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白杨村的蜀绣针与时光里的和解线

小说: 星落时候吻你   作者:大师兄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星落时候吻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M7KT/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 38 章 白杨村的蜀绣针与时光里的和解线

二月的华北乡村还裹着寒气,白杨村的土路上积着未化的残雪,车轮碾过发出 “咯吱” 的轻响。苏软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翻着林晓整理的 “乡村手工角推广计划”,纸页上贴着白杨村的照片 —— 灰瓦土墙的院落里,晾衣绳上挂着色彩浓烈的绣品,像给冬日添了簇火焰。

“白杨村的赵婆婆是附近有名的蜀绣艺人,” 林晓坐在后座,指着照片里一位穿青布袄的老人,“她从十几岁开始绣蜀绣,手里的针能把棉花绣成‘会开花的样子’。我去年来调研时,她还说想找传承人,只是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陆时衍握着方向盘,避开路上的雪坑:“我们这次来,不是首接推手工角,先跟赵婆婆聊聊,看看她的需求。上次清溪村的经验,就是不能急,得尊重村里的实际情况。”

苏软点点头,却忍不住想起林晓昨晚说的话 —— 赵婆婆性子倔,去年有电商平台想帮她卖绣品,让她简化图案提高产量,她首接把人赶了出去,说 “蜀绣是一针一线绣的魂,不能为了钱丢了根”。

车子停在赵婆婆家的院门口时,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 “簌簌” 的声响。推开门,只见赵婆婆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手里握着一枚细银针,正给一块藏青色的绸缎绣蜀葵,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像撒了层碎银。

“赵婆婆,我们是从清溪村来的,想跟您聊聊蜀绣传承的事,” 林晓轻手轻脚走过去,递上之前准备的清溪村手工品,“这是我们村做的棉花手工,上面的刺绣就是跟着您的针法学的。”

赵婆婆却没接,眼神扫过手工品上的草莓图案,眉头皱了起来:“这绣的什么?针脚歪歪扭扭,颜色也艳得晃眼,蜀绣哪是这么绣的?”

苏软连忙解释:“婆婆,这是村里的孩子和妇女做的,没受过专业训练,您要是愿意教,我们可以组织大家来学,把正宗的蜀绣传下去。”

“教?” 赵婆婆放下绣针,拿起旁边的竹筐,里面装着她绣的蜀绣手帕,帕子上的荷花栩栩如生,花瓣上的露珠像要滴下来,“现在的人哪有耐心学?上次来的人,说要把我的蜀绣印在 T 恤上,卖几十块一件,这不是糟践手艺吗?你们要是也想这么干,就赶紧走!”

林晓急了,从包里拿出自己设计的蜀绣改良稿:“婆婆,我不是想糟践手艺!我想把蜀绣和棉花结合,比如在棉布袋上绣简化的蜀葵图案,既保留您的针法,又能让更多人用得起,这样才能让蜀绣传下去啊!”

“简化?” 赵婆婆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拿起绣针指着稿纸上的图案,“蜀葵的花瓣要绣三十六针,少一针都没那股劲儿!简化了就是没魂的东西,不如不绣!”

院子里的气氛瞬间僵住,门口围过来几个村民,小声议论着:“赵婆婆说得对,蜀绣哪能随便改?”“可不改没人买,手艺不还是传不下去?”

小星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一个棉花玩偶,玩偶裙摆上绣着他学的 “歪歪扭扭蜀葵”,他走到赵婆婆面前,仰着头说:“婆婆,我知道我绣得不好,但我想学会,以后教更多小朋友,这样蜀绣就不会消失了。”

赵婆婆看着小星手里的玩偶,眼神软了些,却还是没松口:“娃娃有心是好的,但蜀绣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待不了几天就走了,哪能指望你们传手艺?”

陆时衍走过来,对赵婆婆说:“婆婆,我们可以在白杨村建一个‘蜀绣传承工坊’,请您当师傅,每月给您开工资,再找村里愿意学的妇女和孩子,免费教他们。我们不要求简化图案,也不强迫产量,就想让您的手艺能留下来,您看行吗?”

