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青州山区,薄雾还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一座刚被发掘的汉代古墓旁,蓝色的考古帐篷整齐排列,几位穿着冲锋衣的专家围在一张木桌前,争论声随着山风飘得很远。木桌上,一只青釉瓷壶静静躺着 —— 壶身呈鸭蛋形,釉色泛着淡淡的青灰,器型规整却无任何纪年款识,正是这座古墓出土的最关键文物,也是此刻争议的焦点。
“我看这壶是汉景帝时期的!” 省考古队的王教授指着瓷壶的腹部,语气笃定,“你看这弦纹间距,还有釉面的开片密度,都跟咸阳汉景帝墓出土的青釉壶一模一样,绝对错不了!”
“不对!” 另一位李教授立刻反驳,手里拿着放大镜凑近瓷壶底部,“这胎质更致密,比汉景帝时期的陶土掺了更多高岭土,更接近汉武帝时期的制瓷工艺。而且壶嘴的弧度更圆润,是武帝后期才出现的器型特征,怎么可能是景帝时期的?”
两人各执一词,周围的队员也面面相觑 —— 没有纪年款,仅靠器型、釉色判断,确实难分高下,可这座古墓的年代断代,全靠这只瓷壶定基准,一旦错了,后续的考古报告都会受影响。
就在这时,考古队队长陈阳(林深的学生,当年曾跟着林深学习文物断代)突然眼前一亮,拿出手机:“我有办法!林馆长之前跟我说过,他外甥女姜念柠能‘听瓷断代’,之前帮青州博物馆解决过不少文物年代争议,要不我请她来试试?”
“听瓷断代?” 王教授皱起眉,显然不信,“考古断代靠的是地层分析、工艺比对、史料佐证,怎么能靠‘听’?这也太玄乎了,别耽误正事。”
“王教授,您先别急,” 陈阳赶紧解释,“姜顾问不是靠‘玄学’,她能从文物的釉面、胎质里捕捉到我们忽略的细节,之前她靠‘瓷语’找到过走私文物的藏匿点,还帮我们修复过民国瓷板画的暗号,都有实打实的证据。说不定她能看出这瓷壶的特别之处。”
李教授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也好,死马当活马医,要是她真能找到线索,也省得我们在这争。”
陈阳立刻给姜念柠打了电话,半小时后,姜念柠背着帆布包,踩着沾满泥土的运动鞋赶到现场。萧砚舟担心她山路难走,特意开车送她来,此刻正站在帐篷外,帮队员们整理工具,眼神时不时飘向帐篷内,怕她有需要。
“陈队长,让我看看瓷壶吧。” 姜念柠走进主帐篷,目光落在木桌上的青釉瓷壶上,没有急着下判断,而是先戴上手套,拿起软尺仔细测量 —— 壶高 23 厘米,腹径 15 厘米,壶嘴长 5 厘米,每一个数据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壶的釉色确实特别,” 她轻声说,“青灰釉里泛着一丝乳白,是汉代早期青瓷的特征,但胎质里高岭土含量高,又偏向中期工艺,难怪你们会有争议。”
王教授挑了挑眉,显然没想到她能一眼看出工艺特点,态度缓和了些:“那你觉得是哪个时期的?总不能靠‘听’吧?”
“得先‘问’问它自己。” 姜念柠笑了笑,双手轻轻握住瓷壶,指尖贴在釉面上。帐篷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她,连呼吸都放轻了。几秒钟后,她睁开眼,眼神里带着笃定:“这壶在跟我说‘建元… 三年… 造’—— 建元是汉武帝的年号,建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 138 年,属于汉武帝早期。”
“建元三年?” 李教授眼睛一亮,立刻拿出汉代年号表,“没错,建元是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可这壶上没纪年款,你怎么确定?”
姜念柠没有首接回答,而是从帆布包里拿出一支强光手电筒,对着瓷壶的内壁照去:“你们看这里,内壁靠近壶底的位置,有细微的刻字,应该是当年工匠偷偷刻的,年代久了被釉色盖住了,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众人赶紧围过来,顺着手电筒的光束看去 —— 果然,内壁上有三个模糊的小字,经过仔细辨认,正是 “建元三”,最后一个 “年” 字因为釉层较厚,只露出半个笔画,但结合上下文,足以确认是 “建元三年”。
“竟然真有刻字!” 王教授惊讶地拿起放大镜,反复确认,“我们之前只看了外壁和底部,谁能想到内壁藏着纪年款!这丫头,观察力也太细了!”
午后的考古队实验室里,队员们用专业仪器对刻字进行检测 —— 刻字的深度、周围釉层的老化程度,都与汉武帝早期的制瓷工艺完全吻合,排除了后世仿刻的可能。陈阳立刻联系省文物局,调取汉代史料,很快就收到回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青州所属的齐郡曾设立官窑,烧制青釉瓷壶,用于宫廷祭祀,器型、釉色与出土的这只完全一致。
傍晚的考古队会议室,灯光通明。陈阳将史料复印件、仪器检测报告、瓷壶刻字照片整齐地铺在桌上,王教授看着这些证据,彻底服了,主动走到姜念柠面前,伸出手:“姜顾问,之前是我固执了,不该质疑你。你这‘瓷语’不是玄乎,是能捕捉到文物本质的能力,再加上你细致的观察,比我们这些老骨头还厉害!”
“王教授您太客气了,” 姜念柠赶紧回握,“我也是结合瓷壶的工艺特征和刻字才敢下判断,光靠‘听’肯定不行,还得有实物证据和史料佐证。”
李教授笑着说:“不管怎么说,你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这座古墓的年代定下来了,后续的发掘和报告就能顺利推进。以后我们考古队要是再遇到这种‘无纪年款’的文物,还得请你当顾问,可别推辞啊!”
“只要能帮到文物,我随时来。” 姜念柠点头答应,目光看向窗外 —— 萧砚舟正靠在车旁,对着她比了个 “OK” 的手势,夕阳落在他身上,暖得像她手里握着的瓷壶。
她突然明白,“瓷语” 不是一种 “超能力”,而是文物与人类之间的 “情感联结”—— 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藏着时代的工艺、工匠的心意、历史的温度,只要有人愿意用心倾听、细心观察,它们就会 “开口”,把逝去的时光,一点点讲给世人听。
离开考古现场时,陈阳特意送了她一小块从瓷壶旁出土的汉代陶片:“留个纪念,下次我们发掘出更有意思的文物,再请你过来‘聊天’。”
姜念柠接过陶片,指尖触到粗糙的陶面,仿佛听到了遥远的汉代窑火声。她知道,这只是她 “瓷语” 能力的新起点 —— 从文物修复到走私稽查,再到考古断代,她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但只要能守护这些承载着历史的文物,再远的路,她也愿意走下去。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听懂瓷语,假千金破案成警局团宠(http://www.220book.com/book/M2C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