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9章 “星桥二号” 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章节无错乱精修!
 燃面不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2047 年 5 月,“星桥二号” 研发项目在全球瞩目下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相较于 “星桥一号” 的核电推进 + 激光帆组合方案,“星桥二号” 的核心突破在于采用 “可控核聚变推进系统”—— 这是秦奕团队早在 2035 年就提出的设想,目标是将单程飞行时间从 95 年缩短至 50 年,让人类更快抵达天鹅座 61 系统,与 “星桥一号” 形成 “双探测器接力” 格局。

负责核聚变推进系统研发的是华德联合团队,核心难题在于如何在探测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核聚变反应的稳定控制与高效能量转化。

最初的方案采用 “氘氚聚变” 模式,但氚的半衰期仅 12.3 年,无法满足 50 年飞行需求。

团队经过两年论证,最终转向 “氘氦 - 3 聚变”—— 这种聚变模式无中子辐射,产物更清洁,且氦 - 3 可通过月球土壤提取,补给更便捷。

但新问题随之而来:氘氦 - 3 聚变的点火温度需达到 1.5 亿摄氏度,比氘氚聚变高出 50%,现有磁约束装置难以满足需求。

德国工程师海因茨带领团队研发 “超导托卡马克改进装置”,在传统装置基础上增加 “激光辅助加热模块”—— 通过 16 束高能激光聚焦于聚变燃料核心,配合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共同实现聚变点火。

经过 18 个月的地面模拟实验,装置成功将聚变反应稳定维持在 2 小时以上,能量输出功率达 1.2GW,远超推进系统所需的 800MW,为 “星桥二号” 的动力系统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星桥二号” 与月球通信站的协同设计也成为研发重点。

基于秦奕提出的 “全球共享平台” 理念,团队在探测器上加装了 “多频段自适应通信模块”,可同时兼容月球通信站的激光与无线电频段,实现 “无缝切换”——

当探测器飞行至月球通信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时,优先通过激光频段传输高速数据;超出范围后,则自动切换至无线电频段,通过星际中继卫星链与地球保持联系。

2048 年 3 月,模块在月球通信站进行首次联调测试,成功实现 1.2Gbps 的激光数据传输与 500Mbps 的无线电传输,切换延迟控制在 0.5 秒以内,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星桥二号” 的另一大创新是 “可扩展科学载荷舱”。

与 “星桥一号” 固定载荷不同,该舱采用 “模块化插拔设计”,可根据探测任务需求更换不同载荷 —— 比如针对天鹅座 61 宜居行星的 “大气成分分析仪”“地表成像雷达”,或用于星际介质研究的 “高能粒子探测器”。

2048 年 6 月,欧洲航天局为载荷舱研发的 “量子生物传感器” 完成测试,该传感器可检测行星大气中微量的有机分子,灵敏度比 “星桥一号” 的同类设备提升 10 倍,为搜寻地外生命迹象提供更强力的技术支持。

全球协作在研发过程中再次展现关键作用。

俄罗斯团队负责探测器的热防护系统,研发出 “碳化硅 - 气凝胶复合隔热层”,可耐受星际飞行中的极端温差;霉国团队则优化了探测器的自主导航算法,结合月球通信站传回的 “星桥一号” 飞行数据,将轨道计算精度提升至 ±0.0001 天文单位;印度团队研发的 “星际尘埃规避系统”,通过 AI 实时分析尘埃分布数据,提前 100 小时规划规避路径,比 “星桥一号” 的系统响应速度提升 50%。

2049 年 9 月,“星桥二号” 的主体结构在天津航天制造基地完成组装。

探测器总长 18 米,比 “星桥一号” 增加 6 米,其中聚变推进系统占据 6 米,可扩展载荷舱占 4 米,剩余空间为能源与通信系统。

在首次全系统联调中,聚变推进系统成功驱动探测器模型完成模拟轨道调整,月球通信站同步接收并解析了探测器传回的测试数据,所有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此时的秦奕己 83 岁,虽无法亲临研发现场,但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他 “参与” 了联调测试的全过程。

当看到屏幕上 “星桥二号” 的模拟轨迹平稳运行,与月球通信站的数据交互流畅时,他缓缓说道:“‘星桥一号’开启了星际探测的征程,‘星桥二号’则要加快脚步。未来,它们会在天鹅座 61 系统相遇,共同完类与地外文明的对话使命。”

2050 年,“星桥二号” 进入发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月球通信站启动 “专项服务预案”,对 Ka 频段天线进行升级,提升对 “星桥二号” 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全球 20 个深空测控站同步完成设备调试,确保发射后能实时监测探测器状态。

同年 9 月 26 日,第五个 “星际共鸣日”,“星桥二号” 的 1:1 模型在全球 100 个城市同步展出,肯尼亚的卡玛拉带着自己更新至第 10 年的 “星桥飞行日志” 来到内罗毕展区,在模型前对孩子们说:“这是‘星桥一号’的弟弟,它会更快地飞向天鹅座,我们的等待,或许会因为它而缩短一半。”

站在 2050 年的时间节点,“星桥一号” 己飞离地球 1 光年,正稳步向着天鹅座 61 系统前进;“星桥二号” 则即将踏上征程,以核聚变驱动的 “新速度” 追赶。

而月球通信站,这座连接地球与星际的 “桥梁”,正静静矗立在月球背面,等待着为 “星桥二号” 提供全程通信支持,也等待着见证人类星际探测事业的又一次飞跃。这场跨越百年的星际接力,在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正朝着更遥远、更光明的未来迈进。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