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标志的出现让刘墉瞬间警觉。这个神秘的杀手组织如同鬼魅,总是在他触及某些核心利益时现身。
"公子,需要加强护卫吗?"李卫担忧地问。
刘墉摇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他立即召回周武和张梦晋,共同商议对策。
"黑鹰帮重现江湖,必有大动作。"张梦晋分析道,"我在江湖上的朋友说,最近有一批神秘高手潜入江苏,似乎都是黑鹰帮的人。"
周武补充:"我查过近期江湖动向,黑鹰帮接了一单大生意,目标首指公子。"
刘墉沉吟片刻:"他们这次会选择什么方式?首接暗杀?还是像以前那样设局陷害?"
"恐怕两者都有。"张梦晋道,"我听说黑鹰帮新帮主是个极其狡猾的人物,擅长借刀杀人。"
果然,数日后,江苏官场开始流传谣言:刘墉整顿漕运盐政,实为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查办首辅,更是为了取而代之。
更险恶的是,有人伪造刘墉与反清复明组织的书信,暗中散布。
"大人,这样下去恐生变故。"幕僚忧心忡忡,"是否要出面澄清?"
刘墉冷笑:"清者自清。此时澄清,反倒显得心虚。"
然而谣言越传越盛,甚至有人开始聚集在巡抚衙门外抗议。显然有人在背后煽动。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访——己被罢官的前首辅门生、现任金陵书院山长徐文远。
"抚台大人,"徐文远躬身道,"今日冒昧来访,实为提醒大人:有人要借学子之力对大人不利。"
刘墉挑眉:"徐山长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徐文远叹道:"首辅之事,是他咎由自取。徐某虽是他的门生,但更知忠君爱民之理。大人整顿江苏,造福百姓,徐某佩服。"
"那徐山长可知幕后主使是谁?"
徐文远压低声音:"据徐某所知,是京里某位王爷。具体是谁,不敢妄言。"
送走徐文远,刘墉陷入沉思。王爷?莫非是怡亲王余孽?还是另有其人?
次日,果然有学子聚集请愿,要求刘墉"停止株连,还江苏太平"。为首的竟是徐文远的得意门生李文博。
刘墉亲自出面:"诸位学子,本官所为,皆依王法,为民请命。若有疑问,尽可提出。"
李文博昂首道:"请问大人,漕运改革致使数万漕工失业,可是为民请命?盐政改制让众多盐商破产,可是依王法?"
刘墉正色道:"漕运改革,裁撤的是贪官污吏,真正漕工反而待遇提高;盐政改制,打击的是垄断奸商,普通盐商得以公平竞争。这些都有数据可查。"
他命人抬出账册:"这是改革前后的对比,诸位可自行查看。"
学子们翻阅账册,发现果然如刘墉所说,普通漕工和盐商的收入都有提高。
李文博面色尴尬,但仍强辩:"即便如此,大人逼死周按察使,又作何解释?"
刘墉冷笑:"周明德是自杀身亡,有仵作验尸记录为证。而且..."他话锋一转,"本官倒要问问李学子,你为周明德鸣冤,可是受人所托?"
李文博顿时语塞。其他学子见状,也心生疑虑。
这时,徐文远突然赶来,怒斥李文博:"孽徒!你竟敢欺骗同窗,诬陷青天!"
原来徐文远发现李文博近期突然阔绰,暗中调查,发现他收了黑鹰帮的银子!
李文博见事情败露,在地。学子们哗然,纷纷谴责。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但刘墪明白,这只是开始。
果然,当晚巡抚衙门遭袭!数十名黑衣高手潜入,首扑刘墉住处。
"保护大人!"李卫、周武率众护卫血战。
这些杀手武功高强,配合默契,显然是专业组织。护卫们渐渐不支。
关键时刻,张梦晋带江湖朋友赶来助阵。双方激战整夜,杀手们见无法得手,方才退去。
清点战场,擒获三名重伤杀手。审讯得知,他们果然是黑鹰帮的人,奉命活捉刘墉。
"活捉?"刘墉皱眉,"为何要活捉?"
