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老两决定去找女人

小说: 抗战胜利日   作者:遨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胜利日 http://www.220book.com/book/JVB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小五继续说下去。他和晴雪待了整整一晚,临走把大黄鱼给她放在了桌上,说他要走了。

晴雪问小五去哪,小五说去江苏。

“江苏不是己经被鬼子占了吗?”晴雪慌忙问。

“是,”小五说,“可我得把这骨灰带回去,这骨灰的主人想回无锡老家。”

晴雪听完就要把黄鱼还给小五,说路上用得到,小五说不行,那是你的。

晴雪见小五不肯收,就把头上的金簪子拿给了他,说把簪子送给小五,缺钱了可以卖掉。

小五听完收下了,他告诉我们说,要想成大事,就要该给的给掉,该拿的拿走。

小五坐火车到了武汉才知道,因为战火影响,己经没有从武汉去江苏的船了。

没有办法,无锡又必须去,小五就找了个大胆的船夫,让他尽量远地向江苏驶去。

到了湖口,船夫却怎么也不肯走了。只说离鬼子己经很近了,小五没法,就给了船夫几十个大洋,把船买了下来,自己向无锡划去。到了无锡他按照桂花所说的地址找了块面山背水的风水宝地,就把桂花的骨灰放了进去。

小五讲的传奇故事里有多少真多少假,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小五的确没有撒谎,就是他真的很喜欢风月场所,他是我们中间唯一一个经常去妓院的人。

柳垣这个小县城在1938年那会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妓院,大多是在民居里自己营生。这样的营生以柳巷为多,那里离教堂不远,住着十来户年轻的女孩儿,多是独门独户。要接客的时候,她们会在门口的门环上系一根红布条,有客人或者有别的事情,就会把红布条解下来,和一般人家无异。

小五和连长是出入柳巷最勤快的两个人,连长去教堂,小五则是去找女孩儿。

几乎每个下午,小五都会自己去柳巷,到底是去干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因为他从来不和我们一起。

有一次,老两说什么也要跟着小五去柳巷,他说自己己经活了快三十年了,长这么大还没碰过女人,这兵荒马乱地找个婆姨是不大可能了,先去找个姑娘,万一在战场上死了也不白活这一遭,也算对得起爹娘。

小五对老两的说法大加赞赏,他特许老两和他同去,并特意把自己内心评价最高的一个女孩让给了老两。

眼看着小五踱着方步走远,老两终于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敲响了女孩的门。

门很快被打开,老两在里面待了一整个下午,首到晚上才和小五一起回到营部,这使我们对老两这三十年的童子之身肃然起敬。但老两回来的时候就像个霜打的茄子,仰躺在门槛上半天一动不动。

我们怕老两累坏了,赶紧给老两盛了一碗泥鳅汤,泥鳅是小五下午从柳巷回来时在河里抓的。

稍后懂行的小五说老两这不像累的,累了应该是脸色发白,可老两这脸色一变不变,是不是碰上啥事了。老两半晌才说,那个女孩太像他妹子了。

原来老两来到小五推荐的那户女孩家才发现,那个女孩居然是陕西人。那女孩生得白白净净,浑身香皂的味道,简单地用一个白色尼龙绳扎住头发,更显出年轻的秀丽。来找女孩的不乏各样的小商贩和军官名流,所以她的家中充斥着各种新奇和稍显珍贵的东西,她能得到香皂,能用得上纯棉的毛巾,偶尔能吃到罐头,也能穿到时髦的桃红色碎花裙子。

她而在女孩的视角里,她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后,所看到的是门框里站着一个穿着皱巴军装的皱皱巴巴的人。这个人靠着门框站着,双手紧紧塞在裤兜里,攥着他两个月积蓄下来的的十元法币。他尽量抬高下巴以体现自己的趾高气扬,却连看都不敢看女孩一眼。

女孩见惯了这样的事情,像对待熟客一样上前把胳膊穿进老两的臂弯里,紧接着把头靠在了老两的肩膀上。她是那样熟练,老两的肩头一下子就下来。

女孩把老两拉到床上,百灵鸟般地说大哥可许久没来过了,边说边在老两耳边吹着口气。老两很不好意思地说他这是第一次来。

女孩听完这话却突然停住了,不是因为老两的坦诚,而是因为老两的口音,她随即用陕西话问道:“大哥也是陕西的吗?”

这一问,两人就被打开了话匣子。

女孩和老两一样,在一九二九年那场饥馑中从陕西逃了出来,和老两的妹子一样,那年女孩也是十五岁。

女孩说自己叫小灵,老两惊讶地发现女孩竟然和自己的妹子同样的名字。

“是‘铃铛’的铃吗?”老两问。

其实老两的妹子叫小玲,也不是铃铛的铃,只是不识字的老两实在分辨不了这么许多。

“是‘心诚则灵’的灵。”女孩说。她饱经风霜的二十多岁的脸上还掺杂着一丝令人心心疼的稚嫩的虔诚——她居然还相信心诚则灵。于是两人在那个下午什么也没做,女孩和老两平静地交换着自己心里的伤痛。

这伤痛算到1938年己经过去了九年,却远得像在亘古之前,又近得像就在昨天。

那年小灵父亲最早发现了年景的反常,像往常应该抽芽的节气,那年却连破土都没完成,看这个情形到秋天肯定不会有正常的收成了,本来家里的粮食就只够坚持到冬天,这下到冬天挨饿己经是板上钉钉。

自古农民面对天地的欺压,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小灵的父亲按着自己小时候自己的父亲面对灾荒时的做法开始做准备工作。

他首先要把家里仅有的半年口粮分成了一年,这样全家的口粮可以勉强坚持到第二年夏天,当然,这意味着本来就只是勉强吃饱的一家人以后只能半饱了。

父母和小灵都能勉强坚持,可弟弟正长身体,半夜经常饿得喊肚子疼,没法,父母便每顿饭再从碗里给弟弟拨两口饭。看到弟弟大口扒掉那几口饭,父亲总是皱眉一笑,笑得很苦。

农民的日子己经卑微和凄苦到了尘埃里,可总有人会想办法把他们从尘埃里揪出来,继续榨取一些价值。

这天,在他们一家躺在床上忍饥挨饿时,村里十字街头的那口大锣毫无征兆地被敲响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JVB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胜利日 http://www.220book.com/book/JVB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