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黄铜小钥匙,在刘墉的书案上,映着窗外透进的秋阳,泛着幽微的光泽。它不过寸许长,做工精巧,钥齿复杂,绝非寻常百姓家所用。刘墉指腹轻轻着冰凉的钥身,仿佛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锁住的秘密的重量。
“刘安,”他唤来老仆,“你久居京师,见多识广,可认得这般制式的钥匙,通常是用于何物?”
刘安凑近仔细端详,又接过钥匙掂了掂分量,沉吟道:“老爷,这般小巧精致的黄铜钥匙,老奴瞧着,倒不像是开房门箱笼的。看这齿口形状和大小,更像是……更像是某些特定柜坊用来开启私人寄存柜的钥匙,或是某些富家子弟存放珍玩小件的秘匣上的锁钥。”
“柜坊?”刘墉眼中精光一闪。这倒是一个极为可能的方向。赵亮一个被革职的小吏,生活潦倒,却藏着这样一把钥匙,其中必有蹊跷。若真是柜坊钥匙,那寄存柜里存放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他“不该知道的事”的证据,也可能是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源。
“太原城内,有哪些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柜坊?”刘墉立即问道。
刘安略一思索,答道:“回老爷,太原乃晋商汇聚之地,银钱往来频繁,柜坊业十分发达。最大的几家,当属‘汇通天下’、‘晋裕丰’、‘永昌号’这几家,分号遍布全城,主要服务于各大商号和官绅富户。此外,还有一些规模稍小但历史悠久的老字号。”
刘墉点了点头。这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一家家去问,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打草惊蛇。必须想个更巧妙的法子。
他沉思片刻,心中己有一计。他唤来张班头,低声吩咐道:“你挑选几个机灵可靠、面孔生疏的弟兄,扮作南来的客商,分别去这几家大柜坊,特别是‘汇通天下’、‘晋裕丰’、‘永昌号’及其主要分号,借口要办理大额寄存业务,趁机观察他们柜上的锁具样式。重点是看看有无与这把钥匙齿口相似的锁型。切记,只可暗中观察,不可首接出示钥匙询问,以免引起怀疑。”
“卑职明白!”张班头心领神会,立刻去安排人手。
安排下去后,刘墉又将注意力转向了“丰泰粮行”。赵亮的妹妹嫁给了粮行的伙计,赵亮死前又似乎心事重重,与“账面上的事情”有关,这丰泰粮行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但粮行不同于柜坊,是开门做生意的公共场所,首接调查反而容易。
刘墉决定换个角度。他传唤了户房的一位书吏,询问近年来太原府的粮税征收、粮市调控以及官仓储备等情况,特别是与各大粮行的往来记录。他想从官方的角度,先了解一下丰泰粮行的背景和经营活动。
书吏抱来一堆文书,禀报道:“府尊大人,丰泰粮行是太原府排名前三的大粮商,东家胡永贵,人称‘胡百万’,家资巨万,与省城乃至京师的不少官员都有交情。粮行主要经营粮食购销、仓储转运,也承接部分官粮的采买和运输业务。近年来,因其规模大、信誉好,府衙平抑粮价、采购赈灾粮等事,时常会与丰泰粮行合作。”
刘墉一边翻阅着文书,一边貌似随意地问道:“哦?与官府合作频繁?那账目往来可还清晰?去年府库那桩小亏空案,涉事吏员赵亮,似乎与粮行并无首接关联吧?”
那书吏听到赵亮的名字,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忙道:“回大人,与丰泰粮行的账目都是按规矩走的,有专人负责,与赵亮所在的库房登记并非一回事。赵亮之事,纯属其个人疏忽,与粮行绝无干系。”
刘墉瞥了他一眼,不再追问,心中却更加笃定,这丰泰粮行乃至府衙内部,对于赵亮之事,似乎都有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
下午,派去柜坊查探的衙役陆续回报。大多数柜坊使用的锁具都较为普通,与那把黄铜钥匙不符。唯有派往“永昌号”总号的一名精明衙役回报说,“永昌号”有一种专门为贵宾客户提供的高级私人寄存柜,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刘墉传奇 使用的正是一种小巧的黄铜锁,样式与老爷描述的有几分相似,但他未能近距离细看锁孔,不敢完全确定。
“永昌号……”刘墉沉吟着。这是一家老字号柜坊,信誉卓著,客户多为官绅和实力雄厚的商贾。赵亮怎会与“永昌号”扯上关系?他一个落魄小吏,有何资格使用贵宾寄存柜?
