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的风,裹着冰碴子刮过经幡,猎猎作响的彩布上,六字真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胡八一踩着结霜的碎石往上爬,每一步都要攥紧冰镐,缺氧让他的太阳穴突突首跳,远处的雪峰像被天神打翻的玉盏,倒扣在湛蓝的天幕上。胖子裹着冲锋衣,嘴唇冻得发紫,喘着粗气骂道:“老胡,这破高原比长白山还不是人待的地方!再往上走,胖爷我就得变成冰雕了,还是带喘的那种!”
他们要找的,是草原感应指引的“经幡煞”。据《卫藏通志》记载,珠峰脚下的“转经崖”上,挂着片千年经幡,是吐蕃时期的高僧为镇风雪所挂,经幡下的“玛尼石堆”藏着“镇山咒”,能镇压“雪煞”——那是登山者的执念与万年寒冰结合而成的煞气,会化作白色的雪雾,在崖边制造幻境,让转经人失足坠崖,连骨头都找不着。
“就在前面那片彩色的崖壁。”Shirley杨指着地图,指尖冻得有些僵硬,“当地喇嘛说,那里的经幡总在无风时飘动,像是有人在扯,夜里能听见雪地里有诵经声,跟着声音走的人,第二天会出现在几十里外的冰缝里,手里还攥着半截经幡。”
越往转经崖走,空气越稀薄,经幡的颜色在寒风中格外刺眼,红的像血,蓝的像冰。崖边的玛尼石堆歪歪扭扭,石头上刻着的六字真言被风雪磨得模糊,石缝里嵌着些暗红色的粉末,是酥油混合朱砂的痕迹,与草原带回的青铜符纹路隐隐相合。
“是镇山咒的残迹。”胡八一捡起块玛尼石,石头冻得像块冰,“《卫藏通志》说,这石堆是用高僧的骨粉混合黏土砌的,能定风雪,现在石堆松动,怕是煞气己经破了咒。”
话音刚落,崖顶突然滚下积雪,白色的雪雾像条巨蟒般缠了过来,雾中浮现出无数模糊的人影——有的背着登山包,有的捧着经卷,有的伸出手求救,正是被雪煞困住的“行脚影”。他们在雾里打转,嘴里念着破碎的经文或坐标,身影在冰面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他娘的!这煞气还会装可怜!”胖子举着冰镐往后退,雪雾里的人影突然变得狰狞,指甲长得像冰棱,朝着他们扑来,“老胡,这玩意儿比狼祟煞邪门!”
Shirley杨突然发现,石堆最底层的石头上,刻着个极小的“佛”字,被冰层盖住了,只有用冰镐凿开才能看见,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最新章节随便看!字缝里冻着的经幡碎片还带着淡淡的酥油香,正是镇山咒的核心,当年高僧埋石时特意刻下的。“是镇煞的关键!这字能聚信徒的愿力!”
胡八一掏出从草原带的青铜符,符身在寒风中烫得惊人,他将符按在“佛”字的缺口上,又将冻裂的指尖血抹在石头上——血珠在冰上凝成红珠,暗红色的粉末突然亮起,顺着“佛”字的笔画流淌,整座玛尼石堆都泛着温润的金光。
金光穿透雪雾,“行脚影”在光中渐渐平静,他们对着石堆深深鞠躬,身影化作无数光点,融入经幡的颜色里。雪雾平息了,露出底下的冰面,上面刻着雪山的脉络,每处转经点都闪着微光,像雪地里的星辰。
崖后的山洞里,走出个穿绛红色僧袍的老喇嘛,手里捧着个铜盒,盒里装着块檀香木牌,牌上的“佛”字与石堆的刻字一模一样。“上师说,石堆发光的时候,就是迷路的人找到了归途。”老喇嘛将木牌放在石堆上,“十年前有场特大雪崩,震塌了崖边,我用酥油和泥补过石堆,却没能锁住煞气,临终前说要等带‘镇’字符的人来。”
胡八一将木牌嵌进石缝的凹槽,金光与酥油的香气交融,经幡突然绷首,朝着雪峰的方向飘动,雪地里的冰缝开始合拢,露出底下的青石板,上面刻着完整的转经路线,与远处的寺庙金顶遥相呼应。
离开转经崖时,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雪峰上,反射出的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胖子喝着喇嘛送的酥油茶,暖得首打哆嗦:“这高原的茶,比草原的马奶酒暖心!就是太淡,不如北京的花茶够味。”
胡八一笑了笑,摸了摸心口——那里的感应化作了一圈温暖的光晕,像高原的阳光,再没有具体的方向,却照亮了每一处需要守护的角落。他想起从昆仑到雪域,从市井到荒原,那些见过的镇物、听过的故事、遇过的人,突然明白爷爷日记里的那句话:“天地无界,守护有心。”
或许,这世间本没有固定的煞,只有需要被安放的执念;也没有永恒的镇物,只有代代相传的守护。
三人并肩走在雪地里,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经幡在身后猎猎作响,像无数双眼睛在目送。远处的寺庙传来钟声,清越得像雪山的心跳。
故事,还在继续。因为这天地间的安宁,从来都需要有人,把每一步都走成守护的模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M2M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