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离开前,江林以和余朝也去了纪念公园公墓。
不同于国内规整的墓园,这里是一片延绵的丘陵,包含池塘教堂等附属设施,像辽阔广袤的城市自然公园。
以往江林以总是独自前来,偶尔与江远山相伴。
上一次来还是回国前一天。
从大门走进来这段路,柏树常青飞鸟乍起,放眼望去一片厚厚的草坪。
一路上,江林以和余朝也说了些话,怕在清晨惊扰这一片的亡灵,她语气极轻:“妈咪是在手术台上去世的。”
“妈咪在医院待了一年,病情不断恶化,她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最后不得不被全部剃完。她那么爱漂亮,怎么接受得了。”
“我买了几顶假发送给她,妈咪在病房里哭了好久,我一首站在门外。我不能进去,她看到我之后只会哭得更凶。”
“那场手术的成功率和存活率都很低,一开始我很反对手术治疗,后来研究所来了个很有名的专家,他们让我相信奇迹发生,妈咪也这么跟我说。”
“妈咪很希望能通过手术摆脱整日在病房的生活,我只好同意手术。进手术室前,她说不会让我等太久,还说,手术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回国看老江。”
“但没有之后了,手术失败了,我连最后和她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江林以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一个字被鸟叫声掩盖过去。
手术前后那几个画面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她每个晚上的噩梦,甚至至今。
所以江林以说到这些时不会太激动,但还是会隐隐难过。
余朝也紧握着江林以的手。
“其实我后悔过让妈咪去做手术,很后悔。但方延谨说,即使不做手术,她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一天。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尊严追求,妈咪最后的追求是尽量体面的离开。”
这条路江林以走过很多次。
看到白色飞鸟,她会想到林丹最喜欢的白色围巾;看到高大的树林,她会想到林丹陪她画的第一幅画。
零碎的记忆历历在目,这才是种凌迟。
此时江林以想的是:“妈咪走的时候,曼哈顿连下了几天雨,我没来得及给她找块好地方。后来,老江说妈咪其实更喜欢加州——这里太阳最多。于是我们来到了洛杉矶,把妈咪葬在了这里。”
“还是他更了解妈咪,对吧?”
回想昔日江远山和林丹恩爱的模样,余朝也忽觉暗伤:“嗯,一首如此。”
山坡公墓上,江林以熟路地走到一面镶在地底下的石碑前,碑上没有照片,只刻着林丹中英文名和碑文。
庄严肃穆。
和林丹的风格一点都不搭。
碑前有一束蔫蔫的桔梗,是江远山出差前带来的,他和林丹相恋于一束桔梗花。
他们经常来看她,所以石碑上从来不会落灰。
江林以把一束白百何放在墓前:“妈咪,我又来了,之前说过这个月会来看你的。”
“前天的时装秀很成功,是你在帮我吧?”江林以的语气如常,像真在和林丹对话。
“回国这几个月一切都挺好的,国内变化很大,至少京市是这样。深市我还没去看过,等我下次去了再来跟你说。偶尔有些倒霉,不过都过去了。”
“Nebula在京市的第一家成衣店在筹备阶段了,最近我在设计一条高定礼裙,你一定会喜欢那种款式。”
江林以停顿了好长时间,像重新蓄足力气继续说。
“妈咪,我有男朋友了。是你最喜欢的余朝也。你说的对,那天他肯定是有事才没来送我的。他救了个老人,你肯定又要说他很优秀吧。”
余朝也手中拿着一束百合花。
时隔多年再见他没有空手来,无论今天是不是江林以男朋友的身份拜访,他都得带些东西。
余朝也也很怀念这位美丽知性的女士。
江林以说完话,她往旁走一步。余朝也将花放在江林以那束花旁边:“林姨,好久不见。”
将两束花摆正,他轻声道:“抱歉,我来晚了。”
……
回国的飞机上,苏妍的位置在江林以前面,两人隔着隔板说话,成衣秀反响不错,仅一天时间,公司收到的采访邀约、工厂收到的订单暴涨。
说完这些,苏妍问:“余医生呢?要不要我跟他换个位置?”
江林以看眼最前排的位置,口是心非地说不用。
苏妍压低声音问:“你现在情况怎么样?还在吃药吗。”
“基本没问题了。”
“余医生知道吗?”
这才是苏妍真正想问的,江林以不由也低下声:“他没必要知道吧。”
苏妍不好帮她定夺,但事情过去这么久,应该不会再有影响。苏妍说:“看他能不能接受咯,反正说与不说区别不大。七四起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恰好此时余朝也走来,苏妍没多说。
余朝也走到江林以隔壁的位置,用英语询问白人女人:“打扰了,方便换个位置吗?”
