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的“囚笼政策”如同一条冰冷的铁链,开始一点点缠绕、收紧。一道道新挖掘的封锁沟,一座座新修建的碉堡,如同毒疮般出现在根据地边缘和交通要道上。铁丝网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巡逻队和侦缉队的身影更加频繁。保甲连坐的制度被强制推行,试图将群众与八路军割裂开来。物资,尤其是粮食和盐,进入山区的渠道被严重堵塞,价格飞涨,根据地内储备快速消耗。
独立团面临的困境从军事层面转向了更为残酷的生存层面。战士们每天的口粮标准一降再降,从稀粥到野菜糊,再到几乎纯粹的野菜汤,见不到几粒米。伤员的情况更加糟糕,缺医少药,伤口感染化脓,高烧不退,只能依靠意志硬扛。原本活跃的区小队、民兵,也因环境恶化,活动变得异常困难,与主力的联系时断时续。
山洞前指里,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赵刚清点着几乎见底的粮袋和空荡荡的药箱,脸色苍白。李云龙则对着地图,上面新标注的敌人碉堡和封锁线,像一道道枷锁,勒得人喘不过气。
“老李,这样下去不行。”赵刚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战士们体力下降得厉害,很多人体力不支,非战斗减员在增加。伤员…昨天又走了两个。”
李云龙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粗糙的岩石桌面。他脑海中,“战略天眼”提供的不仅仅是历史走向,更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战略思维。他知道,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破局。山本构筑的“囚笼”看似严密,但绝非铁板一块。其兵力分散驻守,机动力量被削弱,指挥协调必然存在延迟。而且,敌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内线,其外线,尤其是与晋绥军防区接壤的区域,相对空虚。
“我们不能在这里等着饿死、困死。”李云龙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山本想把咱们困死在这山沟里,老子偏要跳出去!到他后院去闹他一闹!”
“跳出去?”赵刚一愣,“去哪里?怎么跳?现在到处都是封锁线。”
“你看这里,”李云龙的手指指向地图上河源县与晋绥军358团防区接壤的一个区域,“万家镇。这里是鬼子和晋绥军势力的缓冲地带,驻扎的是伪军第八混成旅的一个营,战斗力不强。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鬼子的中型物资中转站,囤积了不少粮食、被服,可能还有药品!”
赵刚凑近地图,眉头紧锁:“万家镇?距离我们不近,而且要穿过好几道封锁线。我们大部队行动目标太大,根本过不去。小股部队过去,面对伪军一个营和可能的鬼子增援,力量不够。”
“谁说要用大部队了?”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咱们给他来个‘黑虎掏心’!老子亲自带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化装潜入,端了他的物资站!”
“你亲自去?太危险了!”赵刚立刻反对,“你是团长,不能轻易涉险!要去也是我去!”
“你去?老赵,不是我看不起你,这种摸营掏窝子的活儿,你不如我在行。”李云龙摆摆手,“放心,老子又不是去送死。人贵精不贵多。我带上和尚的侦察排,再从各营挑几十个身手好、脑子活的老兵,全部换上便装或者搞到的伪军军服。咱们不走大路,翻山越岭,绕开鬼子的主要据点,秘密渗透过去!”
他详细解释自己的计划:小分队轻装简从,只带短枪、手榴弹和必要的爆破器材。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掩护,绕过敌人正面封锁,长途奔袭万家镇。目标是快速攻占物资站,能带走的物资尽量带走,带不走的全部焚毁,制造混乱,然后迅速撤离,返回根据地。
“这次行动,关键在一个‘快’字和一个‘奇’字!”李云龙强调,“打他个措手不及!只要动作快,等鬼子的援兵赶到,咱们早就没影了!缴获的物资,可以大大缓解咱们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能打破山本的封锁,告诉同志们和乡亲们,小鬼子困不住咱们独立团!”
赵刚深知此举风险极大,但看着李云龙坚定的眼神,以及目前部队面临的绝境,他知道这是打破僵局唯一可行的办法。他沉吟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同意!但你必须答应我,一切以安全为重,不可恋战!团里的事情你放心,我会安排好。另外,我会设法通知在那一带活动的我方人员,必要时提供接应。”
计划定下,立刻开始准备。魏大勇的侦察排是当然的主力,另外又从各营精心挑选了三十名经验丰富、身手矫健的老兵,组成了这支五十多人的突击队。战士们得知要跟团长亲自去端鬼子的物资站,个个摩拳擦掌,压抑己久的斗志被重新点燃。他们仔细检查着各自的二十响驳壳枪、磨得锋利的匕首和集束手榴弹,脸上看不到畏惧,只有兴奋和决然。
李云龙也换上了一件半旧的黑色对襟褂子,腰里别着两把张着机头的驳壳枪,头上扣了顶破毡帽,看起来像个走江湖的镖客,只是眼神中的锐利怎么也掩盖不住。
夜色深沉,山风凛冽。突击队在山洞口集结完毕。没有豪言壮语,李云龙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简单说了句:“同志们,咱们这次出去,是给独立团找活路!也是给根据地的乡亲们找希望!都给我机灵点,活着出去,活着回来!出发!”
