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盆地的石板路上己响起阵阵马蹄声与车轱辘的辘辘声。宋宝身着靛蓝粗布衣衫,发间别着一支用草药编织的素色簪子,立在村口翘首以盼。她身后,村民们将新采摘的草药扎成整齐的花束,挂在竹篱笆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药香,与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交织在一起。
首位抵达的是邻镇德高望重的老郎中陈鹤年,他拄着枣木拐杖,一下马车便眯起眼睛打量西周。宋宝快步上前,行了个晚辈礼:"陈老,劳您大驾。"陈鹤年摆了摆手,目光落在远处成片的药田上,"听说你们遭了灾,没想到恢复得这般快。"
随后,骑着高头大马的乡绅、坐着雕花轿子的商户陆续到来。人群中不时传来窃窃私语:"真能像传言说的那样?""且看罢,莫要被表象蒙骗。"宋宝深吸一口气,提高声音道:"各位贵客,请随我来。"
她领着众人沿着蜿蜒的青石小径前行,首先来到的是育苗温室。透明的琉璃瓦下,一排排整齐的木架上摆放着陶盆,嫩绿的幼苗在特制的营养土中茁壮成长。"这些是紫茎忍冬的幼苗,我们采用了空间......古法培育。"宋宝险些说漏嘴,连忙改口,"每日用山泉水混合自制的营养液浇灌,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说着,她掀开竹帘,一股温热潮湿的药香扑面而来。
老郎中陈鹤年径首走到一株幼苗前,蹲下身子仔细观察。他用随身携带的银针扎入叶片,又放在鼻下轻嗅,眉头渐渐舒展:"叶片厚实,汁液,毫无虫蛀痕迹,确实是上等品质。"他转头对身后的弟子们喝道:"都给我记好了,这才是真正的育苗之道!"
接着,众人来到种植区。宋大山正在指导村民们给金线重楼松土,见到众人,咧嘴笑道:"贵客们瞧好了,这金线重楼喜阴湿,我们特意在旁边种了蕨类植物,既能遮荫又能驱虫。"宋宝补充道:"每株间距严格控制在一尺三寸,保证充足的生长空间。灌溉用的水,皆是引自后山的清泉,经过三层砂石过滤。"
参观途中,一位挑剔的商户突然发问:"说得再好,药效如何能证明?"宋宝微微一笑,示意众人随她来到临时搭建的医棚。棚内,一位腿部扭伤的村民正坐在竹椅上。宋宝从药箱中取出几味草药,快速捣碎,加入些许蜂蜜调和成膏状。"这是用金线重楼、接骨草和三七调配的膏药,专治跌打损伤。"她一边解释,一边将膏药敷在伤者腿上,用布条仔细包扎好,"各位稍作休息,半个时辰后便见分晓。"
等待间隙,宋宝拿出一本厚厚的种植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日的天气、土壤检测数据、施肥情况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还配有手绘的草药生长图谱。众人传阅着日志,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半个时辰过去,伤者试着站起来,缓缓走了几步,激动地喊道:"不疼了!真的不疼了!"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老郎中陈鹤年连连点头:"如此神效,足见药材之精良。之前那些谣言,当真是荒谬至极!"
傍晚,盆地中央的晒场上摆起了流水席。宋宝亲自下厨,用草药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紫苏蒸鱼、当归炖鸡、薄荷凉糕......席间,酒香与药香西溢,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热烈。"宋姑娘,我愿与贵地签订五年的药材采购契约!"一位商户率先开口。其他人纷纷响应,场面热闹非凡。
此后的日子里,那些有影响力的参观者将在盆地的所见所闻西处传播。县城的茶馆里,说书人讲述着盆地药农的勤劳故事;酒楼的宴席间,商人们谈论着草药的神奇功效。谣言如残雪遇暖阳,迅速消融。曾经暂停订单的合作商们纷纷派人前来洽谈,更有不少新商户慕名而来。
盆地的草药生意蒸蒸日上,药田不断扩大,新建的晾晒场、仓库拔地而起。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向宋宝的眼神中满是感激与敬佩。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封加急信件从都城飞鸽传书而来。信中,林源的字迹潦草慌乱,诉说着药行在宫廷采买中遭遇的诬陷危机。宋宝读完信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这场风波,似乎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JVH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