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父子间的信仰抉择

小说: 沈府浪子   作者:南极老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沈府浪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8A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南极老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民国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深夜,沈家庄园的正屋书房还亮着灯。铜制烛台的火苗被穿堂风拂得微微晃动,映着沈啸林苍老却坚毅的脸庞 —— 他己经在这里坐了两个时辰,桌上的碧螺春凉透了,手里的紫檀木拐杖被攥得温热,地面散落着几张揉皱的纸,上面是沈砚堂告密时留下的 “苏北”“粮车” 等字迹残片,还有一封刚从秘密信箱取回的、用米汤写就的密信。

“吱呀” 一声,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沈砚青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寒气 —— 他刚从租界的秘密联络点回来,苏曼丽传来消息,沈砚堂在日军司令部挨了军棍后,又被赌场追债的人打断了腿,此刻正躺在西跨院的破床上哀嚎,算是彻底成了废人。

“爹,喝点粥暖暖身子吧。” 沈砚青把粥碗放在桌上,瓷碗与桌面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他看着沈啸林鬓角新增的白发,喉咙突然发紧 —— 自从沈砚堂告密后,父亲就很少说话,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连饭都吃得少了。

沈啸林没有动粥碗,只是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这是他最疼爱的三儿子,留过洋,识文断字,本该继承沈家的产业,做个安安稳稳的富家翁,可自从去年秋天开始,这孩子就变得越来越 “忙”:频繁出入租界,深夜才归;书房里多了些陌生的书籍,书页间夹着奇怪的符号;就连粮行的账本,也常常出现 “去向不明” 的空缺。

“砚青,” 沈啸林终于开口,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沈砚堂虽然混账,但他说的那些话,不全是假的吧?” 他拿起桌上的密信,在烛火旁烤了烤,原本空白的纸上渐渐浮现出黑色字迹 —— 是根据地发来的,问 “下批药品何时送达”。

沈砚青的心脏猛地一沉。他知道,父亲早晚会发现端倪,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他深吸一口气,没有躲闪沈啸林的目光,缓缓说道:“爹,事到如今,我也不瞒您了。那些话,不是假的。”

沈啸林的手微微颤抖,拐杖 “咚” 地撞在地板上。他盯着沈砚青,眼神里翻涌着震惊、愤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你…… 你真的在通共?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名吗?要是被松井发现,我们沈家上下几十口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爹,不是通共,是抗日。” 沈砚青往前迈了一步,声音坚定,“我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代号‘青竹’,负责沪市的情报传递和物资转运。老枪同志是我的上级,前阵子藏在咱们庄园养伤,也是我安排的。”

“地下党员?” 沈啸林倒吸一口凉气,猛地站起身,胸口剧烈起伏,“我让你去英国商行学做生意,是让你继承家业,不是让你去拿命赌!日本人的手段你又不是不知道,76 号的地牢里,每天都有死人被抬出来,你就不怕……”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沈砚青连忙上前扶住父亲,眼眶一热:“爹,我怕。我怕被特务抓住,怕再也见不到您,怕沈家因为我受牵连。可我更怕看到日本人在街上杀人放火,怕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怕我们的国家被人欺负!” 他指着窗外,声音哽咽,“您还记得三年前,日军占了沪市,烧了咱们家的绸缎庄,打死了账房先生王伯吗?王伯跟了您三十年,就因为给逃难的百姓指了条路,就被日军活活打死!”

沈啸林的身体一僵。王伯的死,是他心里永远的痛。那天他去收尸,王伯的眼睛还睁着,手里紧紧攥着半块给孙子带的糖。这些年,他表面上跟日军合作,帮他们周转棉纱,实则是为了保住沈家,保住庄园里的密道 —— 那是早年他为了防备战乱修的,却没想到,最后会用来藏抗日的同志。

“爹,我知道您跟松井合作,是为了沈家。” 沈砚青看着父亲的眼睛,继续说道,“可您心里比谁都清楚,日本人不是朋友,他们是豺狼。您帮他们周转棉纱,他们转头就用这些棉纱做军装,用来打我们中国人;您给他们送粮食,他们却用这些粮食喂饱军队,去扫荡根据地。我们不能再忍了,再忍下去,中国就没了!”

沈啸林沉默了。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的老槐树。这棵树是他祖父栽的,经历了三朝风雨,树干上还留着庚子年战乱时的弹痕。他想起年轻时,父亲告诉他 “沈家的根在中国,中国人不能做亡国奴”;想起沈砚青小时候,拿着玩具枪,说要 “打跑坏蛋”;想起那些深夜来庄园送情报的同志,他们穿着粗布衣服,眼神却比星星还亮。

“那些药品和粮食,真的都送到根据地了?” 沈啸林的声音轻得像耳语。

“是。” 沈砚青点头,“根据地的同志缺医少药,很多伤员因为没有盘尼西林,活活疼死;孩子们吃不饱饭,只能挖野菜充饥。我们送的每一袋粮食,每一支药品,都能救一条命。”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沈啸林,“这是根据地的孩子,他们在石头上写字,说长大了要当八路军,打日本人。”

照片有些模糊,却能清楚地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一块石板上用木炭写字,旁边站着几个穿军装的同志,正笑着看他们。沈啸林的手指轻轻拂过照片,眼眶渐渐。他想起自己的小孙子,在租界的学校里读书,每天有牛奶面包吃,可这些孩子,却连一支铅笔都没有。

“松井那边……” 沈啸林叹了口气,语气里的愤怒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奈,“他最近在跟英国商行谈生意,要十万斤大米,指名要沈记粮行的货。要是我们拒绝,他肯定会起疑心;要是答应,这些大米就会变成日军的军粮。”

“爹,我有办法。” 沈砚青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答应松井,却在大米里掺沙子,再把真正的好米藏在粮车夹层里,趁机送到根据地。英国商行那边,苏曼丽己经打过招呼了,他们知道您在帮我们,会假装没发现。”

沈啸林看着儿子,突然笑了。这孩子,长大了,不仅有勇气,还有智谋,比他当年强多了。他拿起桌上的粥碗,喝了一口,热流顺着喉咙滑进胃里,驱散了深夜的寒意。“你早就想好了,是不是?”