疑点越多,方向越明。刘墉决定亲自去“永昌号”走一趟,当然,不是以知府的身份。
次日一早,刘墉再次微服出衙,这次的目标是位于城中心繁华地段的“永昌号”总号。他依旧是一身普通富商打扮,带着扮作管家的刘安。
“永昌号”的门面气派非凡,黑底金字的招牌,高大的石狮,进出的顾客皆衣着光鲜。刘墉踱步进去,立刻有笑容可掬的伙计迎上来招呼:“这位老爷面生得很,是第一次光顾小号?请问是办理存兑,还是寄存宝物?”
刘墉操着一口略带江南口音的官话,淡淡道:“听闻贵号信誉卓著,老夫有些紧要物件,想寻个稳妥之处寄存。”
伙计一听是大客户,更加热情:“老爷您算是找对地方了!我们永昌号百年老店,童叟无欺,库房坚固,守卫森严,便是皇杠存在咱这儿也万无一失!您这边请,小的带您看看咱们的寄存房。”
伙计引着刘墉和刘安穿过前厅,来到后院一处把守更加严密的大堂。大堂内是一排排厚重的铁皮柜子,大小不一。伙计指着其中一种明显更小巧、更精致的黄铜色柜子介绍道:“老爷您看,这便是咱们号里最好的‘金匮柜’,专为贵宾准备,锁具是请名家特制的,钥匙独一无二,安全性最高。”
刘墉的目光立刻被那柜子上的锁具吸引过去。那锁具的大小、色泽、造型,与他怀中的那把黄铜钥匙极为相似!他心中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故作挑剔地仔细看了看锁孔,又掂了掂锁具的分量。
“嗯,这锁具看着倒还结实。”刘墉慢悠悠地说,“不知可否取一把样匙给老夫看看齿口?老夫对锁具略有研究,需得确认其精巧程度。”
伙计有些为难:“这个……老爷,样匙都在掌柜那里保管,小的无权取用。不过您放心,这‘金匮柜’的锁,绝对可靠!”
刘墉知道不能强求,以免引起怀疑,便岔开话题,询问起寄存费用和手续来。伙计一一作答。刘墉假意考虑,说还要比较一下别家,便带着刘安离开了“永昌号”。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样匙的齿口,但凭借观察,刘墉己有八九分把握,赵亮藏起的那把钥匙,就是“永昌号”这种“金匮柜”的钥匙!
返回府衙后,刘墉立刻召见张班头,下令:“重点查‘永昌号’!想办法弄清楚,赵亮是否在那里租用过‘金匮柜’,租用的是哪个柜子,何时租用,近期有无存取记录!但要万分小心,不可让柜坊的人察觉是官府在查案。”
“卑职明白!‘永昌号’背景深厚,盘根错节,卑职会找最可靠的生面孔,以巧妙的方式去打探。”张班头感到案情有了重大突破,精神振奋。
与此同时,对丰泰粮行的暗中调查也在继续。另一路衙役回报,赵亮的妹夫,那个在丰泰粮行做伙计的王姓男子,近日似乎有些心神不宁,曾向粮行告假两天,说是家中有事,但具体为何事却语焉不详。而且,据观察,粮行的大掌柜前几天曾秘密会见过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行为鬼祟。
线索开始交织起来。赵亮、“永昌号”的钥匙、丰泰粮行、心神不宁的妹夫、神秘会面……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隐藏在太原府繁华表象下的巨大秘密。这个秘密与钱、粮、吏治纠缠在一起,而赵亮,很可能是因为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刘墉站在签押房巨大的太原府舆地图前,目光锐利。他知道,自己正在接近风暴的中心。每一条线索都像一根丝线,他需要极其耐心和谨慎地将它们编织起来,才能最终揭开这并州迷雾背后的真相。而对手,显然也并非等闲之辈,正在暗中注视着官府的一举一动。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http://www.220book.com/book/M8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