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的骑兵队在风沙镇留了三日,帮着百姓清理火场、修补破损的门窗,可边境巡查的任务在身,终究不能久留。临行前,赵虎拍着影的肩,眉头拧成疙瘩:“沙狼部这群崽子,最是记仇,这次吃了亏,保不齐过几日就带着大股人马回来报复。这风沙镇无险可守,你们可得多加小心。”
龙陵兰站在一旁,望着镇口被马蹄踏得坑洼的黄土路,指尖无意识着琵琶弦。赵虎的话她记在心里——沙狼部一日不除,风沙镇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可镇上只有些寻常农户,既无兵器,也无战力,真要等沙狼部卷土重来,怕是又要遭一场劫难。
“我有个主意。”龙陵兰忽然开口,目光扫过围在身边的百姓,“我们在镇口筑一道土墙,再挖一条壕沟。土墙够高够厚,就能挡住骑兵的冲击;壕沟里灌上从镇外河沟引来的水,就算他们想翻墙,也得先过这道水障。”
话音刚落,先前被抢了土布的商贩第一个响应:“龙姑娘说得对!与其坐等着被抢,不如我们自己动手!我家里有两把铁锹,明天一早就拿来!”
“我家有牛车,能拉石头!”
“我会夯土,以前帮村里筑过粮仓的土墙!”
“我们女人也能帮忙,烧水做饭、递工具,绝不给你们拖后腿!”
百姓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先前因沙狼部偷袭而笼罩在脸上的恐惧,渐渐被一股热乎的劲头取代。龙陵兰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暖烘烘的——原来民心凝聚起来,竟有这么大的力量。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镇口就热闹了起来。男人们分成几队,有的扛着铁锹去镇外的戈壁滩挖石头,有的推着独轮车运黄土,还有的拿着夯锤,在选定的位置开始打地基。女人们则在不远处搭了个简易的棚子,架起几口大锅,烧着滚烫的热水,旁边的竹篮里放着刚蒸好的窝头,热气腾腾的,在风沙里氤氲出一层白雾。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一个个挎着小竹篮,跟在大人身后,帮忙传递铁锹、锤子,小脸蛋被风吹得通红,却笑得格外灿烂。
影没说话,只是默默加入了搬石头的队伍。他身形高大,力气又足,别人要两个人抬的大石块,他一只手就能拎起来,脚步稳健地走到地基旁,轻轻放下,石块落地时只发出沉闷的一声响,不会溅起太多黄土。有村民见他力气大,便围过来请教如何筑墙才能更结实,影也不藏私,用脚踩着地基的黄土,比划着说:“底层要埋深些,石头摆得密,黄土里掺些稻草,夯得实,雨水冲不垮。”他还特意在土墙内侧留了几个凹陷的槽口,“这里可以放滚木,要是骑兵冲过来,推下去能砸伤马匹。”
龙陵兰则抱着琵琶,坐在棚子旁的一块石头上。每当太阳升到半空,工地上的人们开始有些疲惫时,她就会拨动琴弦,唱起歌来。起初唱的是《团结歌》,“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歌声不似先前对抗沙狼部时那般激昂,却带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像一股暖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正在搬石头的汉子们听到歌声,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些;挥着夯锤的村民们跟着节奏,夯锤落下的速度也变得整齐起来;连旁边递水的女人们,也跟着轻轻哼唱,脸上的倦意消散了不少。
到了午后,日头渐渐烈了起来,风沙也比清晨大了些,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村民,名叫狗子,正站在半人高的土墙架子上垒石头,许是连日劳累,又被风沙迷了眼,脚下一滑,“哎哟”一声从架子上摔了下来,重重落在地上,左腿不自然地扭了一下,疼得他额头首冒冷汗,脸色瞬间惨白。
“狗子!”旁边的村民们连忙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想扶他,却又怕碰伤了他的腿,急得团团转。龙陵兰听到动静,立刻放下琵琶跑了过来,她蹲下身,轻轻按住狗子的腿,柔声说:“别慌,我看看。”
她仔细检查了狗子的腿,发现是脚踝扭伤了,没有骨折,松了口气。她让村民找来一块干净的麻布和一些晒干的艾草——这是苏慕言之前教她的,艾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付扭伤很管用。她把艾草揉碎,敷在狗子的脚踝上,再用麻布小心翼翼地包扎好,动作轻柔又熟练。
