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北前进的命令,像一道微弱的电流,激活了这群深陷于创伤与麻木中的幸存者。它本身并不带来多少喜悦,更像是一种在绝境中别无选择的本能驱动——总得做点什么,总得离开这片浸透了鲜血与绝望的土地。
收拾行装的过程沉默而迅速。从“长江号”抢救出的物资少得可怜:几把打光了大部分子弹的步枪、一些压缩口粮、急救包、以及几个宝贵的多功能工兵铲和水源过滤器。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动作却带着一种经历过极致毁灭后的、诡异的麻木效率。
高云将队伍分成几个小组,由伤势较轻的士兵担任尖兵和后卫,重伤员则被简单制作的担架抬着。杨锐和年轻‘高云’主动承担了探路的任务,他们一个拥有现代侦察经验,一个(年轻高云)似乎对方向有种天生的首觉。
队伍沉默地开拔,离开了弥漫着焦糊味和死亡气息的江岸,向着那片被报告有异常绿色的西北山丘行进。
脚下的土地依旧满目疮痍。巨大的弹坑、扭曲的金属残骸、玻璃化的地表随处可见。越往西北走,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令人心绪不宁的焦躁感似乎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新的草木气息。
这变化极其细微,但对于刚从地狱挣扎出来的他们而言,却敏感得如同黑夜中的萤火。
“排长,你看!”一名担任尖兵的合成旅士兵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处炮弹坑的边缘。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那片本该寸草不生的焦土边缘,竟然真的顽强地生长着几簇嫩绿的、不知名的野草!它们的长势极好,绿得甚至有些耀眼,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在这片死寂的世界里,这一点点绿色,显得如此突兀,又如此珍贵。
“还有那边!”另一名士兵指着更远处。
果然,越往前走,发现的绿色就越多。不仅仅是野草,还有一些低矮的灌木丛,甚至可以看到几棵被烧得只剩半截、却从焦黑的树干上抽出新枝的小树!
更让人惊异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小动物——几只野兔、一只警惕地打量着他们的麂子。这些动物的眼神清澈,似乎并不太害怕人类,与之前战场上那些疯狂变异或惊恐逃窜的生物截然不同。
“这里的空气……好像也不一样了。”张明远深吸了一口气,作为政委,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队员们精神状态的变化。那种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的压抑和绝望感,在这里似乎被冲淡了些许。
“检测一下环境和辐射值。”高云下令道。
一名技术兵拿出从“长江号”带下来的、勉强还能工作的多功能检测仪。读数很快出来,让人惊讶。
“辐射值显著低于周边区域,接近正常水平!”
“空气成分……氧气含量略高,污染物含量极低!”
“土壤……天啊,土壤活性很高!这怎么可能?之前的污染那么严重!”
所有数据都表明,这片区域正在以一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速度快速“愈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抚平了战争的创伤,驱散了污染的阴霾。
“是……是那道白光的缘故吗?”年轻‘高云’喃喃自语,想起了那驱散深渊巨物、带来宁静与威严的存在。
没有人能回答。但眼前的一切,无疑给这支濒临崩溃的队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希望,如同石缝中的嫩芽,开始悄悄萌发。
他们继续向前,脚步似乎轻快了一些。
中午时分,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停下来休息,准备分配所剩无几的食物。
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士兵突然发出了低沉的警报:“有情况!一点钟方向!有人!”
所有人瞬间紧张起来,迅速寻找掩体,武器上膛。在这片废墟上,遇到的可不一定是朋友。
透过望远镜,杨锐看到在山脊的另一侧,隐约有几个人影在晃动。他们穿着破烂不堪、几乎看不出原样的衣服,动作似乎有些慌乱,正在试图挖掘着什么。
“不像是日军……也不像我们的人。”杨锐低声道。
高云沉吟了一下:“派两个人过去,小心接触。其他人掩护。”
杨锐和一名身手敏捷的特务连老兵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摸了过去。
靠近之后,他们看清了。那是三个面黄肌瘦、几乎皮包骨头的男人,两个年纪稍大,一个看起来还是个半大的孩子。他们正用简陋的木棍和双手,疯狂地挖掘着一处半塌的防空洞入口,脸上混合着绝望和一种疯狂的期盼。
“喂!你们是什么人?”杨锐保持距离,出声喊道。
那三人被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猛地转过身,看到杨锐和他们手中的枪,脸上瞬间露出极度恐惧的表情,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老总饶命!老总饶命!我们……我们就是找点吃的……没别的意思……”
他们的口音是本地南京官话。
是幸存的老百姓!
杨锐心中一酸,连忙收起枪,上前扶起他们:“老乡,别怕,我们不是鬼子,也不是土匪,我们是……中国军队。”
听到“中国军队”几个字,那三人愣了一下,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被更大的悲痛淹没:“军队……你们怎么才来啊……南京……南京没了……都没了啊……”年纪最大的那个老人嚎啕大哭起来。
通过断断续续的交谈,杨锐得知,这三人是附近村子的农民,南京沦陷前躲进了山里挖的防空洞,侥幸躲过了最初的大屠杀和后续的一系列灾难。吃光了带来的少量食物后,他们冒险出来寻找吃的,想起了这个战前军队挖的、可能存放物资的隐蔽防空洞。
“里面……好像有东西……”那个半大的孩子怯生生地指着被他们挖开一点的洞口,“我们听到……里面有声音……”
有声音?杨锐和特务连老兵对视一眼,警惕起来。难道是野兽?或者……更糟的东西?
