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峪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火药和烧焦物的刺鼻气味。独立团的战士们默默地在废墟间穿梭,收敛牺牲战友的遗体,清点着缴获的武器装备,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太多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和疲惫。这一仗虽然重创了山本特工队,但独立团自身也付出了血的代价,那些熟悉的、鲜活的面孔永远留在了这片山谷里。
李云龙站在那间被炸塌了半边的石屋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山本一木的逃脱,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魏大勇带着侦察排顺着地道出口追踪了十几里,最终还是在一条河边失去了踪迹。山本如同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团长,伤亡和缴获统计出来了。”赵刚拿着一份清单走过来,声音也有些沙哑,“我军阵亡三十七人,重伤二十一人,轻伤五十二人。缴获德制MP18冲锋枪西十二支,配套弹药若干,王八盒子手枪十五支,电台两部(一部损坏),密码本一份,还有部分文件和一些大洋、金条。”
李云龙接过清单扫了一眼,随手递还给赵刚,目光依旧盯着那片废墟:“告诉各营,妥善安置烈士,重伤员立刻组织人手送往后方医院,轻伤员就地包扎。缴获的武器弹药清点入库,那两部电台和文件立刻封存,派专人送往旅部。”
“己经安排下去了。”赵刚点点头,看着李云龙紧锁的眉头,劝慰道,“老李,虽然让山本跑了,但我们毕竟端掉了他的老巢,消灭了他大部分有生力量,这在战略上是一次重大胜利。旅部肯定会通令嘉奖的。”
“嘉奖?”李云龙哼了一声,踢开脚边一块焦黑的木头,“老子要那玩意儿有啥用?死了这么多好兄弟,还让罪魁祸首跑了,这仗打得窝囊!”
赵刚知道李云龙此刻的心情,没有再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吧,部队需要休整,还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山本这次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队伍抬着伤员和烈士的遗体,押着三名垂头丧气的俘虏,带着沉重的缴获,默默地撤离了野狼峪。来时是悄无声息的潜行,归去是带着胜利却也背负着牺牲的沉重步伐。
回到杨村,整个根据地都知道了独立团打了一场大胜仗,端掉了小鬼子的一个特种部队老窝。乡亲们自发地聚集在村口,看到队伍回来,尤其是看到那些盖着白布的担架时,欢呼声小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穆和感激。人们默默地送上热水、鸡蛋,帮着抬运伤员,女人们看到年轻战士牺牲的惨状,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这种场面让李云龙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他把自己关在团部,连着抽了好几袋烟。赵刚忙着安排烈士安葬、伤员救治、战利品分配以及给旅部写详细战斗报告等一系列繁琐而必要的工作。
几天后,旅部的嘉奖令果然下来了,通报表扬了独立团英勇作战,一举捣毁山本特工队巢穴的重大战果。但同时,旅长也在电报里把李云龙狠狠批了一顿,批评他作为军事主官,在战斗最后阶段冲动冒进,亲自钻地道追击,险些酿成大错,责令其做出深刻检讨。
李云龙拿着电报,撇了撇嘴,对赵刚说:“看见没?咱旅长就会来这一套,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老老实实地让赵刚帮他起草了一份检讨书,虽然里面没多少真心认错的意思,但态度至少是端正的。
野狼峪一战的余波渐渐平息,独立团进入了紧张的战后休整和训练阶段。缴获的那些德制冲锋枪被优先装备给了各营的侦察班和突击队,大大增强了近战火力。战士们利用这段时间消化战斗经验,练习新装备的使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山本一木虽然销声匿迹,但小鬼子的报复却来得很快,而且方式更加刁钻。
这天,李云龙正在团部看着地图,琢磨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赵刚拿着一份情报匆匆走了进来,脸色凝重。
“老李,出事了。”
“怎么了?”李云龙抬起头,看到赵刚的脸色,心里咯噔一下。
“刚刚接到地方同志的报告,还有我们敌工部门传来的消息。”赵刚将情报放在桌上,“最近几天,在我们根据地边缘的几个村庄,比如小王庄、李家洼,还有靠近晋绥军358团防区的刘家台,都出现了小股鬼子部队和伪军活动的迹象。”
“小股部队?”李云龙走到地图前,找到赵刚说的那几个村子,“他们想干什么?骚扰?还是试探?”
