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1章 推进过程中的阻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为实现穿透成像,秦奕团队与华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研发出 “低频电磁穿透雷达”—— 这种雷达能发射波长 10 米的低频电磁波,穿透矮行星表面的岩石层,获取地下结构图像。

经过两周的调试,雷达系统在卫星上完成安装,首次成像测试便取得惊喜成果:图像显示腔体内部存在一个首径 5 米的金属球体,球体表面布满规则的凹槽,与信号编码的二进制序列存在微妙的对应关系。

“这个金属球体极有可能是信号发射器,凹槽的排列方式或许就是编码的‘密钥’。” 秦奕兴奋地说,当即决定将球体表面结构数据纳入解码系统,加速信号破解。

与此同时,“天鹅座矮行星探测计划” 的探测器研发也进入关键阶段。

秦奕与欧洲航天局的工程师围绕探测器的 “地下采样机械臂” 展开协作 —— 中方负责机械臂的驱动系统设计,欧方则承担采样钻头的材料研发。

在一次联合测试中,机械臂的关节处出现卡顿,无法完成 360 度旋转。

秦奕团队拆解机械臂后发现,是驱动电机的齿轮精度不足,导致咬合间隙过大:“我们换成华芯国际生产的精密谐波齿轮,这种齿轮的传动误差小于 0.001 毫米,能满足高精度操作需求。”

重新组装后,机械臂不仅实现灵活旋转,还能在模拟岩石层中完成 0.1 毫米精度的采样,远超设计指标。

解码工作在金属球体结构数据加入后,进度显著加快。

三周后,密码学团队成功破解出信号中的核心信息 —— 一段包含 12 组化学元素周期表数据的序列,以及一组疑似 “恒星导航图” 的星图坐标。

“这组化学元素数据,涵盖了生命存在必需的碳、氢、氧、氮等元素,或许是地外文明在向宇宙传递‘生命信号’。” 秦奕看着解码结果,陷入沉思,“而星图坐标指向的区域,很可能是他们的‘母星’所在位置。”

为验证星图坐标的准确性,他协调全球 10 个大型射电望远镜,对该区域展开持续观测,初步发现一颗处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其大气中存在氧气与甲烷的混合信号 —— 这是生命存在的潜在迹象。

这天傍晚,秦奕收到林晓宇从德国发来的消息:她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实验室里,基于星图坐标数据,构建出地外文明 “母星” 的气候模拟模型,模型显示该行星的平均温度为 18℃,存在液态水的概率高达 80%。

秦奕立刻回复:“等你回来,我们组建专项团队,深入研究这颗类地行星,争取在探测器任务中加入对它的观测模块。”

夜深人静时,秦奕再次翻开天眼工作笔记,在最新的解码结果旁写下:“从 2005 年的初遇信号,到如今破解出的生命元素与星图坐标,我们离宇宙的真相越来越近。”

他抬头望向窗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天鹅座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仿佛在诉说着遥远的宇宙故事。

他知道,无论是矮行星上的金属球体,还是星图指向的类地行星,都只是探索的起点。

未来,还有更多的宇宙奥秘等待揭开,而他与团队,将带着对华国科技的自信,在深空探测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事业写下新的篇章。

在接下来的 “天鹅座矮行星探测计划” 推进过程中,探测器的 “能源供给系统” 首先暴露出难题。

按照设计,探测器需在矮行星表面工作 5 年以上,而此前确定的同位素温差发电机虽续航能力达标,但在模拟矮行星的极端低温环境测试时,发电机的热能转化效率突然从 35% 骤降至 12%,远无法满足探测器的能源需求。

秦奕立刻组织能源团队展开攻关,通过拆解发电机核心部件发现,低温导致内部的碲化铋热电材料出现晶格收缩,影响了热电转换效率。

“我们需要在热电材料中加入镓元素进行掺杂改性,” 秦奕指着材料分析报告提出方案,“镓元素能抑制晶格收缩,同时提升材料的低温导电性。”

团队经过 20 多次配方调整,最终研发出 “镓掺杂碲化铋复合材料”,在 - 250℃环境下,发电机热能转化效率稳定在 32%,满足了探测器的长期能源需求。

紧接着,类地行星观测模块的 “高光谱成像仪” 研发也陷入困境。

该成像仪需捕捉类地行星大气中氧气、甲烷的微弱光谱信号,但在地面测试时,成像仪的信噪比始终无法达标 —— 宇宙背景辐射产生的干扰信号,严重掩盖了目标气体的光谱特征。

负责成像仪研发的工程师们尝试了多种降噪方案,效果均不理想。

秦奕得知后,召集林晓宇等专项班学员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林晓宇提出:“可以借鉴二期卫星的深度学习降噪模型,结合高光谱数据的特征,构建‘光谱 - 空间双维度降噪算法’。”

团队立刻投入算法开发,通过训练 10 万组模拟的类地行星光谱数据,算法能精准识别并过滤背景辐射干扰,将成像仪的信噪比提升 40%。

但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算法运行需占用大量算力,探测器搭载的处理器无法满足实时运算需求。

秦奕随即协调 “星云” 团队,对处理器进行定制化优化 —— 通过裁剪非必要运算单元,同时采用 “动态算力分配” 技术,在保证算法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处理器功耗降低 35%,终于解决了算力与功耗的矛盾。

在探测器的 “通信链路” 测试中,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

由于矮行星与地球的距离超过 2.7 万光年,信号传输延迟高达 1.5 小时,且信号在星际空间中会出现严重衰减,常规的微波通信方式无法满足数据传输需求。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