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八章 岁月静好,江湖长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青楼丫鬟后,我靠系统逃荒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7NW/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慕言在清溪村住满半个月时,恰逢一场晨雾弥漫。他临行前的清晨,药童们正蹲在院子里整理药材,将晒干的艾草、苍术分门别类装进陶罐,竹筛里的丁香和佩兰还沾着露水,在雾色中泛着淡淡的光泽。阿音抱着那个苏慕言亲手做的小巧药箱,跟在他身后转来转去,药箱是用浅色的桃木做的,边角打磨得圆润光滑,上面刻着一朵小小的兰花,和龙陵兰琵琶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苏叔叔,这个药箱真好看,”阿音颠了颠药箱,里面的小瓷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我以后每天都带着它,和兰姐姐一起给村民们看病。”

苏慕言蹲下身,帮她把药箱的背带调整到合适的长度,指尖轻轻拂过她额前的碎发:“阿音真乖。以后你就是兰姐姐的小帮手了,要记得按时提醒她喝药,她总顾着别人,忘了自己的身子。”他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龙陵兰,眼中带着温和的叮嘱,“我在药箱最底层放了一瓶‘润喉丸’,她唱得多了,嗓子容易干,记得让她含一颗。神医谷的门永远为你们敞开,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病症,随时来找我。”

龙陵兰点了点头,心中满是暖意。她送苏慕言到村口,看着他和药童们骑着马,渐渐消失在晨雾中,马蹄声在青石板路上渐行渐远,只留下淡淡的药香萦绕在空气中。阿音拉着她的手,晃了晃:“兰姐姐,苏叔叔还会来吗?”“会的,”龙陵兰笑着说,“等秋天草药成熟了,他肯定会来看看我们。”

日子像清溪村的溪水,平静而缓缓地流淌。转眼到了仲夏,村口的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浓密的枝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炎炎烈日。这天午后,一个穿着漠北服饰的骑士骑着快马来到村里,手里拿着一封密封的信,说是陆战霆将军托他送来的。

龙陵兰拆开信,信纸是用漠北特有的粗麻纸做的,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带着几分草原的豪迈。信中说,漠北的匈奴己与大齐签订和平协议,边境再也没有战事,牧民们开始在草原上放牧,士兵们也终于能卸下铠甲,和家人团聚。信的末尾,还附着一张折叠的画,展开来,是一幅用炭笔勾勒的草原风光——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羊群像散落的珍珠,几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远处的蒙古包冒着袅袅炊烟,画的右下角,用小字写着:“兰,阿音,有空来漠北看看。草原的夏天很美,风吹过草甸时,像极了你唱的《草原牧歌》。”

画的背面,还压着一片干枯的蓝色野花,是漠北特有的“风滚草花”,虽然己经干了,却依旧保持着盛开的模样。阿音拿着画,趴在石桌上仔细看着,眼睛亮晶晶的:“兰姐姐,漠北的草原真漂亮!我们什么时候去看陆叔叔呀?我想骑他说的那匹小马驹,还想尝尝他做的奶酪。”龙陵兰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等‘歌书堂’放了假,我们就去。”

没过多久,京城的使者也带着萧景渊的赏赐来到了清溪村。使者没有带来金银珠宝,也没有送来绫罗绸缎,只带来了两个木箱。打开第一个木箱,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籍——有《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医书,还有不少诗词歌赋和江湖游记。第二个木箱里,放着一块黑檀木牌匾,上面刻着“清溪”二字,字体圆润,带着几分温和的书卷气,是萧景渊亲笔所题。

“龙姑娘,”使者恭敬地说,“陛下知道您在村里办了‘歌书堂’,特意为学堂题了这块牌匾。陛下说,您喜欢自由,他不会用官职和赏赐束缚您,只愿您和阿音姑娘平安喜乐,歌声常伴左右。另外,陛下还让奴才带来了一些宫里的点心,说是阿音姑娘可能会喜欢。”说着,他从马背上取下一个食盒,里面装着桂花糕、绿豆酥等点心,都是阿音爱吃的。

龙陵兰接过牌匾,心中一阵温暖。她让村民们帮忙,把牌匾挂在“歌书堂”的门口。牌匾挂上的那一刻,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围着牌匾又蹦又跳,小柱子还伸手摸了摸上面的字,小声说:“这字真好看,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读书,才对得起陛下的题字。”龙陵兰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知道萧景渊的心意,从来都不是那些浮华的赏赐,而是对她这份“济世”初心的理解和支持。

影依旧在暗中守护着她们。他很少露面,却总能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清晨院子门口新鲜的野兔,是他夜里在山林里打来的,皮毛被梳理得干净整齐,身上的箭伤处理得恰到好处;雨季来临前,院子屋顶的瓦片被重新修葺过,不漏一滴雨水;阿音的小弓箭不小心弄丢了,第二天一早,就会出现在院子的石桌上,弓弦还被重新换过,比之前更结实了。

每次阿音发现这些“惊喜”,都会蹦蹦跳跳地跑到龙陵兰身边,兴奋地说:“兰姐姐,肯定是影叔叔送来的!你看,这野兔的耳朵还是热的呢!”龙陵兰笑着点头,她知道,影的守护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她们的生活。

这年冬天,清溪村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整个村子银装素裹,屋顶上、树枝上、田埂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像铺了一层洁白的棉花。清晨,阿音推开房门,看到眼前的雪景,兴奋地叫了起来:“兰姐姐,下雪了!我们堆雪人吧!”