“不像简单的骚扰。”赵刚指着地图,“你看,这几个点分布很散,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靠近水源,或者有我们的小型被服厂、修械所。他们的行动很诡异,不像是要大举进攻的样子,往往是白天出现,放几枪,抢点东西,或者烧掉一两个来不及转移的物资点,然后立刻撤退,等我们的部队赶到,早就跑没影了。我们的民兵和地方部队跟他们交过几次手,这帮家伙滑得很,根本不恋战。”
李云龙盯着地图,手指在上面慢慢划动,眉头越皱越紧:“他娘的,这是跟老子玩起麻雀战了?不对…”
他猛地想起“战略天眼”里关于原著的一些记忆,以及真实历史中鬼子对付敌后根据地的一些毒辣手段。
“这不是简单的骚扰…这是‘囚笼政策’的开始!”李云龙沉声说道。
“囚笼政策?”赵刚对这个词有些陌生。
“这是鬼子想出来的一个毒计!”李云龙解释道,“他们通过修建大量的碉堡、炮楼,挖掘封锁沟,修建公路,把我们的根据地像切蛋糕一样,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通过频繁的、小规模的扫荡和袭击,不断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消耗我们的力量,切断我们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把我们困死、饿死、拖死!现在这些小股部队的骚扰,就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为后面大规模修建碉堡和封锁沟做准备!”
赵刚倒吸一口凉气:“好毒辣的计策!如果真让他们搞成了,我们的根据地就会被分割得支离破碎,部队机动困难,后勤补给也会被切断!”
“没错!”李云龙一拳砸在地图上,“山本这小子刚吃了亏,正面硬碰硬占不到便宜,就开始玩阴的了!这套‘囚笼政策’非常麻烦,它不像大扫荡那样轰轰烈烈,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地侵蚀我们!”
“我们必须想办法打破它!”赵刚坚定地说。
“光靠我们独立团不够。”李云龙摇摇头,“这是针对整个华北根据地的阴谋。我们需要向上级汇报,同时也要联合周边的兄弟部队,比如丁伟的新一团,还有…楚云飞的358团。”
“楚云飞?”赵刚有些意外,“他是晋绥军,会配合我们行动吗?”
“楚云飞这个人,虽然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但他是个有血性的军人,打鬼子不含糊。”李云龙分析道,“‘囚笼政策’同样会威胁到晋绥军的防区,损害他的利益。只要有共同利益,就有合作的可能。再说了,老子还救过他的命呢(指苍云岭突围间接缓解358团压力),这点面子他总得给吧?”
说干就干。李云龙立刻让赵刚起草给旅部的紧急报告,详细分析了鬼子可能开始推行“囚笼政策”的迹象和巨大危害。同时,他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晋绥军358团团部,交给楚云飞。
在信中,李云龙没有过多客套,首接点明了近期小股鬼子频繁活动的异常,以及他判断的鬼子可能推行“囚笼政策”的企图,并分析了此举对八路军和晋绥军防区的共同威胁。最后,他提议双方加强情报共享,在小股敌人骚扰时可以相机协同打击,并在必要时联合行动,破坏鬼子修建碉堡和封锁沟的计划。
信送出去后,李云龙并没有干等着。他命令各营将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加强根据地的巡逻和警戒,尤其是对边缘村庄和重要设施的保卫。同时,派出更多的侦察员,密切监视鬼子可能的筑垒地域和交通线。
几天后,楚云飞的回信到了。信中的措辞一如既往的文雅,但态度却很明确。他赞同李云龙对局势的判断,认为“倭寇此计甚毒”,同意加强情报沟通,并承诺在其防区范围内,会全力打击小股日伪军的骚扰活动。对于联合行动,他表示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原则上不反对。
有了楚云飞这边的初步回应,李云龙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囚笼政策”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张开,而他和他的独立团,必须在这张网完全合拢之前,找到破网而出的方法。
就在他苦苦思索对策的时候,旅部传来了新的命令。由于独立团在野狼峪战斗中表现出色,旅部决定将一批新兵补充给独立团,同时,要求李云龙和赵刚近期前往旅部参加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的主题,正是如何应对鬼子日益加强的封锁和蚕食政策。
新的兵员,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李云龙知道,一段更加艰难、更加复杂的斗争时期,即将到来。他看了一眼窗外操场上正在刻苦训练的新兵和老兵,深吸了一口气。无论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他李云龙和独立团,都绝不会退缩!
(http://www.220book.com/book/M84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