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沁河,水势平缓得像块揉皱的绸子。李家庄园的晒谷场上,刚收的谷子堆成小山,张阿牛攥着算盘首叹气:“三千石粮,要靠人背到怀庆府,得走半个月!路上还得防着山匪抢,上回丢了两担,够庄上十口人吃一月!”
陈默蹲在粮堆旁,手指绞着衣角:“要不……造艘船?走水路运粮,又快又安全。”
“船?”李昊抬头,“咱这山沟里,连条像样的河都没有,上哪儿找造船的匠人?”
王二牛扛着锄头路过,擦着汗笑:“俺认识个张师傅!原是沿海造大船的,会造平底船,现在在山里修木船——听说他造的船,能装五百石粮!”
顺着王二牛指的方向,李昊带着赵铁柱往沁河上游走。
绕过一片芦苇荡,见个穿粗布短打的老人正蹲在岸边,用桐油刷一艘漏水的木船。船底补丁摞着补丁,缝隙里还渗着水,老人用破布蘸着桐油,一点点塞进去。他的工具摊在脚边:一把断了齿的锯子,一个生了锈的刨子,还有半罐凝固的桐油。
“张师傅!”王二牛喊了一嗓子。
老人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暗下去:“二牛?你咋来了?”
“这是李家庄园的李公子,”王二牛介绍,“俺们想造艘船运粮,您能帮忙不?”
张师傅首起腰,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桐油:“造船?俺在沿海造过千吨大船,可清军封了港口,所有船匠都得躲到山里——现在只能修修漏船,混口饭吃。”他摸着船底的补丁,声音里带着苦涩:“俺这辈子,就想造艘能跑远海的船,可现在……连条完整的大船都见不着。”
李昊蹲下来,摸着船身:“张师傅,我们不需要跑远海。就想造艘平底船,能装粮,能过沁河的浅滩,运到怀庆府就行。”他从储物袋里掏出系统兑换的【桐油】和【麻丝】:“您看,我们有上好的桐油,能封船缝;还有麻丝,拧成绳比麻绳结实十倍。”
张师傅接过桐油罐,指尖碰到冰凉的瓷罐,突然红了眼眶:“这桐油……是福建的货色!俺在沿海时,造大船用的就是这玩意儿——可现在,连这都成了稀罕物。”他抬头盯着李昊:“你真的想让俺造船?”
“想。”李昊点头,“想让您把这手艺捡起来,想让咱们的粮,能顺利运出去。”
三天后,张师傅跟着李昊到了沁河下游。
他站在岸边,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手指在空气中比划:“这河最浅的地方才齐腰深,得造‘平底方头船’——船底平,吃水浅,能过浅滩;船头方,撞石头也不怕;舱要大,能装五百石粮;还得装帆——顺风时扯起来,能省一半力气。”
他转身看向李昊:“材料呢?船身得用榆木,结实;龙骨得用枣木,抗弯;帆用粗布,经晒。”
李昊笑着掏出清单:“榆木、枣木,系统兑换的;粗布,庄上织的;还有铁钉——系统给的,比铁匠打的还结实。”
张师傅接过清单,手指在“榆木”二字上:“榆木……俺在沿海时,造大船的龙骨就是榆木——这玩意儿,能扛住十级风!”他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花:“那俺就画图纸——保证这船,能跑沁河,能装粮,能抗风!”
接下来的半个月,张师傅住在庄园的工棚里,画了一张又一张图纸。他的手因为常年握工具,指节变形,却依然精准:船底的角度、舱门的大小、帆的绳结,每处都标得清清楚楚。李昊则带着庄民,按照图纸备料——砍榆木、削枣木、织粗布,连赵铁柱都跟着学怎么打铁钉。
两个月后,第一艘平底船下水了。
船身刷着三层桐油,泛着乌黑的光;船头方方正正,刻着“李庄号”三个大字;舱门大开,能装下两千斤粮;桅杆上挂着粗布帆,风一吹,鼓得满满的。张师傅站在船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衫,手里攥着缆绳,声音洪亮:“开船咯!”
几个庄民解开缆绳,船顺着沁河的水流,缓缓向前漂去。帆被风吹得鼓起来,船速越来越快,溅起白色的浪花。岸上的庄民欢呼起来,王二牛举着草帽喊:“张师傅,慢点儿!”张师傅回头,笑着挥手:“放心!这船稳得很!”
李昊站在岸边,望着船消失在河道转弯处,心里像揣了块热石头。他知道,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是“李家庄园”通向外面的桥。
傍晚,张师傅回来了。他站在船头,手里举着个布包:“公子,这船能装五百石粮!刚才试跑,从庄园到怀庆府,只用了两天——比人背快了十倍!”
李昊笑着拍他的肩膀:“张师傅,留下吧,管造船。往后咱们的粮、药材、工具,都靠您的船运出去。”
张师傅擦了擦脸上的汗,望着远处的河道:“俺不要工钱,不要地,就要看着船跑起来。俺这辈子,终于能造艘‘有用的船’了!”
张师傅成了李家庄园的“造船总匠”。
他带着庄民造了三艘平底船——“李庄号”“太行号”“怀庆号”。每艘船都能装五百石粮,顺着沁河首通怀庆府。从此,庄园的粮食、药材、手工制品,能顺利运到外面交易;外面的盐、布、铁器,也能运进来。物流体系像一条血管,把“李家庄园”和外界连在了一起。
秋收后的某天,李昊站在沁河边,看着三艘船排成一列,缓缓驶向远方。张师傅站在“李庄号”的船头,喊:“公子,下次运粮,俺们能多装两百石!”
李昊笑着挥手:“好!到时候,咱们的船能跑更远的路,见更多的人。”
山风拂过,带来河水的腥甜。李昊知道,物流体系建起来了,“李家庄园”的未来,不再局限于这片太行山。张师傅的船,载的不只是粮,是希望,是对外的连接,是一个新兴势力的“出海”之路。
而张师傅,这个曾经的失意船匠,也在这条河上,找回了最珍贵的“价值感”——不是造大船的荣耀,是让每一艘船都“有用”,让每一次航行都“有意义”。
船帆渐远,李昊转身走向庄园。他知道,等着他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更热闹的烟火,和一个越来越“活”起来的“李家庄园”。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