他们示意三个百姓后退,自己用工兵铲小心地扩大洞口。
洞口刚被挖开能容一人通过的大小,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某种草药味的气息就飘了出来。同时,里面确实传来了一阵微弱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杨锐拔出手枪,打开战术手电,小心翼翼地探身进去。
手电光柱划破黑暗,照亮了防空洞的内部。这里面比想象的要深,也更干燥。角落里堆着一些腐烂的麻袋,看样子原本可能是粮食,早己不能食用。
而声音的来源,是防空洞最深处的一个角落。
那里,竟然用破烂的棉被和稻草铺成了一个简陋的窝。窝里,躺着两个奄奄一息、瘦得脱相的人!一老一少,像是祖孙。而发出声音的,是窝旁边一个小小的、用破瓦罐煮着的东西,里面是一些看不出原样的糊状物,正冒着微弱的热气。一个看起来稍微强壮一点、但同样瘦弱的妇人,正用木勺小心翼翼地给那个老人喂食。
看到灯光和持枪的杨锐,那妇人吓得尖叫一声,瓦罐打翻在地,滚烫的糊状物溅了她一身,她却只是死死护住身后的祖孙二人,眼中充满了野兽般的惊恐和绝望。
“别怕!我们不是坏人!”杨锐连忙收起枪,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
后续跟进来的高云、张明远等人也看到了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在这片废墟之下,竟然还挣扎着如此顽强的生命火种!
军医立刻上前,检查那祖孙二人的情况。老人己经昏迷,孩子也是气息微弱,严重营养不良和脱水。
“还有救!需要立刻补充营养和水分!”军医快速说道。
队伍立刻拿出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压缩口粮和清水,小心翼翼地喂给这幸存的五口之家(三个男人是老人的儿子和孙子)。
看着食物和水,那五个百姓如同看到了神迹,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泪流满面。
通过他们断断续续的讲述,一个更加惊人的事实逐渐浮现——
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不仅仅是因为躲得深。大概在几天前,也就是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结束后不久,一股“奇怪的、让人很舒服的暖流”从西北方向吹来。之后,山里的泉水开始变得甘甜,地里竟然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些可以吃的、味道奇怪的蘑菇和野菜!正是靠着这些,他们才勉强撑到了现在。
而且,他们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老人断断续续地说,之前偷偷出去找水时,好像看到更西边的山沟里,似乎还有别的烟火!
这个消息,比发现绿色植物更让人振奋!
这片被“净化”的区域,不仅仅环境在恢复,竟然还有更多的幸存者!
希望,变得更加具体了。
队伍休整了片刻,决定带着这五个虚弱的百姓一同上路,继续向西。
随着他们不断深入西北方向的丘陵地带,发现的迹象越来越多:更多恢复生机的地块,更多可疑的幸存者活动痕迹(脚印、熄灭的篝火),甚至有一次,他们还远远看到了一个飞快消失在树林里的身影!
那个身影的动作……似乎异常的敏捷,不像是普通饥民。
杨锐和年轻‘高云’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心中升起一丝警惕。
傍晚时分,他们找到了一处有干净水源的山洞,决定在此过夜。
安排好岗哨,点燃了小小的、小心防护的篝火(以防被可能的敌人发现),人们围着火堆,分享着微薄的食物,气氛却比之前轻松了许多。那五个被救的百姓吃了东西,喝了水,脸上也恢复了一些生气,沉沉睡去。
杨锐坐在洞口,看着远处沉入地平线的夕阳,以及更西方那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神秘幽深的山峦轮廓。
年轻‘高云’走过来,递给他半块压缩饼干,低声道:“你怎么看?那个跑掉的人?”
杨锐摇摇头:“不知道。但首觉告诉我,这片地方没那么简单。那种‘净化’力量,或许……并不只是修复环境。”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它可能……也在改变一些别的东西。”
就在这时,负责山顶瞭望的哨兵突然发出了急促的鸟鸣声示警——这是约定的危险信号!
所有人瞬间紧张起来,迅速熄灭火堆,拿起武器,隐蔽到山洞深处的阴影里。
山洞外,传来了一阵极其轻微、却异常快速的脚步声,正在向着他们所在的位置靠近!
不止一个人!而且速度很快!
是敌人?是那些幸存的百姓?还是……别的什么?
杨锐和高云交换了一个眼神,握紧了手中的枪。
未知的前路,第一次露出了它可能狰狞的一角。
深夜靠近山洞的是什么人?是敌是友?这片被“净化”的土地深处,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幸存者们的西行之路,是通往希望,还是更大的危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M2S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