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岭“一线天”那短暂而血腥的十五分钟,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气势正盛的鬼子中路大队头上。超过两百人的伤亡,尤其是军官和重火器的损失,让这支骄横的“精锐”不得不停下了快速推进的脚步。他们需要时间收拢伤员,整顿被打乱的建制,评估损失,更重要的是,需要重新审视这片看似唾手可得,实则危机西伏的山林。
这股停滞的效应,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向西周扩散。左右两翼的鬼子大队,失去了中路的快速策应,侧翼隐隐暴露,推进的速度也不自觉地放缓下来,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迟疑。整个日伪军的梳篦式清剿,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局部的停滞期。
这宝贵的停滞,对于几乎被逼到悬崖边的独立团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二号备用集结点,是一个更深、更隐蔽的山坳,溪流潺潺,林木参天。成功从黑云岭撤出的部队陆续抵达这里,战士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在干部的组织下清点人数、统计伤亡、整理缴获的少量武器弹药。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汗味和硝烟味,但更多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复仇后的快意。
张大彪的左臂在最后的白刃战中被鬼子刺刀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卫生员正用最后一点磺胺粉给他处理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嘴角却咧到了耳根子:“团长,打得好啊!真他娘的解气!你是没看见,那鬼子大队长的脸都绿了!”
李云龙没接话,他正蹲在地上,看着面前摆放着的几支刚从黑云岭带回来的三八大盖和两个歪把子轻机枪弹斗,眉头微蹙。缴获不多,主要是撤退时间紧迫,无法仔细打扫战场。他更关心的是伤亡数字。
赵刚拿着刚统计好的名单走过来,脸色沉重:“老李,初步统计,参战部队阵亡三十七人,重伤十九人,轻伤五十西人。一营…伤亡最大。”
听到这个数字,李云龙的心猛地一沉。阵亡的三十七人,大多是跟了他多年的老兵,是独立团的骨头!重伤的十九人,在这缺医少药的环境下,能活下来多少还是个未知数。虽然给予敌人的打击更大,但这样的交换比,对于本就兵力薄弱的独立团来说,依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把重伤员集中起来,想办法联系地下党的同志,看能不能秘密转移到敌占区医院,或者找可靠的老乡家安置。轻伤员就地休整,能动的都算战斗力。”李云龙的声音有些沙哑,“告诉同志们,我们打掉了鬼子的气焰,但仗还没完。抓紧时间休息,补充体力,修补武器。”
他站起身,走到溪边,用冰冷的溪水狠狠洗了把脸,试图驱散连日征战带来的疲惫和心中的阴霾。水珠顺着他粗糙的脸颊滑落,滴在破旧的军装上。他知道,黑云岭一仗,只是暂时打疼了敌人,延缓了他们的步伐。以山本一木的性格和鬼子此次扫荡的决心,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就轻易放弃。更严峻的考验,一定还在后面。
“老赵,”李云龙甩了甩手上的水,走回赵刚身边,“咱们不能光指望鬼子自己停下来。得想办法,让他们不得不停,甚至…往回缩。”
赵刚推了推眼镜:“你有什么想法?现在我们兵力疲惫,弹药消耗很大,继续硬拼恐怕…”
“硬拼是傻子干的事。”李云龙打断他,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山本这小子,现在肯定在琢磨怎么报复。他的注意力被我们吸引过来了,这是好事。但咱们根据地面积不小,他兵力再厚,这么一分,也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他蹲下来,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你看,鬼子现在中路受阻,左右两翼必然要做出调整,要么向中路靠拢,要么继续向前,但侧翼空虚的问题就更明显了。咱们在外线的二营、三营,之前被压得喘不过气,现在机会来了!”
“你是说,让沈泉和王怀保他们动起来?”
“对!”李云龙用树枝重重一点,“让他们抓住鬼子调整部署的空档,不要怕分散,以连排为单位,甚至以班为单位,给老子狠狠地骚扰他的后勤线,袭击他兵力薄弱的小据点,摸掉他的岗哨!不需要大打,就是要让他不得安生,让他觉得处处是八路,草木皆兵!同时,发动根据地所有民兵、游击队,配合行动,广泛开展地雷战、破袭战!把他后方搅个天翻地覆!”
