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7章 第二代探测器发射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章节无错乱精修!
 

轨道团队随即展开新一轮计算,结合霉国旅行者 1 号、2 号穿越日球层顶的实测数据,通过 1200 次模拟推演,最终确定新轨道——

探测器先借助木星引力加速至 280 公里 / 秒,经 6 个月巡航后利用土星引力提速至 360 公里 / 秒,再在距离日球层顶 1 天文单位处开始减速,最终以 320 公里 / 秒的速度平稳穿越日球层顶。

全程碰撞风险降至 0.5% 以下,且穿越时的姿态控制过载值控制在设备耐受极限的 80% 以内。

当轨道参数通过国际航天组织审核,获得标注有 “日球层顶穿越坐标” 的星际航行轨道编号时,秦奕在轨道图上签下名字,指尖划过日球层顶的边界线,仿佛己触摸到太阳系与星际空间的交界。

轨道确定的同时,探测器针对日球层顶环境的专项调试也进入倒计时。

在天津航天制造基地的洁净车间里,工程师们重点对超导量子信号接收器进行 “日球层顶等离子体干扰测试”—— 模拟日球层顶附近高密度等离子体环境,测试接收器对微弱星际信号的捕捉能力。

测试中发现,接收器对 1 光年外模拟信号的接收强度比设计值低了 7%,林晓宇立刻带领团队拆解接收器的馈源组件,在高倍显微镜下,终于发现是馈源内部一根首径 0.1 毫米的信号传输线存在细微接触不良,在等离子体干扰下放大了信号损耗。

“必须用激光焊接重新固定,误差不能超过 5 微米,还要在馈源外增加一层‘等离子体屏蔽网’。” 林晓宇亲自操作微型激光焊接仪,经过 3 小时精细作业,重新焊接后的传输线配合新型屏蔽网,让接收器在模拟日球层顶环境下的信号接收强度不仅恢复至设计标准,还超出预期 2%。

地面控制中心的 “分布式 AI 算力集群” 也针对性升级,新增 “日球层顶数据优先处理模块”—— 考虑到探测器穿越日球层顶时会传回大量太阳风与星际介质交互的数据,集群将这类数据的处理优先级设为最高,确保能实时解析日球层顶的磁场强度、等离子体密度等关键参数。

在压力测试中,团队模拟探测器穿越日球层顶时传回 15GB / 天的峰值数据量,同时加入日球层顶磁场突变导致的通信链路波动场景,起初集群的数据分析延迟一度升至 1.5 秒。

秦奕当即组织算法团队优化数据调度策略,将 “日球层顶环境分析”“星际信号解码”“设备状态监测” 分配至专用算力节点,引入 “动态算力扩容” 机制。

经过 72 小时不间断测试,集群对优先级数据的分析延迟稳定在 0.25 秒,甚至能在通信中断 10 分钟的情况下,优先补传并处理日球层顶相关数据。

国际合作方面,欧洲航天局的工程师团队带来了罗塞塔号探测器探测彗星时积累的等离子体环境应对经验,与秦奕团队共同优化 “星际尘埃碰撞预警系统” 的日球层顶模式 —— 日球层顶附近的尘埃颗粒受太阳风与星际介质双重作用,运动轨迹更复杂,双方在模拟实验室里注入初代探测器的尘埃数据与欧方的等离子体干扰数据,对预警系统进行极限测试。

当模拟首径 5 毫米的尘埃颗粒在日球层顶磁场影响下,以 400 公里 / 秒的速度不规则接近探测器时,系统在 28 分钟前成功发出预警,自动计算出规避路线,探测器通过微调推进器,仅用 0.3° 的姿态调整就避开了模拟尘埃。

“日球层顶是探测的关键节点,这套系统能让我们更安全地进入星际空间。” 欧洲航天局的代表感慨道。

距离发射仅剩 3 个月时,二代探测器被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对接,团队在组装厂房里额外进行了 “日球层顶穿越模拟调试”,确保探测器的姿态控制系统、信号接收器能在模拟的日球层顶环境参数下稳定运行。

当所有接口参数显示正常,秦奕转身对林晓宇说:“从初代验证技术,到二代瞄准日球层顶外,我们用 8 年时间迈出了关键一步,它将带着我们的仪器,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太阳系的边界。”

发射前一周,全球 15 个深空测控站同步完成与探测器的 “日球层顶通信链路测试”,重点验证了探测器穿越日球层顶时,通过月球背面、火星轨道量子中继站传输数据的稳定性。秦奕站在发射指挥大厅的观景窗前,望着发射塔架上的火箭与探测器,塔架灯光照亮的不仅是夜空,更像是在为探测器照亮穿越日球层顶、驶向星际空间的征程。

他知道,发射后 10 年里,探测器将先穿越日球层顶,再向 1 光年外的目标迈进,每一步都承载着揭开太阳系与星际空间交界奥秘的期待,而他与团队,将在地面坚守,迎接来自日球层顶外的第一组数据。

发射当天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戈壁滩上还笼罩着夜色,发射塔架下却己是灯火通明。

秦奕穿着深蓝色航天制服,站在发射指挥大厅的核心位置,面前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二代探测器与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各项参数 —— 燃料加注完成、姿态控制系统自检通过、量子通信链路信号稳定,所有指标都在绿色安全范围内。

“各单位注意,进入 30 分钟倒计时。” 广播里传来调度员沉稳的声音,秦奕下意识整理了一下胸前的工作牌,目光扫过大厅里忙碌的团队成员:林晓宇正盯着探测器信号接收器的实时数据,国际合作团队的工程师们则紧盯着轨道模拟界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紧张。

倒计时逐渐逼近零,当 “点火” 指令落下的瞬间,火箭底部喷出耀眼的橘红色烈焰,巨大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微微震颤,探测器随着火箭缓缓升空,很快化作一道明亮的弧线,冲破云层,消失在黎明的天际线中。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