龙陵兰笑着点点头,和阿音一起在院子里堆雪人。阿音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个圆滚滚的小团子,她用小手捧着雪,一点点堆在雪人的身上,虽然小手冻得通红,却丝毫不在意。她把自己的红色围巾给雪人围上,又从屋里拿出两个黑纽扣,当作雪人的眼睛,最后在雪人手里插了一根琵琶形状的树枝,笑着说:“兰姐姐,你看,这个雪人像不像你?抱着琵琶,还戴着我的围巾。”

龙陵兰看着雪人,又看了看阿音冻得通红却满是笑容的脸,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自己穿越后的种种经历——从刚穿来时那个受尽委屈,折磨的青楼小丫鬟,到拥有系统、靠歌声求生的歌者,再到如今被人们称为“天籁歌仙”的行路人,她走过了太多的路,遇到了太多的人,有过惊险,有过迷茫,却也收获了太多的温暖和感动。而现在,这份平静而温馨的生活,或许就是她一首追求的“岁月静好”。

雪停后,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龙陵兰抱着琵琶,坐在院子里的梅花树下。梅花开得正盛,红色的花瓣上落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像撒了一层碎玉。她拨动琴弦,唱起了一首新的歌,没有激昂的旋律,也没有复杂的歌词,只有温柔的吟唱,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平静:“雪落无声,梅香暗涌,岁月静好,江湖长歌……”

歌声穿过雪花,飘向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村民们听到歌声,纷纷推开房门,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脸上满是平和的笑容;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跟着歌声轻轻哼唱;村口的老槐树旁,使者留下的那匹白马,也抬起头,对着天空嘶鸣了一声,像是在和着歌声。

影站在梅花树旁,静静地听着。雪花落在他的肩上、头发上,渐渐积了一层薄薄的白,他却丝毫未觉。他的眼神温柔,看着那个坐在梅花树下弹琵琶的身影,心中一片平静——只要她的歌声还在,只要她能平安喜乐,无论付出什么,他都愿意。这江湖再大,再远,只要有她的歌声,就永远不会寒冷。

此后的许多年,龙陵兰和阿音走遍了大齐的山川河流。她们去过江南的水乡,在乌篷船上唱着温柔的小调;去过漠北的草原,在蒙古包前唱着豪迈的牧歌;去过西域的绿洲,在葡萄架下唱着融合了中原和西域风情的歌谣;去过中原的小镇,在街头巷尾教孩子们唱歌读书。

她们办的“歌书堂”开了一个又一个,从清溪村到杏花村,从平安镇到月牙泉,无数像小柱子、小石头一样的孩子,因为她们,有了读书写字的机会,有了用歌声表达心情的权利。阿音也渐渐长大,从那个跟在龙陵兰身后的小帮手,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姑娘,她接过龙陵兰的琵琶,在“歌书堂”里教孩子们唱歌,她的歌声像龙陵兰一样温柔,却又多了几分年轻人的朝气。

那些曾经陪伴龙陵兰的人,也始终在远方牵挂着她。苏慕言每年都会来江南看她们,带来新的药材和药方,还会给阿音讲神医谷里的新鲜事;陆战霆在漠北建了一座“望兰亭”,每次龙陵兰和阿音去漠北,他都会陪着她们在草原上骑马,看羊群,讲边境的故事;萧景渊虽然忙于朝政,却总会派人送来京城的书籍和点心,偶尔还会亲笔写信,告诉她们京城的变化,字里行间满是牵挂。

偶尔的重逢,总能带来满满的温暖。或许是在江南的杏花雨里,苏慕言和她们一起采草药;或许是在漠北的草原上,陆战霆教阿音射箭;或许是在京城的“天籁楼”里,萧景渊听她们唱新的歌,笑着说:“还是你们的歌声,最能让朕安心。”

江湖路远,岁月悠长。龙陵兰知道,她的长歌,会一首唱下去。唱给山川,唱给岁月,唱给每一个在田埂上劳作的村民,每一个在学堂里读书的孩子,每一个在远方牵挂着她的朋友。而这份歌声里,藏着她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藏着她对“济世”初心的坚守,也藏着那些岁月静好的温暖时光。只要歌声不断,善意不止,这江湖,便永远温暖,永远充满希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成青楼丫鬟后,我靠系统逃荒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7N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青楼丫鬟后,我靠系统逃荒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7N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