月牙铲,整齐列队,随着鲁智深的一声令下,方阵开始变化。"看招!"鲁智深暴喝一声,手中月牙铲头突然裂开,喷出丈高火焰。原来铲柄中空,内置梁山秘制火药,只需拉动机括便可引爆。这些僧兵的演练看似是为了护寺,实则是梁山秘密训练的精锐力量,而这一切,都被神霄派暗中监视的探子传回汴京。然而,探子们只看到了表面的演练,却不知真正的杀招藏在那一本本看似普通的佛经之中。

此时,龙虎山的快马八百里加急送来《正一盟威符箓》,朱红封印上还带着天师府的朱砂香气。王伦将符箓浸入醋中,淡黄色的宣纸上渐渐显出墨痕——竟是方腊旧部藏兵图。歙州方岩山的溶洞里,三百尊霹雳炮整齐排列,引信上的火漆印着"永乐"二字,那是当年童贯征方腊时遗留的军械。这些威力巨大的兵器,将成为梁山日后对抗朝廷的重要倚仗,而获取它们的关键线索,竟藏在这小小的符箓之中。

重九日,神霄派玉清宫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然而,当钟声敲响第九下时,主殿大梁突然发出刺耳的断裂声。"轰隆"巨响中,整座宫殿轰然倒塌,烟尘西起,遮天蔽日。待烟尘散去,人们在瓦砾中发现密卷:林灵素与辽国签的战马交易书,用的竟是道藏孤本《云笈七签》做抵押。交易书中的字字句句,都揭露着神霄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机密的罪行。

消息传开,汴京百姓群情激愤,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向神霄派道观。他们举着火把,高喊着口号,将道观中的符牌砸成齑粉。御街上,碎玉铺就的"神霄万寿"匾额被愤怒的人群踏成泥浆,昔日信徒们高喊着"还我香火钱",将林灵素的泥像投入汴河。神霄派多年来积累的威望,在这一刻土崩瓦解,曾经高高在上的道士们,如今人人喊打。

而此时,吴用刊印的《道德真经注疏》正在太学流传。书中用活字套红批注的"民为贵"三字,被学子们用朱砂描得通红。这些充满反抗精神的文字,在学子们中间口口相传,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心中对腐朽朝廷的不满。有的学子甚至将蔡京所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记》撕下来,覆盖在厕所里,以此表达对神霄派和朝廷腐朽势力的唾弃。

冬至祭天,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时刻。南郊圜丘坛戒备森严,禁军林立。徽宗身着大裘冕,在百官簇拥下走向祭坛。当他宣召"清虚真人"主祭时,公孙胜脚踏由硫磺铺就的八卦图,袍袖中飞出数百纸人。在漫天火光中,纸人化作"王伦授天书"的幻影,栩栩如生。百万百姓聚集在祭坛周围,看到这神奇的一幕,纷纷山呼"梁王",声浪震天动地,震得坛前苍璧裂开三寸。

史官在《宣和遗事》中记载:"是日地裂,声如雷霆,京师震动。"却不知这道裂缝下,藏着梁山预埋的三十斤火药。这场佛道之间的明争暗斗,在各种阴谋与阳谋的交织下,最终化作燎原星火,将腐朽的王朝根基烧得摇摇欲坠。而梁山的大旗,正迎着寒风猎猎作响,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一场更大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