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眼出来的第三天,胡八一三人根据青铜令映出的地图,找到了通往沙海眼心的秘道——竟藏在莫高窟一座废弃的藏经洞深处。洞口被厚厚的流沙和残破经卷掩盖,若非青铜令的蓝光在此处格外明亮,任谁也发现不了。
“他娘的,这地方比湘西的溶洞还憋屈。”胖子举着狼眼手电,猫着腰在低矮的通道里挪步,头顶不时有沙粒掉下来,砸在安全帽上噼啪响,“老胡,你确定这破道能通到沙海眼心?别是条死路。”
胡八一没说话,只是紧了紧手里的工兵铲。通道壁上布满了凿痕,边缘还粘着些未风化的麻线,显然是近代才被人清理过。他想起那卷胡家布帛上的“血启沙海眼”,心里隐隐觉得,祖辈留下的不仅是地图,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通道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座巨大的地下石窟。石窟中央立着根三人合抱的青铜柱,柱身上缠绕着两条龙,龙头相对,嘴里衔着盏青铜灯,灯芯里没有火焰,却散发着幽幽的绿光,将整个石窟照得如同幻境。
“这灯……”Shirley杨走近青铜柱,手电光扫过灯座,只见上面刻着与青铜令相同的北斗星图,“是镇煞用的法器。”
胡八一盯着青铜灯的绿光,那光芒竟与昆仑之眼的金瞳有几分相似,只是更柔和,带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他将青铜令举到灯前,令牌的蓝光与绿光相触,青铜柱突然震动起来,龙身上的鳞片纷纷竖起,露出底下的凹槽——正好能嵌进从敦煌带回的铜匣。
“是这儿了。”胡八一将铜匣嵌进凹槽,匣盖自动弹开,里面的绢布飘了出来,在空中展开,化作一幅完整的星图,与青铜柱、青铜令上的纹路严丝合缝。
星图亮起的瞬间,石窟西周的石壁缓缓移开,露出十二个小龛,每个龛里都摆着件器物:有的是锈迹斑斑的兵器,有的是残破的经卷,最中间的龛里,放着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上面刻着个“守”字。
“是第七块青铜符!”Shirley杨惊呼,“‘道、法、术、祭、镇、摸、灵’之外,原来还有个‘守’字!”
胡八一将“守”字符取过来,与青铜令拼在一起。令牌发出一声悠长的嗡鸣,蓝光与绿光交织,石窟顶部的沙层突然裂开,露出片星空——竟是个天然的天井,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方位。
“祖辈是想用青铜灯和星图,借助北斗的力量镇压沙海眼心的煞气。”胡八一恍然大悟,“这青铜令,根本不是钥匙,是用来维持封印的‘镇物’。”
南宫潇斌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就在这时,青铜灯的绿光突然变暗,灯芯里渗出黑色的雾气,与昆仑冰谷的煞气一模一样。十二个小龛里的器物开始震动,兵器发出刺耳的嗡鸣,经卷上的文字竟化作黑色的小虫,朝着三人爬来。
“煞气要破封了!”胖子举着工兵铲拍飞几只虫,“老胡,快想想办法!”
胡八一将青铜令按在青铜灯的灯座上,令牌的蓝光顺着灯芯注入,绿光渐渐恢复明亮,黑色雾气被压制回去。可他能感觉到,底下的煞气正在疯狂冲撞,像头即将挣脱锁链的巨兽。
“光靠青铜令不够。”Shirley杨指着那些小龛,“这些器物是‘十二镇物’,得用它们加固封印!”
三人赶紧将镇物一一归位,每放好一件,青铜灯的绿光就亮一分。当最后一件兵器归位时,青铜柱上的龙纹突然活了过来,龙嘴里喷出金色的火焰,点燃了青铜灯的灯芯。
火焰升起的瞬间,整个石窟被金光笼罩,煞气发出一声不甘的嘶吼,彻底沉寂下去。石壁缓缓合拢,天井再次被沙层覆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胡八一瘫坐在地上,看着手里的青铜令,令牌上的“守”字与其他七字融为一体,背面的地图彻底消失,只留下朴素的青铜纹路。
“结束了?”胖子喘着气,“这次是真的结束了?”
胡八一点点头,突然笑了。他想起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咱胡家的人,守的不是令牌,是心里的那点念想。”原来所谓的守护,从来不是靠法器,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执念——守住这片土地的安宁,守住不该被惊扰的秘密。
离开藏经洞时,胡八一将青铜令留在了青铜灯旁。或许它本就该在这里,和祖辈的信念一起,继续守护着沙海眼心的平静。
走出莫高窟,夕阳正落在鸣沙山上,游客们的笑声远远传来,清脆而明亮。胖子拽着胡八一往驴肉黄面馆跑:“快走快走!胖爷我要吃三碗,弥补一下受惊的小心脏!”
Shirley杨跟在后面,看着两人的背影,笑了笑。风沙掠过她的发梢,带着经卷的墨香和沙粒的清甜,像无数守窟人在低声祝福。
胡八一回头望了眼莫高窟的方向,那里的石窟寂静无声,却藏着最动人的故事——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每个普通人心里,那点不肯放弃的念想。
前路或许还有风雨,但只要这念想还在,就永远有走下去的勇气。
故事,会一首继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M2M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