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山的粮窖里,最后一块发霉的红薯被喽啰抢着塞进嘴里,粮窖壁上的蛛网沾着几粒米糠,风从破窗缝钻进来,吹得人心里发慌。陈达捏着空粮袋,指节发白 —— 不是心疼弟兄们饿肚子,是受不了这 “山大王当得窝囊” 的滋味。朱武劝他 “去附近王家村借点粮,咱们开春还上就是”,杨春也说 “实在不行,去二龙山跟鲁智深换点,他们粮多”,可他偏把粮袋往地上一摔,拍着桌子骂:“借?换?咱们是少华山的好汉,低三下西求别人,传出去丢不丢人?”
他眼里的 “面子”,比弟兄们的命还重。明知史家庄的史进是个练家子,手里有几十号庄客,还藏着不少弓箭,却偏要选史家庄动手 ——“史进就是个毛头小子,咱们三兄弟联手,还打不下一个庄子?” 他根本没盘算过输赢,只觉得 “要是连个史进都不敢惹,以后谁还怕少华山?” 出发前,他让喽啰们把刀磨亮,自己也披了件旧铠甲,故意把头盔上的羽毛插得高高的,仿佛这样就能显得威风,却没看见朱武和杨春交换的担忧眼神。
结果刚到史家庄村口,就被史进堵了个正着。史进手里的长枪耍得呼呼响,没几个回合就把陈达的刀挑飞,一脚把他踹在地上,按着脖子问:“还敢来抢吗?” 陈达刚才的嚣张全没了,脸贴在泥地上,声音发颤:“好汉饶命!我…… 我愿归顺!以后少华山听您的!” 刚才还喊着 “丢面子”,此刻为了活命,连 “归顺” 的话都喊得顺溜,连旁边的喽啰都看呆了 —— 这还是刚才拍桌子要 “打硬仗” 的陈头领吗?
后来跟着史进一起投了梁山,他这 “遇硬就软、遇软就挑” 的毛病也没改。梁山缺马,宋江让各头领想办法,他又拍着胸脯说 “去抢凌州的军马,我熟路”,结果到了凌州才发现守军比想象中多,刚交上手就想往后退,若不是杨春拉着他,他早掉头跑了。事后宋江没骂他,他倒先抱怨 “凌州守军不讲规矩,人太多”,绝口不提自己没提前勘察就贸然挑事。
他的恶,从来不是被逼到绝境的无奈,而是生存焦虑下的 “无脑挑恶”—— 明明有借粮、换粮的退路,却偏要选最危险的抢劫;明明打不过史进,却偏要为了面子硬上;明明知道抢军马风险大,却偏要拍胸脯应下来,出了问题又把责任推给别人。他把 “作恶” 当成了最省力的 “解决方案”,觉得只要够嚣张,就能掩盖自己没本事、没脑子的事实,却忘了暴力从来不是万能的,用面子赌前程,输的只会是自己。
现实里,这样的人也不少见。开餐馆的老板,生意不好亏了本,不想着转行或打工还债,反而去抢银行,说 “反正没钱了,不如赌一把”,结果刚抢到钱就被抓;工厂里的青年,失业后不想着找份体力活过渡,反而去偷东西,觉得 “偷比干活快”,最后因为偷了辆电动车被判了刑。他们不是没有退路,只是不愿放下 “老板”“体面人” 的面子,不愿动脑子想办法,反而把 “作恶” 当成了捷径,却不知道这条捷径的尽头,是监狱的高墙。
陈达最后死在征方腊的战场上。攻打昱岭关时,他又犯了老毛病,见关下守军不多,就想抢头功,没等号令就带着小队冲了上去,结果中了庞万春的埋伏,一箭射穿了喉咙。他倒在地上,看着关楼上的敌军,眼里满是不甘 —— 他这一辈子,都在为了面子挑硬骨头,却从来没真正赢过一次,最后连命都赌没了。
其实,生存从不需要靠暴力和面子撑着。朱武会用计谋借粮,杨春会去换粮,他们都知道变通,知道放下身段不是丢面子,而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可陈达偏不,他总觉得 “山大王就得有山大王的样子”,却忘了真正的厉害,不是敢挑事,而是会解决事。这世上最傻的事,就是把面子看得比命重,把作恶当成生存的捷径,最后只会像陈达一样,在自己挑的 “硬骨头” 上,磕得头破血流,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http://www.220book.com/book/M3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