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部开会的前一天,独立团迎来了一批新鲜血液——三百多名新兵。这些小伙子大多来自根据地周边的村庄,年纪大的不过二十出头,年纪小的看着才十六七岁,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里都闪烁着参軍打鬼子的渴望和一丝紧张。
李云龙和赵刚亲自到村口迎接。看着这些站得笔首,但队列还显得有些松垮的年轻人,李云龙心里是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部队有了补充,发愁的是这些新兵蛋子啥都不懂,要想形成战斗力,还得下狠功夫操练。
“同志们!”赵刚站在一个石碾子上,开始了他的政治动员,“欢迎你们加入八路军独立团!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了!我们独立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战绩的英雄部队!我们在苍云岭打垮过坂田联队,我们端掉了山本特工队的老巢!但是,打鬼子光有热情不够,还需要过硬的本事!从明天起,你们将开始严格的军事训练,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新兵们听得心潮澎湃,一个个挺起了胸膛。
赵刚讲完,李云龙走上前,他没站到石碾子上,就背着手在新兵队列前溜达着,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每个人的脸。
“都听政委说了吧?咱们独立团是英雄部队!”李云龙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可英雄不是吹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是拿命拼出来的!我李云龙带兵,就一个要求:听话!训练场上,班长、排长的话就是命令!战场上,我的命令就是天!谁要是怂包软蛋,怕苦怕累,趁早给老子滚蛋!独立团不要孬种!”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有些新兵被他吓得缩了缩脖子,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当然,只要你们肯学肯练,不怕死,我李云龙保证,能把你们一个个都练成嗷嗷叫的小老虎!让小鬼子听见咱们独立团的名字就腿肚子转筋!有没有信心?”
“有!”新兵们扯着嗓子吼道,声音参差不齐,但气势还行。
“都没吃饭吗?老子听不见!”李云龙一瞪眼。
“有!!!”这一次,声音整齐划一,震耳欲聋。
“这还差不多。”李云龙满意地点点头,“各营营长,把人带回去!安排好住宿,吃饱饭,明天开始,往死里练!”
“是!”张大彪、沈泉、王怀保等人上前,按照事先分配好的名额,将新兵们分别带回各营。
看着新兵们被带走,李云龙对赵刚说:“老赵,这批新兵底子还行,就是得狠狠磨炼。咱们去旅部开会这几天,让各营抓紧时间搞基础训练,尤其是拼刺和射击。”
“我己经跟各营教导员交代过了。”赵刚答道,“放心吧。”
第二天一早,李云龙和赵刚带着警卫员虎子和几名侦察排的战士,骑马赶往旅部。一路上,李云龙都在琢磨着“囚笼政策”的事情,以及如何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旅部所在地是一个比杨村规模稍大的镇子,警戒森严。到达旅部后,李云龙和赵刚发现,兄弟部队的几个团长、政委差不多都到齐了,包括老战友丁伟和孔捷。
“老李!可以啊!不声不响把山本的老窝都给端了!”丁伟一见到李云龙,就笑着捶了他一拳,“这下你可出名了!”
孔捷也咧着嘴笑:“我就说嘛,你李云龙到哪儿都消停不了,这下把天捅了个窟窿吧?听说山本那老小子光着屁股跑的?”
“去去去,少他娘的眼红老子。”李云龙虽然心里受用,但嘴上却不饶人,“老子那是为民除害!哪像你们,整天窝在家里睡大觉。”
几人互相打趣着,气氛很是热络。但大家都清楚,这次会议的主题很沉重。
会议在旅部的大会议室召开,由旅长亲自主持。旅长先是总结了近期的对敌斗争形势,充分肯定了各部队取得的战果,尤其表扬了独立团端掉山本特工队的行动。但紧接着,旅长的语气就变得严肃起来。
“同志们,胜利是值得高兴的,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旅长指着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根据各方面情报显示,华北方面的小鬼子,正在改变策略。他们放弃了之前那种劳民伤财、效果不佳的大规模扫荡,转而开始推行一种更为阴险、更具韧性的策略——‘囚笼政策’!”
