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马运从国内传来好消息:“国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听说了咱们在欧洲的生态合作模式,准备在全国推广,鼓励更多国内科技企业跟着‘星云’出海。阳光能源的全球电站数据处理方案也己经完成了与‘星云’的适配,明年年初就能在欧洲落地。”
秦奕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充满信心 —— 华途软件的合作落地,不仅打开了欧洲汽车设计软件市场,更证明了 “华国科技生态” 的实力。
在即将到来的 2013 年,这股协同出海的力量,必将推动 “星云” 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3 年 1 月初,巴黎的积雪还未消融,阳光能源海外技术总监陈峰就带着团队赶到 “星云” 欧洲总部,手里攥着一份厚厚的《欧洲光伏电站数据处理痛点报告》。
会议室里,秦奕和 “星云” 算法团队早己等候,投影幕布上正循环播放着欧洲光伏电站的实景画面 —— 从德国鲁尔区的屋顶光伏阵列,到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大型地面电站,屏幕角落不断跳动着 “数据采集延迟”“算力不足”“预测准确率低” 等红色标签。
“欧洲光伏行业现在卡在三个难点上,” 陈峰指着报告中的数据图表,语气急切,“一是跨国电站数据碎片化,德国的电站用西门子系统,西班牙的用 ABB 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汇总分析要花 3 天。”
“二是极端天气下的算力跟不上,去年冬天德国暴雪,某电站的积雪覆盖数据暴增,国外云服务商的处理延迟超过 8 小时,导致运维团队没能及时清理积雪,损失了 5% 的发电量。”
“三是发电量预测准确率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在 85% 左右,要是能提到 90% 以上,电站的并网调度效率能提升 15%。”
秦奕接过报告,翻到 “数据格式清单” 那一页,指尖在不同格式的代码上划过:“第一个问题好解决,我们可以开发‘多源数据适配引擎’。”
“把西门子、ABB 等系统的私有协议转换成标准 JSON 格式,再通过‘星云’的边缘节点实时采集 —— 就像 2012 年帮菲亚特处理不同生产线数据那样,保证数据汇总时间从 3 天压缩到 2 小时以内。”
“极端天气的算力波动,咱们可以用‘弹性算力池’应对,”“星云” 算法负责人补充道,“我们在东南亚电商平台做过测试。”
“双 11 订单峰值时,弹性算力池能在 10 分钟内扩容 3 倍,现在把这个技术迁移到光伏领域,针对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设算力阈值,一旦数据量超过阈值,自动触发扩容,保证处理延迟不超过 1 小时。”
至于发电量预测,陈峰带来了阳光能源的核心数据:“我们有国内 100 座光伏电站的 10 年运行数据,包括光照、温度、组件衰减率等 200 多个维度,但缺乏强大的算法模型整合分析。”
秦奕立刻调出 2010 年帮国家天文台处理射电信号的算法框架:“这个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可以改造。”
“加入光伏行业的‘辐照度预测模块’和‘组件衰减模型’,再结合欧洲各地的气象数据,准确率应该能冲到 92% 以上 —— 下周我们派算法工程师去阳光能源国内总部,一起训练模型。”
接下来的一个月,双方团队开启了 “跨洋协同攻关”。
阳光能源的工程师远程提供光伏行业参数,“星云” 算法团队在巴黎优化模型,华芯国际则针对光伏数据的计算特点,调整了芯片的浮点运算效率。
2 月中旬,首版 “光伏电站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在西班牙某 100MW 地面电站试点。
当天早上 8 点,电站的实时数据通过 “星云” 边缘节点采集,经多源数据适配引擎转换后,实时上传至云端。
中午 12 点遭遇短时强降雨,数据量骤增 3 倍,弹性算力池自动扩容,处理延迟稳定在 45 分钟。
次日的发电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电量误差仅 7.8%,准确率达到 92.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试点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欧洲光伏行业。
3 月初,德国最大的光伏运营商 “莱茵阳光” 主动找上门,要求接入 “星云 + 阳光能源” 的解决方案。
“我们之前用国外云服务商,每月至少有 2 次因数据延迟导致的运维失误,” 莱茵阳光的技术总监在签约现场说,“现在用你们的方案,数据汇总快了,算力够了,预测准了 —— 上个月的运维成本降低了 12%,发电量提升了 3%。”
更深远的改变在行业底层悄然发生。以往欧洲光伏企业选择云服务时,要分别对接云服务商、数据软件厂商、运维解决方案提供商,沟通成本极高;而 “星云 + 阳光能源” 的组合,提供了 “数据采集 - 处理 - 预测 - 运维” 的一体化服务,华芯芯片的硬件支撑还降低了整体成本。
到 2013 年 6 月,己有 23 家欧洲光伏企业采用该解决方案,覆盖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 2GW。
秦奕在慕尼黑体验馆新增了 “光伏云体验区”,现场演示西班牙电站的实时数据处理流程。
参观的欧洲客户看着屏幕上流畅运转的系统,忍不住感叹:“以前总觉得 AWS 的服务全面,现在才知道,你们的生态合作能解决整个行业的痛点 ——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是真的懂我们的需求。”
月底,马运从国内发来贺电:“工信部把‘光伏云解决方案’列为‘华国科技生态出海标杆案例’,阳光能源的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40%,华芯芯片在光伏领域的出货量也翻了倍。”
秦奕站在体验馆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穿梭的车流,心里清楚 —— 从汽车到光伏,“华国科技生态” 正在欧洲市场构建起越来越广的 “护城河”,而 AWS 的 “单点服务” 模式,在这股协同力量面前,正逐渐失去优势。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