队伍像一把无声的匕首,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浓密的夜色之中。他们避开大路和村庄,专走崎岖难行的山间小路,有时甚至需要攀爬陡峭的崖壁。魏大勇带着几个侦察兵在前方探路,排除险情,标记路线。李云龙和战士们紧随其后,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忍受着饥饿和疲惫,默默前行。
白天,他们隐藏在密林或废弃的窑洞里休息,派出哨兵警戒。夜晚,则是他们赶路的时间。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毅力,突击队如同幽灵般,在敌人封锁线的缝隙中穿梭。
经过三天两夜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万家镇外围。趴在镇子边上的一个土坡后面,借着朦胧的月光,可以清晰地看到镇口的碉堡和探照灯,以及镇内隐约的灯火。
魏大勇带着两个人摸上去抓了个“舌头”——一个晚上出来偷懒抽烟的伪军哨兵。经过简短审讯,确认了镇内伪军的布防情况和物资站的具置,与之前情报基本吻合。物资站位于镇子东头,由一个原地主的大院改建,围墙高大,门口有岗哨,里面驻有伪军一个排看守,镇内其他伪军驻扎在镇公所附近,距离物资站有一定距离。
“太好了!”李云龙眼中寒光一闪,“天快亮了,正是人最困的时候。行动!”
突击队分成三组。一组由魏大勇带领,负责解决镇口碉堡的哨兵,控制制高点,阻击可能从镇外来的援兵。二组负责监视和牵制镇公所的伪军主力。李云龙亲自带领主力第三组,首扑物资站!
行动开始!魏大勇小组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摸到碉堡下,利用钩索爬上碉堡,里面的几个伪军哨兵还在打盹,就被冰冷的匕首结果了性命,控制了探照灯和机枪。
与此同时,李云龙带领主力,快速接近物资站大院。门口两个抱着枪打瞌睡的伪军哨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突击队员从背后捂住嘴,匕首一抹,软软地倒了下去。
“上!”李云龙一挥手,几名身手敏捷的战士搭人梯翻过高墙,从里面打开了院门。突击队员如同潮水般涌入院内。
院子里的伪军大部分还在睡梦中,就被冲进来的八路军战士用枪指住了脑袋,吓得魂飞魄散,乖乖举手投降。少数几个反应快的刚想反抗,立刻被精准的射击放倒。战斗在几分钟内就结束了,几乎没发出什么大的声响。
“快!一排警戒!二排、三排,跟我来搬东西!”李云龙冲进仓库区,打开手电筒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仓库里堆满了麻袋装的大米、白面,成箱的罐头、压缩饼干,还有大量的棉布、军鞋,甚至在一个上了锁的小房间里,找到了几箱珍贵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发财了!发财了!哈哈!”李云龙忍不住低笑两声,“快!能拿多少拿多少!优先搬运粮食和药品!和尚,带人把搬不走的,都给老子浇上油,烧了!”
战士们如同蚂蚁搬家,迅速将一袋袋粮食、一箱箱药品扛到肩上。搬不走的物资被泼上带来的煤油,点燃了火把。
就在这时,镇公所方向传来了枪声和嘈杂声,显然是负责牵制的小组与惊醒的伪军主力交上火了。
“团长!镇里的伪军出来了!人数不少!”负责警戒的战士跑来报告。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准备撤退!”李云龙果断下令,“点火!”
熊熊大火瞬间在物资站仓库区燃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撤!按预定路线,交替掩护,撤出万家镇!”李云龙带着满载而归的突击队,迅速冲出大院,与魏大勇小组汇合,沿着事先侦察好的撤退路线,向镇外山区急撤。
镇里的伪军营长带着大队人马赶到物资站时,只看到冲天的大火和一片狼藉,以及几十个被捆得像粽子一样的俘虏,气得跳脚大骂,却不敢深追,只能一边救火,一边向上峰报告。
李云龙带着突击队,扛着缴获的物资,一路急行军,顺利甩掉了可能的追兵,于两天后安全返回了根据地。
当战士们扛着一袋袋粮食、一箱箱药品出现在根据地边缘时,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独立团的士气瞬间高涨到了顶点!粮食和药品的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更重要的是,这次成功的远程奔袭,如同一剂强心针,彻底打破了山本“囚笼政策”带来的压抑和绝望,向所有人证明了:八路军依然活跃,鬼子困不住我们!
平安县城内,山本一木接到万家镇物资站被袭、大量物资被劫掠焚毁的报告,气得当场砸碎了心爱的茶杯。他精心构筑的封锁链,被李云龙用这种近乎冒险的方式,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这不仅仅是物资的损失,更是对他战略和威望的沉重打击!
“李云龙…你竟敢…”山本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他意识到,对付李云龙和独立团,常规的扫荡和封锁,似乎都难以奏效。他需要更狠、更绝的手段。一个更加恶毒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成型。而李云龙,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也清楚,与山本的较量,还远未结束,下一次的风暴,或许会更加猛烈。
(http://www.220book.com/book/M84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