赵婆婆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们会这么提议。她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我之前教过村里的几个姑娘,她们学了半个月就嫌累,出去打工了。你们要是能保证有人学,我就教。”

本以为事情能顺利推进,可第二天筹备传承工坊时,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林晓想在工坊里设 “蜀绣体验区”,让来参观的人能亲手绣简单的图案,吸引更多关注;赵婆婆却坚决反对,说 “蜀绣是正经手艺,不能让人随便玩闹”。

“婆婆,体验区只是让大家感受蜀绣的魅力,不是让他们‘玩闹’,” 林晓耐着性子解释,“有人感兴趣了,才会有人来学,手艺才能传下去啊!”

“我看你就是想搞噱头!” 赵婆婆把绣绷往桌上一放,“我绣了一辈子蜀绣,从没听说过让外人随便碰的!要搞体验区,你们自己搞,别跟我扯上关系!”

两人吵了起来,苏软想劝,却被陆时衍拉住。“别着急,” 陆时衍小声说,“赵婆婆坚守了一辈子传统,一下子接受不了新东西很正常,我们得慢慢来,不能硬逼她。”

“可再慢,工坊就开不起来了,” 苏软的声音有点急,“林晓的想法没错,体验区是推广蜀绣的好办法,我们不能因为赵婆婆的固执,耽误了传承的机会。”

“固执?” 陆时衍皱了皱眉,“赵婆婆的坚持不是固执,是对手艺的敬畏。我们要是不尊重她的想法,就算开了工坊,她也不会用心教,这样的传承有什么意义?”

这是他们在推广手工角过程中,第一次因为 “传统与创新” 的平衡产生激烈分歧。苏软觉得陆时衍太保守,忽略了现实的推广需求;陆时衍觉得苏软太激进,没考虑到老艺人的情感需求。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不欢而散。

苏软独自在村里闲逛,走到村头的旧戏台时,看到一个穿蓝布衫的老人在收拾杂物,老人是赵婆婆的邻居王大爷。“小伙子,是不是跟赵婆婆闹矛盾了?” 王大爷笑着递过来一杯热茶,“赵婆婆那人,就是嘴硬心软,她不是反对你们,是怕蜀绣被改得没了样子。星落时候吻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星落时候吻你最新章节随便看!”

苏软接过热茶,心里好受了些:“王大爷,您知道赵婆婆为什么这么看重蜀绣吗?”

“怎么不知道?” 王大爷叹了口气,“她年轻的时候,有个相好的,也是个绣蜀绣的,后来去外地打工,再也没回来。她就把心思都放在蜀绣上,说‘绣品在,人就还在’。二十多年前,有个城里来的女设计师,跟她聊了很久,说要帮她把蜀绣传下去,还送了她一本手稿,可惜后来那设计师也没再来。”

“城里来的女设计师?” 苏软心里一动,“是不是叫陆曼?”

“对!就是叫陆曼!” 王大爷眼睛亮了,“赵婆婆把那本手稿当宝贝,锁在她的红木箱子里,说‘等遇到懂蜀绣的人,再拿出来’。”

苏软立刻跑回赵婆婆家,找到正在绣蜀葵的赵婆婆,声音带着激动:“婆婆,您是不是有一本陆曼女士送的蜀绣手稿?她是我的长辈,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完成她当年没做完的事!”

赵婆婆的绣针顿了一下,抬头看苏软,眼神里满是惊讶:“你认识陆曼?”

她起身走进里屋,抱出一个暗红色的红木箱子,箱子上的铜锁己经氧化发黑。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叠着几匹蜀绣面料,最下面放着一本线装手稿,封面上写着 “蜀绣与棉麻融合笔记 —— 陆曼 2000.4”。

苏软翻开手稿,里面不仅有蜀绣针法的详细记录,还有陆母设计的 “蜀绣 + 棉花” 图案 —— 在棉布袋上绣简化的蜀葵,用棉花填充绣品边缘,让图案更立体。手稿最后一页,贴着一张照片:年轻的陆母和赵婆婆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刚绣好的棉麻蜀绣,笑得格外灿烂。