……
十几个小时落地,到家放下行李,余朝也接到消息被唤回医院。
江林以原以为他能有休息时间,跟着人到玄关:“今晚回来吗?”
余朝也亲昵地揉下她的头:“不确定,你先睡。”
到达医院,余朝也先上台进行了一台左手尺侧碾轧伤的手术,术后发消息提醒江林以吃晚饭。
办公室陆续有其他医生返回。
每个进来的医生无不例外地都要问余朝也是不是真谈恋爱了。
朋友圈发出去两天,有他和杨晟共同好友的同事都看到了,没有的杨晟也早传出去了。
余朝也合上手机:“嗯。”
黎佳丽笑呵呵:“怪不得这几天那些小姑娘上班都提不起劲。”
杨晟进来后也参与进这个话题,他绕到余朝也身边:“我今天把你发的照片去拍照识图。”
余朝也瞥他:“你这么闲?”
“不是,我看那枚胸针的赝品都要三西千,正品只在拍卖会上出现。”
余朝也收资料的手稍顿,也没太意外:“嗯,喜欢的话,让你对象送你。”
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杨晟转头问和张医生:“老张,他刚才是不是在炫耀?”
张楚杰沉吟两秒:“是的。”
“……”
没闲聊多久,几位青年医生被叫去旁听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会议。
在会议室门口跟陈世亚和科长打了个照面,陈世亚也问起:“朝也,听说你谈对象了,小姑娘做什么的?”
余朝也看眼手机,没有新消息,他说:“设计师。”
陈世亚和其他人都没想到余朝也会找一个跟他们职业八杆子打不到一块的对象:“你们怎么认识的?”
杨晟酸溜溜地说:“从小就认识,两小无猜呢。”
“对了陈老,您今天不在实验室,怎么往这边跑了?”
陈世亚身后跟着他们组里几位小老师。
“进去就知道了。”
家属和病人早己在会议室中等候,同时,几位平时难得一见的康复医学科领域的大腕也来了。
杨晟上班后也改不掉开会讲小话的习惯:“听说这个患者是美国华裔,国际康复医学会主席都请来了,这么大面子。”
余朝也没应他,低头翻阅下发的资料。
Lee,中文名李硕,曾任美国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知名设计学院教授……
“颇具名望的艺术家。七年前遭尖锐刀具刺伤,右手掌骨及指骨多处粉碎性骨折,同时伴有手腕部舟状骨完全性骨折……”
杨晟说:“怪不得那么多康复科的人来。”话锋一转,“不过七年前受的伤,为什么现在回国治疗?”
张楚杰凑头来,用气音道:“我也想知道。”
余朝也随他们看过去,前排轮椅里坐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男人,他身旁立着的女人正在跟他细声说明什么。
会议正式开始,由于病人除了右手受损程度严重,还伴有心脏系统疾病,综合治疗方案需要等病人的各项详细身体检查结果出来后制定。
这次会议主要是康复科联合创伤科手科为病人残疾的右手制定康复方案。
但病人李硕的情况特殊严重,手部细胞大多坏死,陈世亚手下正有一支团队致力于研究机器人辅助联合3D打印技术,专门应用于细胞治疗死骨修复领域。
预测治疗周期长,会议上决定将李硕纳入陈世亚团队里的临床实验对象,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学会主席点名余朝也:“余医生,你作为这项技术的临床负责人,和患者及其家属简单介绍初步方案。”
……
会后,余朝也被陈世亚单独留下:“……这几个数据再算一遍,剩下的格式我给你改,争取明年登上正刊。”
“好,谢谢老师。”余朝也答应下来。
陈世亚:“李硕这个病例,是我们这项技术应用的第二个临床案例,实验室那边很重视。跟首个案例比,难度和情况都复杂得多,你们尽力而为。”
“好。”
余朝也走出会议室,李硕独自一人坐在轮椅上,病例纸从他腿上散落。
李硕叫住余朝也,嗓音像粗粝的砂纸:“医生,帮忙捡一下吧。”
余朝也蹲下身把十几张纸捡起来,李硕的家属走来,余朝也把一沓纸递给她。
女人看看余朝也,低声道谢后问:“你是余医生吗?”
余朝也淡淡扫一眼李硕几近瘫痪的右手掌,上面遍布狰狞的刀疤。
他点点头就离开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JZP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