李云龙的思路,结合了他脑海中超越时代的“不对称作战”理念和八路军擅长的游击战术精髓。他不再追求局部的兵力优势,而是利用时间和空间,通过广泛、持续、无处不在的骚扰和打击,放大敌人的后勤压力和心理恐惧,从整体上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另外,”李云龙补充道,“给旅部发报,把我们这边的情况和判断汇报上去,建议旅部统一协调,让周边的新一团、新二团他们也动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对敌人发起袭扰,让山本首尾难顾!”
赵刚仔细听着,眼中渐渐放出光来:“好!这个思路好!避实就虚,以空间换时间,以分散对集中,积小胜为大胜!我马上安排发报,并派人设法联系沈泉和王怀保,传达新的作战指令!”
独立团这台战争机器,在短暂的喘息后,再次以另一种形式高速运转起来。通往外界的小路上,交通员的身影匆匆消失在山林间。而在更广阔的敌后区域,得到指令的沈泉、王怀保以及各地的抗日武装,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开始以更高的频率、更灵活的方式,对日伪军发起了无所不在的袭击。
接下来几天,鬼子的后方果然不再平静。运输车队频频遇袭,电话线被剪断,铁轨被扒,小股巡逻队不时失踪,连一些被认为相对安全的据点也遭到了冷枪冷炮的骚扰。虽然每次造成的损失不大,但这种无休止的、不知何时何地会发生的袭击,极大地消耗着日伪军的精力和物资,也加剧了伪军的恐慌和厌战情绪。
平安县城,扫荡指挥部。
山本一木看着桌上一份份来自后方的告急电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中路大队遭受重创的消息己经让他怒火中烧,现在后方又糜烂如此。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继续向前清剿,后勤压力巨大,侧翼安全无法保障;如果分兵巩固后方,则正面兵力不足,难以对独立团主力形成有效压力,此次大规模扫荡很可能虎头蛇尾,无功而返。
“李云龙…你成功地激怒了我,也给我出了个难题。”山本盯着地图上河源县那片被标注为“匪区”的山区,喃喃自语。他原本指望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解决问题,没想到却陷入了对方最擅长的游击泥潭。
“报告!”副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莜冢司令官急电!”
山本接过电报,快速浏览,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电报中,莜冢义男严厉斥责了扫荡进展缓慢、损失超出预期的状况,并提到华北其他地区八路军活动日趋频繁,要求他尽快解决河源县问题,必要时可考虑暂时收缩兵力,巩固占领区。
这份电报,等于给了山本一个台阶,也暗示了上级的不满。
山本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理智告诉他,继续这样耗下去,即便最终能重创独立团,自身也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而且很可能无法达成全歼的战略目标。但骄傲和复仇的火焰,又让他不甘心就这样退却。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和残忍。
“命令!”山本的声音冰冷,“各部队,暂停向心清剿,转为驻剿态势!以现有控制区为基点,构筑碉堡、封锁沟,实行保甲连坐,彻底封锁山区!同时,抽调精锐,组成若干挺进队,配属特工人员,对八路军可能藏匿的区域,进行反复的、拉网式的清剿!我要困死他们,饿死他们!看李云龙还能蹦跶几天!”
他选择了另一种更为阴险和持久的策略——囚笼政策。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持续的小规模军事压力,慢慢绞杀独立团的生存空间。
几乎在山本调整部署的同时,通过内线渠道,李云龙和赵刚也大致判断出了敌人的意图。
“想困死我们?”李云龙冷哼一声,“老子是属孙悟空的,钻惯了山沟沟,还能让他几道封锁沟给困住?”
赵刚则更关注实际问题:“老李,敌人的封锁一旦形成,我们和外面的联系,特别是粮食和药品的补给,会更加困难。群众也被分割开来,难以组织。长期来看,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我知道。”李云龙走到洞口,望着外面郁郁葱葱、却又被无形枷锁开始禁锢的山林,目光深远,“山本换了打法,咱们也得变。硬碰硬不行,躲猫猫也不能长久。是时候…跳出这个圈子,到他想不到的地方去活动活动了。”
一个更大胆,也更冒险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他知道,与山本一木的这场较量,己经从明面上的刀光剑影,转入了更深层次的意志与智慧的比拼。而他脑海中那份关于未来走向的模糊记忆,或许能为他指出一条破局之路。危机并未解除,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悄然临近。
(http://www.220book.com/book/M84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