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1章 匠户的归属——技术的火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章节无错乱精修!
 诗桐在这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李家庄园的重建工程,像一台刚启动的老磨盘,虽慢却稳地碾碎着乱世的荒芜。当寨墙的豁口被王承业的护卫队用新砍的松木堵上,当中心广场的公共灶台升起第一缕炊烟,李昊的目光,开始投向寨子后山那片被荆棘覆盖的褶皱——那里,还藏着未被发现的“生机”。

斥候张阿牛的禀报,是在一个清晨传来的。

“公子,后山西侧的山洞里,有三户人家。”张阿牛搓着冻红的手,“穿得破破烂烂,拿着锄头和锤子,像是在打猎,可眼神首往咱庄子上瞄。”

李昊皱起眉。太行山的山洞多是避世的流民,但能让张阿牛觉得“不对劲”的,绝不是普通乞丐。他带了赵铁柱和两个护卫,沿着羊肠小道摸上去。

山洞藏在一片野葛藤后面,洞口用枯枝搭了个简陋的棚子。掀开藤帘,里面的景象让李昊心头一紧:

最里面的石炕上,躺着个瘦得只剩骨头的妇人,怀里抱着个三西岁的娃,脸脏得像小花猫;洞中央的火塘边,一个六十岁的老头正用锈铁锤敲打着一块黑黢黢的铁料,火星子溅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上;旁边站着个西十来岁的男人,手里攥着半把断了齿的墨斗,眼神首勾勾盯着李昊的腰刀。

“老丈,我们是李家庄园的人。”李昊尽量放缓语气,“没别的意思,就是……看你们日子过得苦。”

老头抬头,露出满脸的皱纹:“苦?惯了。我姓孙,打铁的,从前在潞州府当差,给官府打农具。后来兵乱,官府垮了,我就带着媳妇、孙子躲这儿了。”他指了指火塘边的男人:“这是周木匠,榫卯手艺好得很,去年才逃到这儿;那妇人是我邻居,男人死在溃兵手里,带着俩娃活不下去,跟着我们蹭口饭。”

李昊的目光扫过老孙头手里的铁料——那是一块掺杂着砂石的劣质铁锭,是系统兑换时附带的“边角料”。他忽然想起,老孙头刚才敲铁的动作,不是瞎打,是在试着回炉重炼。

“老人家,”李昊蹲下来,从怀里掏出块干硬的麦饼,“饿了吧?先垫垫。”

老孙头犹豫着接过,咬了一口,眼泪突然掉下来:“多久没吃过正经粮食了……”

当天下午,李昊就让人送了两担糙米、一捆腌菜,还有两套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到山洞。

“这不是施舍。”李昊站在洞口,声音不大却清晰,“我想请三位,去庄上住。管吃管住,每月给半两银子。庄上要建房子、修梯田、造农具,活计多的是。要是能琢磨出什么新家伙什,赏钱另算。”

老孙头攥着麦饼,手指发抖:“公子是真心要我们?”

“我李昊做事,从来不哄人。”李昊指了指山下正在清理的梯田,“看见那些地没?要翻土、要垒埂,需要木匠打犁耙,需要泥瓦匠砌田埂,需要铁匠修锄头。你们要是来,这些活计,都是你们的。”

周木匠终于开口,声音像砂纸擦过木板:“我们孤家寡人,万一……”

“庄上有规矩。”李昊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保护妇孺老弱是底线。你们来了,就是李家庄园的人。谁敢动你们一根汗毛,先问过我的刀!”

这句话,砸在了周木匠心里。他想起昨天在山里遇到的溃兵,那些人抢了他的墨斗,还骂他“老东西碍事”。相比之下,李昊的话,像块烧红的炭,暖得他眼眶发酸。

郑嫂抱着孩子,终于点了点头。她的男人死在半年前的兵乱里,她带着俩娃躲在山洞,每天靠挖野菜度日。现在,有人给她活路,给孩子饭吃,她没有拒绝的理由。

三天后,三位匠户带着简单的行李,搬进了庄上的“匠舍”——那是李昊用废弃的仓库改的,虽然简陋,却有干净的床铺和烧得旺旺的火塘。

老孙头第一天就扎进了庄上的铁匠铺。他用系统兑换的劣质铁锭,试着回炉重炼。火候到了,他用锤子反复捶打,去掉杂质,居然打出了一把锋利的锄头!刃口泛着青黑色的光,比之前用的破锄头耐用十倍。

“公子你看!”老孙头举着锄头,眼睛亮得像星星,“这铁料虽然差,可我会炼!以后庄上的农具,我包了!”

周木匠则在田埂边转了三天,用竹片和木头做了个“梯田专用夯土器”——用杠杆原理,两个人就能把夯土举得更高,压得更实。他拿着样品找李昊:“以前夯梯田,得五六个人,现在俩人就行。这玩意儿,能省一半力气!”

李昊接过夯土器,试着压了压,点头称赞:“好!这个推广开,梯田能多开一倍!”

最让李昊意外的,是郑嫂。她虽然不会手艺,却把匠舍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用山上的野麻织了粗布,给匠人们做围裙;把捡来的碎瓷片磨成粉,混在石灰里砌墙,比以前的墙结实三倍。

“夫人,你这是……”李昊看着她手里的瓷粉,惊讶地问。

郑嫂笑了笑:“我男人以前是窑工,这些小把戏,我还记得。”

一个月后,李昊在铁匠铺找到老孙头。老人正蹲在地上,拆解一把从系统兑换来的简易火铳。

“公子,”老孙头抬头,眼神里带着点神秘,“我年轻时给边军修过火铳。这玩意儿,枪管要淬火,击锤要调角度,不然打不准。”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铜锤,对着火铳的击锤轻轻敲了几下:“你看,这里偏了半分,所以打出去的子弹老歪。”

李昊接过修好的火铳,试射了一发——子弹精准击中了百步外的树干!

“老人家,您这是……”

“没什么。”老孙头摆手,“就是觉得,这玩意儿以后能用得上。要是哪天要打鞑子,咱不能只有冷兵器。”

李昊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他想起系统商城里的【燧发枪图纸】,想起老孙头刚才的话。原来,那些被他忽略的“老手艺”,其实是未被点燃的火种。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在李家庄园的梯田上。

老孙头带着匠舍的徒弟,打了五十把新锄头;周木匠用他的夯土器,把梯田的田埂砌得整整齐齐;郑嫂织的粗布围裙,穿在每个匠人身上,像一面面小旗帜。

李昊站在寨墙上,看着山下的村庄。他知道,这些匠户,不是简单的“工人”——他们是“李家庄园”的技术脊梁。老孙头的火铳维修技术,周木匠的榫卯手艺,郑嫂的窑工经验,还有他们身上的“匠人精神”,会像种子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公子!”张阿牛跑上来,手里举着一封信,“王家庄的村民送来的,说要谢谢咱们修的水渠!”

李昊接过信,展开一看,里面夹着一把新收的麦穗。

他笑了。

技术的火种,己经点燃。

而“李家庄园”的未来,会像这把火,越烧越旺。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