听到这个词,与会的干部们大多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旅长详细解释了“囚笼政策”的内涵:通过大量修建据点、碉堡、炮楼,挖掘封锁沟,修建公路网,将根据地分割、封锁,然后以频繁的小规模“蚕食”、“清乡”来逐步压缩八路军的生存空间,破坏根据地经济,最终达到困死、饿死抗日力量的目的。
“……目前,在我们旅的防区周边,己经发现了小鬼子和伪军小股部队频繁活动的迹象,并且在平原地带,敌人己经开始强行征发民夫,在一些交通要道和关键位置修筑炮楼和封锁墙。这就是‘囚笼政策’开始的信号!”旅长语气沉重地说道。
会场里一片寂静,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真让鬼子的阴谋得逞,根据地就会被分割得支离破碎,部队机动受限,后勤补给困难,与群众的联系也会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同志们,我们必须拿出有效的对策,打破鬼子的‘囚笼’!”旅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指挥员,“今天把大家找来,就是要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破敌之策!大家都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各部队的干部们开始陆续发言。有的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拔掉敌人新建的据点;有的建议组织精干小分队,深入敌后破袭交通线;还有的强调要加强对群众的动员,坚壁清野,让敌人抢不到粮食……
李云龙一首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旅长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李云龙,你小子平时主意最多,别藏着掖着,说说你的看法!”
李云龙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旅长,各位同志,我觉得,对付‘囚笼政策’,光靠某一种办法不行,得综合施策,而且要有重点!”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第一,对于敌人己经建起来或者正在建的据点,特别是那些处在关键位置,对我们威胁大的,瞅准机会,就要坚决拔掉!但这不能蛮干,要讲究战术,最好能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或者利用夜袭、内应等方式,减少我们的伤亡。”
“第二,破袭交通线非常重要!鬼子修碉堡、运兵、运物资,都离不开公路和电话线。我们可以组织军民,大规模、不间断地破坏公路,挖断路基,砍断电线杆,让鬼子的交通和通讯瘫痪!这事可以交给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去做,咱们主力部队提供掩护和指导。”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李云龙加重了语气,“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光等着鬼子来修‘笼子’,我们要主动跳出去打!”
“跳出去打?”丁伟疑惑地问,“怎么跳?”
“向敌占区发展!”李云龙斩钉截铁地说,“鬼子想把我们困在根据地,我们偏不让他如意!我们可以组织精干的武工队,深入到敌占区的县城、乡镇周围活动,打击汉奸政权,消灭小股日伪军,宣传抗日,发动群众。这样一来,就能搅得鬼子后方不得安宁,迫使它分散兵力,无法集中力量来搞‘囚笼’。这就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李云龙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不少干部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打破被动局面的思路。
“另外,”李云龙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加强和友军的协作。比如晋绥军358团楚云飞部,‘囚笼政策’同样威胁到他们的防区。我们可以和他们互通情报,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协同作战,形成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让鬼子顾此失彼!”
旅长一边听一边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嗯,李云龙同志考虑得很全面,很有见地!特别是主动向敌占区发展武工队和加强友军协作这两点,很有价值!”
会议接着对李云龙提出的思路以及其他同志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应对“囚笼政策”的初步方案:主力部队伺机拔点;地方武装和群众广泛破路、破线;各团抽调骨干组建武工队,深入敌后;加强与周边友军的沟通协调……
会议结束后,旅长特意把李云龙和赵刚留了下来。
“李云龙,你提出的武工队想法很好,你们独立团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牵头这件事?”旅长问道。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赵刚开口道:“旅长,我们觉得一营副营长,原侦察排排长,现在的团部侦察参谋魏大勇同志比较合适。他身手好,脑子活,对敌占区情况也熟悉,而且有独立带队执行任务的经验。”
“魏大勇?就是那个在野狼峪活捉了鬼子小队长的和尚?”旅长显然有印象。
“对,就是他。”李云龙点头,“这小子是块好料,放出去准能搅他个天翻地覆。”
“好!那就定他了!”旅长拍板,“你们回去后,尽快把武工队组建起来,人员要精干,装备要最好的!有什么困难,旅部尽量支持!”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云龙和赵刚齐声应道。
离开旅部,返回杨村的路上,李云龙的心情既感到压力,又有些兴奋。压力来自于“囚笼政策”这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兴奋则是因为新的斗争方式即将展开。
“老赵,回去后,咱们得抓紧了。”李云龙对并辔而行的赵刚说,“一方面要督促各营加紧训练新兵,另一方面,得尽快把武工队搞起来!和尚这小子,得给他加加担子了!”
赵刚点头表示同意:“是啊,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抢在鬼子的‘囚笼’完全合拢之前,打开局面!”
两人快马加鞭,赶回独立团。一场针对“囚笼政策”的全面反击,即将在独立团的防区内外,悄然拉开序幕。而魏大勇,也将迎来他军旅生涯中一次全新的、更加独立的挑战。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84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