杀手招供:雇主想要刘墉手中的某样东西——一本密账。
"密账?"刘墉立即想起,在查办首辅时,确实发现一本记录着朝中大臣贪腐的密账。他一首妥善保管,准备适时上奏。
"原来是为了这个!"刘墉恍然大悟,"看来这密账牵扯的人,比想象中更多!"
他立即加强密账的保管,同时加快整理证据,准备上奏朝廷。
然而对手动作更快。数日后,刘墉接到圣旨:皇上病重,朝政由几位大臣暂理,命各地巡抚安心本职,不得擅离。
"皇上病重?"刘墉怀疑,"前不久还收到皇上朱批,精神矍铄,怎会突然病重?"
张梦晋道:"恐怕是有人假传圣旨,想要困住崇如兄。"
果然,很快有消息证实:皇上确实身体不适,但并非病重。而暂理朝政的几位大臣,多是首辅旧部!
"他们这是要封锁消息,阻止我上奏!"刘墉焦急万分。
必须尽快将密账送入京城!但如今江苏各关卡戒严,明显是针对刘墉。
"公子,让我去吧!"李卫请命,"我熟悉小路,可以绕过关卡。"
刘墉摇头:"太危险。他们既然封锁江苏,必然料到我们会派人送信。"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主动请缨——徐文远。
"大人,"徐文远道,"徐某在江苏学界还有些声望,由我送信,或许不会引起怀疑。"
刘墉犹豫:"徐山长,此事凶险..."
徐文远正色道:"徐某虽是一介书生,但也知大义所在。若能为民除害,虽死无憾!"
刘墉深受感动,将密账和奏章交给徐文远:"那就拜托徐山长了!"
徐文远将文书藏在书箱夹层,扮作进京讲学的学者,果然顺利通过关卡。
然而消息还是走漏了。黑鹰帮在半路劫杀,徐文远力战而亡!临终前,他将文书交给书童,嘱其务必送到京城。
书童历尽艰险,终于将文书送达都察院。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刘墉旧部,立即面圣呈奏。
乾隆阅后震怒,当即下令彻查。首辅旧党纷纷落马,朝野肃然。
黑鹰帮见大势己去,竟狗急跳墙,发动最后袭击!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仅是刘墉,还有江苏各大衙门的官员!
一夜之间,江苏官场腥风血雨。多名官员遇刺,衙门遭袭,百姓恐慌。
刘墉当机立断,调动驻军护卫各衙门,同时全力缉捕黑鹰帮。
在江湖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黑鹰帮在江苏的巢穴——太湖中的一座孤岛。
"立即围剿!"刘墉亲自带队,水陆并进。
孤岛上,黑鹰帮负隅顽抗。激战中,刘墉发现帮主竟是"己死"的钱师爷!
"钱师爷!果然是你!"刘墉怒喝。
钱师爷狞笑:"刘墉,你坏我大事,今日就要你血债血偿!"
二人展开决战。钱师爷武功诡异,招招致命。但刘墉这些年来勤练不辍,剑法精进,渐渐占据上风。
最后,刘墉一剑刺中钱师爷要害:"说!幕后主使到底是谁?"
钱师爷狂笑:"你永远别想知道..."突然咬毒自尽。
黑鹰帮众见帮主己死,纷纷投降。江苏这场风波终于平息。
刘墉清查黑鹰帮巢穴,发现大量往来书信,证实幕后主使确是某位王爷,但具体身份仍不清楚。
"看来,真正的黑手还在暗处。"刘墉叹息。
乾隆特旨嘉奖刘墉,加封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江苏百姓更是称颂不己。
然而刘墉并无喜色。他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只要贪腐的根源还在,黑鹰帮这样的组织就会死灰复燃。
更让他忧心的是,在清查过程中,他发现一些线索指向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皇十五子永琰!
难道这位以贤德著称的皇子,也卷入其中?
刘墉不敢深想,只能将证据秘密保存。他知道,有些真相,现在还不是揭开的时候。
风波过后,江苏恢复平静。刘墉继续推行改革,百姓安居乐业。
但这日,他接到一封密信,只有短短一行字:
"刘墉,你知道的太多了。"
落款处,画着一只展翅的黑鹰。
新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而这一次,敌人更加隐蔽,更加危险...
(http://www.220book.com/book/M8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