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的风暴如巨兽般撕扯着 “破浪号” 的船帆,文天祥死死抓住船舵,咸涩的海水灌进嘴里。
这支首插欧洲的特混舰队己在海上漂泊三月,船员们的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望着罗盘上那串用汉字标注的经纬度,他们心中既充满未知的恐惧,又怀揣着探索新世界的渴望。
“报!前方发现巨大岛屿,岸边有疑似人类活动的痕迹!” 瞭望手的喊声穿透风雨。
文天祥立即下令升起大宋龙旗,船队缓缓靠近。
当迷雾散去,一座用巨石堆砌的堡垒出现在眼前,堡垒上雕刻着奇异的符文,数十个身披兽皮的战士持着青铜长矛严阵以待。
“切勿轻举妄动!” 文天祥示意翻译官用波斯语喊话,同时让人抬出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展示。
一名年长的战士走出人群,指着船上的汉字旗帜,发出一连串奇怪的音节。
就在气氛僵持时,随军的老匠人突然指着堡垒上的符文惊呼:“这与《山海经》中记载的‘海外异人’图腾极为相似!”
经过艰难的沟通,宋军得知这里是维京人的一处前哨站。
维京首领埃里克盯着丝绸上栩栩如生的牡丹,眼中满是惊叹,却仍握紧战斧:“东方人,若想通过,需留下一半货物!”
文天祥微微一笑,命人搬出活字印刷机,当场印制了一幅描绘大宋市井繁华的画卷,同时附上用汉字和北欧符文对照书写的和平协议:“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共守海上安宁。”
埃里克被活字印刷的神奇所震撼,最终同意与宋军建立贸易关系。
临走前,文天祥将一本《孙子兵法》的译本赠予他,上面用汉字和符文工整地写着:“兵者,诡道也。”
这次相遇,让大宋船队在北欧海岸站稳了脚跟,也让汉字开始在这片冰雪之地流传。
与此同时,沿非洲西岸南下的舰队在好望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汹涌的海浪将船只推向陡峭的礁石,船员们用汉字在木板上写下祷文,祈求海神庇佑。
舰队统帅孟珙沉着指挥,他借鉴《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潮汐规律,巧妙地避开了险滩。
当船队终于绕过好望角,眼前是一片广阔而陌生的海域,岸边的原住民对宋军带来的指南针和火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孟珙决定在此建立据点,他命人用汉字在巨石上刻下 “大宋海角” 西个大字,同时开设学堂,教当地青年学习汉语和算术。
一位部落酋长的女儿阿莎,很快就掌握了基础汉字,她用生疏的笔画在羊皮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眼中闪烁着对东方文明的向往。
而在印度洋西进的舰队,与阿拉伯帝国的商船队相遇。
阿拉伯商人对大宋的丝绸、瓷器垂涎己久,但对汉字和大宋文化却心存疑虑。
舰队副统帅梁红玉亲自出面,她身着战甲,英姿飒爽地向阿拉伯商人展示宋军的火器威力,同时邀请他们参观船上的汉学馆。
当阿拉伯学者看到用汉字翻译的《天方夜谭》时,不禁感叹:“这些方块字,竟能如此优美地诠释我们的故事!”
在文化与武力的双重影响下,阿拉伯帝国与大宋签订了通商条约,同意在巴格达设立汉学中心。
消息传回临安,白起大喜,立即下诏:“凡在海外传播汉字有功者,官升三级!”
草原上,铁木真的计划却接连受挫。
西夏故地的百姓纷纷涌入 “汉夏双语书院”,学习汉字者可获得大宋的种子和农具,这让铁木真的文化封锁形同虚设。
更令他愤怒的是,大宋的商船通过红海据点,切断了他与威尼斯商会的联系。
“赵构小儿,我定要让你知道,草原的铁骑不是文字能阻挡的!” 铁木真集结大军,准备向大宋西北边境发动总攻。
欧洲大陆上,罗马教皇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红衣主教使团回国后,向教皇详细汇报了大宋的辉煌文明,尤其是活字印刷术和先进的航海技术。
教皇望着使团带回的《论语》译本,陷入沉思。
他召集各国君主,宣布成立 “东方贸易联盟”,目的是与大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学习汉字和先进文化。
临安皇宫内,白起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心中谋划着更大的蓝图。
他命人绘制更精确的世界地图,标注出每一个与大宋有联系的地方。
“告诉前方将士,” 白起对传令官说,“在每一片新发现的土地上,都要建立‘汉风城’,不仅要有学堂、市集,更要将大宋的律法和礼仪传播出去。”
夜幕降临,临安码头灯火通明,又一支满载书籍和工匠的船队准备启航。
船上的水手们用汉字在船帆上写下 “西海一家”,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让汉语响彻世界的伟大征程。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一场由汉字引发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蔓延......
(http://www.220book.com/book/JZ8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