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缸里的新秘密
刘师的梅子酒喝完最后一滴那天,我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个褪色的铁皮盒。盒子上用红漆写着"澜澜满月纪念",打开时簌簌掉出几张泛黄的照片——穿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抱着襁褓中的女婴,背景是1998年的成都国营饭店后厨,蒸笼叠得比人还高,而那个年轻人,眉眼竟和魏澜父亲有七分像。
"那是魏董年轻时在饭店学厨的照片。"刘师突然在门口说话,手里捏着个掉瓷的搪瓷缸,"他当年最会做荔枝肉,甜酸汁要沿着锅边溜三遍,说是跟广东师傅学的独门手艺。"老人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后来他爸非让他考大学,说'厨师没前途',父子俩大吵一架,他摔了炒勺就走了。"
我想起魏澜父亲第一次来店里时,盯着竹编灯皱眉的样子。原来那不是嫌弃,是看见旧物时的怔忡——那盏灯是魏澜照着老照片画的图纸,灯架用的是国营饭店拆迁时捡的老竹篾。
"这个给你。"刘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魏记炒料秘方"。翻开第一页,钢笔字遒劲有力:"1985年冬,师授回锅肉要诀:豆瓣必选郫县三年陈,蒜苗得用本地红头,炒糖色要像给姑娘描眉,急不得..."
深夜的豆瓣酱作坊
食品安全风波后的第一个满月,我和魏澜去了郫县安德镇。刘师说的那家老字号豆瓣酱作坊藏在巷子深处,木门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李记酱园,始于1921"。
"吕哥快看!"魏澜蹲在露天酱缸前,指着缸底发酵出的红斑,"刘师说的'太阳晒出的黄金圈'!"夕阳把她的侧脸染成暖金色,发梢沾着的豆瓣酱粉末像细碎的金箔。我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川大图书馆,她也是这样蹲在我身边,指着《川菜史》里的插图说"以后要开家有酱缸的店"。
作坊老板是个七十岁的老爷子,听说我们要学酿豆瓣,从里屋翻出双蓝布手套:"现在的年轻人都嫌麻烦,你们真要学?"他教我们选辣椒要"抓一把能闻到太阳味",盐要"自贡井盐配眉山泉水",最后把沾着豆瓣的手往围裙上擦了擦,"魏家那小子小时候常来偷豆瓣,被他爸追着打..."
返程时路过镇上的老茶馆,收音机里正放着川剧《夫妻观灯》。魏澜突然靠在我肩上:"我爸昨天给我打电话了,说要把公司的中央厨房改成传统酱园。"她从包里掏出个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魏父低沉的声音传来:"澜澜,你爷爷临终前说,他这辈子最后悔的,是没让你爸做自己喜欢的事..."
投资人的新身份
魏澜父亲第三次来店里时,穿了件深蓝色工装夹克。他没坐吧台,径首走进后厨,盯着墙上的炒料流程图看了半晌:"这个回锅肉的火候标注,是你加的?"
"是刘师的笔记..."我话音未落,他突然从包里掏出个不锈钢饭盒:"尝尝你阿姨的手艺。"打开盒盖,红烧肉颤巍巍地泛着油光,肉皮上的刀工细密均匀——正是刘师说的"魏家祖传十字花刀"。
"我把连锁餐厅的股份卖了。"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红了,"下个月在文殊院附近开家酱菜铺,就叫'魏澜记'。"他从夹克内袋掏出张设计图,铺子的招牌是魏澜画的卡通酱缸,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主厨:吕方"。
周小二突然在后厨喊:"吕哥!外卖订单炸了!"手机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备注:"要上次那个让魏董流泪的回锅肉""请用刘师的秘方炒料""给投资人的女儿带句话:祝她幸福"。
伏笔:酱缸里的时光胶囊
冬至那天,我和魏澜在店后墙挖了个坑。按照刘师的嘱咐,我们把一坛新酿的豆瓣酱埋了进去,坛子底下垫着三样东西:魏澜画的第一版菜单、我大学时的厨师资格证、还有魏父手写的"炒料要诀"。
"等我们结婚五周年,就把它挖出来。"魏澜往坑里撒了把桂花,"到时候让刘师做证婚人,周小二当伴郎..."她突然停住,指着坑底反光的东西,"那是什么?"
我伸手摸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枚褪色的铜戒指,还有张泛黄的纸条,字迹是魏父年轻时的钢笔字:"1986年春,赠吾爱。待酱园开,便娶你。"
远处传来周小二的大嗓门:"吕哥!魏董送东西来了!"前厅里,魏父正把块"百年酱心"的牌匾挂在墙上,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弯成了月牙。阳光透过竹编灯,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时光碎片。
知己不是红颜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知己不是红颜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79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