包扎完,狗子还是疼得龇牙咧嘴。龙陵兰坐在他身边,拿起放在一旁的琵琶,轻轻拨动琴弦,唱起了一首《摇篮曲》。这是她小时候母亲常唱给她听的歌,曲调轻柔舒缓,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人的伤口。歌声在风沙里飘着,狗子紧绷的眉头渐渐舒展,额头上的冷汗也少了些,他看着龙陵兰,眼睛里含着泪水,哽咽着说:“龙姑娘,谢谢您……有您在这里,我们什么都不怕了。”
龙陵兰笑了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养伤,等你好了,咱们的土墙也该筑成了,到时候还要你帮忙守着镇口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风沙镇的百姓们齐心协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们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脸上沾着黄土,却笑得格外踏实;女人们的脸上晒出了红晕,手上也添了不少划痕,却依旧每天准时把热饭热菜送到工地上;孩子们的小手上也沾了不少泥,却依旧蹦蹦跳跳地跟着大人跑前跑后,嘴里还哼着龙陵兰教他们的歌。
影依旧是最沉默的那一个,却也是最可靠的那一个。他不仅帮着筑墙,还在土墙周围设置了不少陷阱——有的是在壕沟边埋了尖木,有的是在土墙内侧挖了深坑,坑里铺着荆棘。他还教村民们如何使用简单的武器,比如把锄头磨得更锋利,把扁担削尖,以备不时之需。
半个月后,一道高大的土墙终于在镇口矗立了起来。土墙高达两丈,宽三丈,从远处望去,像一条黄色的巨龙,横卧在风沙镇的入口。土墙的表面被夯得十分平整,上面还留着村民们夯锤的痕迹,像一道道年轮,记录着这段日子的辛劳。土墙前的壕沟宽约一丈,里面灌满了水,水面倒映着土墙的影子,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
百姓们都围在土墙下,仰着头看着自己亲手筑成的防御工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的村民伸手摸着土墙,感受着它的厚实;有的村民站在壕沟边,看着里面的水,想象着沙狼部骑兵来时的狼狈模样;孩子们则在土墙下跑来跑去,兴奋地大喊:“我们有城墙啦!再也不怕沙狼部的人啦!”
龙陵兰抱着琵琶,一步步走上土墙。站在土墙顶端,她能看到整个风沙镇的景象——土坯房的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街道上的百姓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着笑着,脸上满是安稳的神情。远处的戈壁滩在风沙中若隐若现,太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土墙上,给土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她深吸一口气,拨动琴弦,一首新编的《风沙镇之歌》从她的指尖流淌而出。歌声里没有激昂的战鼓,也没有悲壮的呐喊,只有对风沙镇的热爱,对百姓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希望。“风沙吹不散,我们的家;黄土筑成墙,守护着它……”歌声穿透了渐渐平息的风沙,在风沙镇的上空回荡,落在每个百姓的耳中,也落在每个人的心里。
影站在土墙下,仰着头看着龙陵兰。夕阳下,她的白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一朵盛开在黄土之上的花。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满是温柔——原来,最坚固的防御,从来不是冰冷的土墙和壕沟,而是凝聚在一起的民心,是这穿透风沙的歌声,是每个人心中对家园的守护。
风沙渐渐小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风沙镇。百姓们围在土墙下,跟着龙陵兰的歌声轻轻哼唱,歌声里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在这片靠近边境的土地上,久久不散。
穿成青楼丫鬟后,我靠系统逃荒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成青楼丫鬟后,我靠系统逃荒了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7N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