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归窑
冬至的前一天,邱莹莹收到了京城来的驿使。那人穿着墨绿色的官服,牵着一匹枣红马,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个描金红木匣子。
"可是邱莹莹姑娘?"驿使的声音里带着京腔,"巡抚大人命我送些东西回来。"
邱莹莹连忙迎上去,双手接过木匣。木匣沉甸甸的,打开来,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套青瓷茶具,每套都配着个描金的小盒子。最上面放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邱莹莹亲启"。
"这是......"
"巡抚大人说,姑娘去年送去的陶器,他带回京城后,连宫里的娘娘们都喜欢得紧。"驿使笑着解释,"这些是宫里赏的,说是让姑娘照着样子烧些进贡。"
邱莹莹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巡抚大人的字迹遒劲有力:"莹莹姑娘:京中贵人皆爱卿之陶艺,尤以莲花盏为最。太后闻之,特命造办处仿制,然终不得其神韵。今特遣人送回,望姑娘能赴京一行,当面请教......"
信还没看完,村里的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妞妞指着木匣里的茶具,眼睛亮晶晶的:"莹莹姐,这个比咱们的还好看!"
"这是京城里的样式。"邱莹莹合上木匣,"不过咱们村的陶器,有咱们自己的味道。"
驿使走后,邱莹莹把木匣抱回了老窑场。夕阳的余晖洒在窑顶的碎陶片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她坐在母亲当年常坐的那块青石上,打开木匣,细细端详那些茶具。
每一件都精致绝伦,釉色温润如玉,可不知为何,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她拿起一个莲花盏,对着阳光看,那莲花瓣虽然栩栩如生,却少了村陶特有的灵动气韵。
"阿娘,"她轻声呢喃,"您说,我该去京城吗?"
夜幕降临,邱莹莹把木匣锁进了陶窑旁的木柜里。晚饭后,秀芬婶来串门,听说了京城来的消息,手里的针线活都停了。
"去吧,莹莹。"秀芬婶放下手中的鞋底,"你阿娘若在世,一定盼着你能把咱们的陶艺发扬光大。"
邱莹莹摇摇头,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陶盏:"阿婆,您看这个。同样的莲花纹,我烧的虽然没有京城那套精致,可是......"
秀芬婶接过陶盏,手指轻轻抚过花瓣纹路:"可是有咱村的味道,有你的真心。"
第二天清晨,邱莹莹正在揉泥,李二狗急匆匆地跑来:"莹莹!不好了!后山的溶洞塌了!"
邱莹莹手一抖,泥团掉在地上。她顾不上拍身上的泥点子,跟着李二狗往后山跑。冬日的山风刮得人脸生疼,远远地就看见后山的溶洞方向腾起一阵尘土。
"是土灵珠的事!"李二狗喘着粗气,"阿福说,昨晚他听见地底下有响动,今早就发现溶洞塌了一半!"
邱莹莹跑到塌方处,只见巨大的石块堵住了洞口,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轰隆隆"的回响。她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石——石面上附着着暗黄色的土灵珠粉末,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阿石叔......"她轻声呼唤。
就在这时,塌方的碎石间突然闪过一道金光。邱莹莹眯起眼睛,看见碎石缝隙里露出一角暗黄色的布料——那是阿石叔常穿的粗布短褂的颜色!
"莹莹姐!"阿福举着火把跑过来,"我刚才看见有个影子往溶洞深处去了!"
邱莹莹的心猛地一紧。她想起女娲的话——阿石叔的魂魄一首守在这片土地下。土灵珠归位后,他的魂魄本该安息,可如今溶洞塌方......
"我进去看看。"她斩钉截铁地说。
"不行!"秀芬婶一把拉住她,"太危险了!"
"阿石叔还在里面!"邱莹莹挣脱开秀芬婶的手,"他守护地脉三百年,我不能让他一个人......"
李二狗默默递过来一个火把,又从怀里掏出一块桃木符:"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能辟邪。"
邱莹莹接过桃木符,系在腰间。她深吸一口气,弯腰钻进了溶洞的缝隙。洞内比想象中宽敞,但越往里走,光线越暗,只有火把的光芒在潮湿的岩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阿石叔?"她大声呼唤,声音在洞窟中回荡。
回应她的只有滴水的声音和远处传来的闷响。邱莹莹沿着溶洞的走势往前走,忽然,她看见前方有一丝微弱的光亮——那是一块暗黄色的石头,在黑暗中泛着柔和的光芒。
"土灵珠?"她惊讶地走近,却发现那不是土灵珠,而是一块刻着云雷纹的陶片,正散发着温暖的光。陶片上的纹路与她怀中的那块一模一样,只是更大更完整。
邱莹莹蹲下身,指尖刚碰到陶片,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莹莹......"
她猛地抬头,看见溶洞的尽头,阿石叔的魂魄正站在那里。他的身影比上次见面时更加透明,头发和胡须都变成了半透明的金色,唯有右眼依旧闪烁着星子般的光芒。
"阿石叔!"邱莹莹冲上前,"您没事吧?溶洞怎么会塌?"
阿石叔的魂魄微微一笑:"没事,孩子。是地脉在调整。"他指向那块发光的陶片,"这是我当年封印魔煞时用的镇魂陶,没想到三百年后还能发挥作用。"
邱莹莹这才注意到,阿石叔的身后,隐约可见一座微型的陶窑模型,仙途引第八劫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仙途引第八劫最新章节随便看!窑里似乎还跳动着火苗。
"阿石叔,您是说......"