“是。” 沈砚青也笑了,“我知道您心里向着中国人,只是碍于沈家,不敢明说。爹,现在日本人越来越猖狂,沪市的地下党需要您的帮助。您在青帮的人脉,在商界的地位,都是我们没有的。只要您肯出面,我们能送更多的物资到根据地,能救更多的人。”

沈啸林放下粥碗,走到书桌前,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拿出一个红布包裹的盒子。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青帮的龙头令牌,还有一本厚厚的账本 —— 上面记着沪市各大商行老板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甚至还有几个日军军官的受贿记录。

“这令牌,是当年青帮老大传给我的,沪市的码头、仓库,只要亮出它,没人敢拦。” 沈啸林把令牌和账本递给沈砚青,“这账本,记着日本人的黑账,要是他们敢动我们,就把它交给租界的报社,让全世界都看看他们的嘴脸。”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从今天起,沈家跟你们站在一起。抗日的事,我沈啸林,管了!”

沈砚青接过令牌和账本,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知道,父亲的加入,意味着沪市的地下斗争将迎来新的转机。有了青帮的人脉和沈家的产业,他们能更安全地传递情报,更顺利地转运物资,甚至能策反更多的爱国人士。

“爹,谢谢您。” 沈砚青的声音哽咽,“您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您,保护好沈家。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还在这庄园里,种槐树,养鸽子,过安稳日子。”

“好,好。” 沈啸林拍着儿子的肩膀,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等胜利了,我亲自给你做你最爱吃的冰糖肘子,我们爷俩好好喝一杯。”

父子俩坐在书房里,聊了整整一夜。沈啸林给沈砚青讲青帮的规矩,讲沪市各大商行的底细,讲日军军官的喜好;沈砚青给父亲讲根据地的故事,讲同志们的英勇,讲抗战的希望。烛火燃了又灭,窗外的天渐渐亮了,庭院里的老槐树传来了清脆的鸟鸣。

第二天清晨,福伯走进书房,看到沈啸林和沈砚青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桌上放着令牌和账本,嘴角都带着笑容。他轻手轻脚地关上房门,转身对着家丁们吩咐:“去把东厢房收拾出来,以后那里就是‘贵客’的住处。另外,告诉粮行的账房,以后‘损耗’的粮食,都记在我名下。”

家丁们虽然疑惑,却还是立刻照办。他们知道,老爷和三少爷,肯定在谋划一件大事。

当天上午,沈啸林带着沈砚青去了沪市的码头。他亮出青帮的龙头令牌,码头的把头立刻恭敬地迎上来:“沈老先生,您怎么来了?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把那批刚到的盘尼西林,搬到沈记粮行的仓库里。” 沈啸林说道,语气不容置疑,“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是给英国商行的货。”

“是,是。” 把头连忙点头,不敢有丝毫怠慢。

沈砚青看着父亲熟练地安排着一切,心中充满了敬佩。他知道,父亲虽然年近七旬,却依旧威风不减当年。有了父亲的帮助,这批药品很快就能送到根据地,救更多的伤员。

下午,沈啸林又去了 76 号,见到了李士群。他把一本厚厚的银票放在桌上:“李主任,这是今年的‘孝敬’。另外,松井要的十万斤大米,我会按时送到,但我有个条件,码头的检查,要给我沈记粮行开绿灯。”

李士群看着银票上的数字,眼睛都亮了:“沈老先生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以后沈记粮行的货,只要有我的签字,没人敢查。”

沈啸林满意地点点头,起身离开。他知道,李士群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只要给够好处,他什么都肯干。有了他的掩护,粮车转运物资就更安全了。

回到庄园时,沈砚青己经安排好了粮车。十辆骡马粮车整齐地停在前院,车夫们都穿着沈记粮行的号服,腰间别着沈家的铜制腰牌。沈啸林走到第一辆粮车前,敲了敲车厢:“夹层够大吗?别把药品压坏了。”

“爹,您放心,阿力己经检查过了,夹层铺了三层棉被,绝对安全。” 沈砚青说道,脸上满是笑容。

沈啸林点了点头,对着车夫们喊道:“出发!记住,路上遇到盘查,就说是给英国商行送的货,拿我的令牌给他们看!”

“是!” 车夫们齐声应道,催动骡马,粮车缓缓驶离庄园。

沈啸林和沈砚青站在门口,看着粮车消失在远处的尘土中,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爹,您说我们能胜利吗?” 沈砚青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憧憬。

“能。” 沈啸林肯定地说道,“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当年鸦片战、庚子年,我们都熬过来了,这次也一样。”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走,回书房,我们再合计合计,下次怎么给松井那个老狐狸一点颜色看看。”

父子俩并肩走进庄园,庭院里的老槐树上,几只鸽子正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沈砚青知道,从父亲点头答应协助抗日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了父亲的支持,有了同志们的团结,他们一定能冲破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而这场书房夜谈,也将成为沈家历史上,最光荣、最难忘的一页。



    (http://www.220book.com/book/M8A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沈府浪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8A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