“陆曼当年跟我说,” 赵婆婆的声音带着哽咽,“蜀绣不能只藏在箱子里,要跟生活结合,才能活下去。她还说,等以后有机会,要帮我建一个工坊,让更多人学蜀绣。可她后来再也没来,我还以为她忘了……”

“她没忘,” 苏软把手稿递给赵婆婆,“她把自己的计划都写在里面,就是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帮她实现。林晓的想法,其实和她当年的计划是一样的,不是要糟践蜀绣,是要让蜀绣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赵婆婆看着手稿里的设计,又看了看窗外正在整理工坊的林晓,沉默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我错怪你们了。陆曼说得对,手艺要活下去,就得变,但魂不能丢。体验区可以搞,但我要亲自教大家绣基础针法,不能让他们瞎绣。”

苏软立刻去找林晓和陆时衍,把手稿和赵婆婆的决定告诉他们。林晓激动得抱住苏软:“太好了!我们可以按陆曼女士的设计,做一批‘蜀绣棉花包’,既能推广蜀绣,又能帮村里增收!”

陆时衍走过来,握住苏软的手,语气带着歉意:“对不起,之前是我太固执了,没考虑到你想推广蜀绣的急切心情。”

“我也有错,” 苏软摇摇头,“我不该忽略赵婆婆对蜀绣的感情,传承不是只讲创新,更要讲尊重。”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分歧烟消云散。他们都明白,在 “传统与创新” 的平衡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妥协,才能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日子,白杨村的蜀绣传承工坊渐渐有了雏形。赵婆婆教村里的妇女和孩子绣蜀绣基础针法,林晓根据陆母的手稿,设计出 “蜀绣棉花包”“蜀葵围巾” 等新品;苏软联系风尚童装,把蜀绣元素融入即将推出的春季系列;陆时衍则帮着搭建线上展示平台,把赵婆婆的老绣品和新设计的手工品放在一起,吸引了很多关注传统技艺的网友。

工坊开业当天,村里举办了一场 “蜀绣文化展”。展台上,赵婆婆的老蜀绣手帕和新设计的蜀绣棉花包并排摆放,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吸引了很多周边村镇的人来参观。小星穿着绣有蜀葵图案的小外套,跟着赵婆婆学绣简单的棉线,虽然针脚还是歪歪扭扭,却学得格外认真。

陆振宏也特意赶来,看着展台上的蜀绣作品,笑着对赵婆婆说:“您的手艺是宝贝,我们陆氏愿意提供资金,帮您把蜀绣工坊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白杨村的蜀绣。”

赵婆婆握着陆振宏的手,眼眶有点发红:“谢谢你们,陆曼当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活动结束后,赵婆婆把陆母的手稿交给苏软,郑重地说:“这手稿在我手里藏了二十多年,现在交给你,希望你能像陆曼一样,把蜀绣好好传下去。”

苏软接过手稿,心里满是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本手稿,更是一份传承的承诺 —— 从陆母到赵婆婆,从赵婆婆到林晓,再到村里的孩子们,这份对蜀绣的热爱,会像一根无形的线,把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

离开白杨村时,夕阳正把村子染成金红色。赵婆婆站在院门口,手里握着那枚陆母当年送她的银针,挥手送别他们。苏软靠在陆时衍怀里,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蜀绣工坊,心里满是踏实。

“阿衍,” 苏软轻声说,“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可以把清溪村的棉花和白杨村的蜀绣结合,做一个‘棉绣融合’系列?这样既能推广棉花,又能传承蜀绣。”

陆时衍点点头,低头吻了吻他的发顶:“好,我们一起做。不管是棉花,还是蜀绣,只要是值得传承的东西,我们都要守护好。”

小星趴在旁边,手里拿着赵婆婆教他绣的蜀葵棉花贴,小声说:“爸爸,我以后要当蜀绣师傅,教全世界的小朋友绣蜀绣,让蜀绣永远不消失!”

苏软和陆时衍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新的传承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有传统的坚守,有创新的勇气,有彼此的陪伴,他们一定能把这份温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让时光里的每一根线,都绣出最美好的模样。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7K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星落时候吻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M7K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