"地脉需要新的平衡。"阿石叔解释道,"土灵珠归位后,旧的地脉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座溶洞原本是魔煞的通道,现在需要重新封印。"他看向邱莹莹,"孩子,我需要你的帮助。"
邱莹莹毫不犹豫地点头:"我该怎么做?"
阿石叔的魂魄飘近,将那块镇魂陶递给她:"用你的陶土,配合这块陶片,重新塑造一个封印。你的陶土里,有你阿娘的血,有我的心血,还有这方土地的灵气。"
邱莹莹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陶土。这陶土是她特意从老窑址带来的,经过土灵珠滋养后,质地格外温润。她将陶土与镇魂陶片放在一起,奇迹般地,陶土开始自动吸附陶片上的纹路。
"我明白了。"邱莹莹恍然大悟,"就像当年您用陶土封印魔煞一样,现在要用我的陶土重新封印。"
"不仅如此。"阿石叔的魂魄飘向溶洞深处,"我要你把我的魂魄也融入这封印中。三百年了,我也该真正安息了。"
邱莹莹的眼泪夺眶而出:"不!阿石叔,您己经守护了这么久......"
"孩子,"阿石叔转身,右眼的光芒温柔地照着她,"守护不是束缚。我的魂魄融入封印后,不仅能保护地脉,还能让你的陶土永远保持灵性。"
溶洞深处传来更大的轰鸣声,碎石不断滚落。阿石叔催促道:"快,孩子,时间不多了。"
邱莹莹擦干眼泪,快速揉制陶土。她将镇魂陶片放在中央,然后围绕着它塑造出一个微型陶窑的形状。陶土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自动形成窑壁、窑门和烟囱的形状。
"加入你的血。"阿石叔指导道。
邱莹莹咬破手指,将一滴血滴在陶土上。血珠渗入陶土,瞬间被吸收,陶土的光芒变得更加明亮。
"现在,把你阿娘的陶片也放进去。"阿石叔指向邱莹莹怀中的另一块陶片——那是母亲当年补窑砖时留下的。
邱莹莹取出陶片,将它嵌入陶窑的窑门位置。两块陶片相互呼应,发出共鸣般的嗡鸣声。
"最后,"阿石叔的魂魄开始变得透明,"把我......"
邱莹莹明白阿石叔的意思。她小心翼翼地捧起阿石叔的魂魄,将它安置在陶窑的中央——那里原本应该是火种的位置。
"谢谢你,阿石叔。"她轻声说。
阿石叔的魂魄微笑着,右眼的光芒渐渐融入陶窑:"谢谢你,莹莹。记住,陶土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
随着阿石叔魂魄的融入,陶窑开始发出耀眼的金光。整个溶洞都被照亮,那些摇摇欲坠的石块竟然自动归位,重新形成了坚固的岩壁。
"成了!"邱莹莹惊喜地发现,溶洞不再有塌方的危险,反而比之前更加稳固。
金光渐渐收敛,化作点点星光,融入了邱莹莹手中的陶土。她低头一看,发现陶土己经凝固成一个精致的陶窑模型,窑身上刻满了云雷纹和莲花纹——那是阿石叔和母亲共同的印记。
邱莹莹小心地捧着陶窑模型走出溶洞。外面的天色己经暗了下来,李二狗和秀芬婶等人焦急地等在外面。
"莹莹!"李二狗冲上来,"你没事吧?"
邱莹莹点点头,举起手中的陶窑模型:"阿石叔的魂魄己经融入了地脉,溶洞也重新稳固了。"
秀芬婶接过陶窑模型,惊讶地发现模型底部刻着一行小字:"陶土有灵,匠心永存。——阿石"。
冬至那天,邱莹莹在老窑场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她将陶窑模型供奉在窑神像前,又取出一部分特殊的陶土,混合着阿石叔的镇魂陶片,烧制了一套特别的茶具。
这套茶具烧制出来后,每一件都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壶身上自然浮现出莲花与云雷交织的纹路,仿佛有生命一般。最神奇的是,当热水倒入茶壶时,壶身会浮现出淡淡的菊香——那是母亲生前最爱的香气。
"这是阿石叔和阿娘留给咱们的礼物。"邱莹莹对围观的村民们说,"它提醒我们,陶艺不仅是手艺,更是传承和守护。"
驿使再次来到村里时,带来了京城的新消息:巡抚大人邀请邱莹莹进京,专为皇宫烧制一套茶具。但邱莹莹婉拒了。
"我的陶艺属于这片土地。"她对驿使说,"如果京城的大人们喜欢,我可以教更多的匠人,让这份手艺流传下去。"
冬去春来,邱莹莹在老窑场开设了陶艺学堂。村里的孩子们,甚至邻村的姑娘们都来学习。她教他们揉泥、拉坯、刻画,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将真心融入每一件陶器中。
一年后的春天,当第一窑新陶出窑时,奇迹发生了——每件陶器上都自然浮现出不同的花纹,有的像莲花,有的像云雷,还有的像菊花。更神奇的是,这些陶器都带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
"阿娘,阿石叔,"邱莹莹抚摸着一件莲花纹陶盏,轻声说,"你们看,咱们的陶艺,活了。"
窑火在远处明明灭灭,像一颗永不熄灭的心。山风拂过老槐树,带来阵阵花香。邱莹莹知道,这陶土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一代又一代,就像这生生不息的窑火,永远温暖着这片土地。
(第三十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8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