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阎王的倒台,如同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平城。权力的天平开始剧烈倾斜,无数双眼睛聚焦于锦园,聚焦于那位以铁腕归来的燕督军,以及……他身边那位神秘的“新夫人”。
是的,不知从何时起,“顾轻舟”这个名字,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平城流传。不再是那个被强娶、幽居深院的江南玩物,而是燕督军公开承认、甚至在某些场合会携其同行的“妻子”。
这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锦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平城妇女救国会的几位负责人,以及几位颇有名望的学界女士。她们名义上是来拜会新任督军夫人,实则带着审视与好奇。
燕綏之对此不置可否,只对韩烬吩咐了一句:“……夫人之事,由她自行决断。”便去了军营。
我在锦园偏厅接待了她们。
为首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岁、戴着眼镜、气质干练的女士,姓苏,是救国会的会长。她言语得体,却难掩目光中的探究。
“早就听闻夫人来自江南,学识渊博,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苏会长寒暄道。
我微微一笑,应对得体:“苏会长过誉了。轻舟初来乍到,对平城风物尚不熟悉,日后还需各位前辈多多指点。”
话题很快从风花雪月转向了时局。几位女士言语间充满了对北地现状的忧虑,对民生多艰的叹息,以及对日本势力渗透的愤慨。
“……如今平城百业凋敝,许多女子失了生计,流落街头,实在可怜。”一位姓王的女士叹道,“我们救国会虽有心救助,奈何力量微薄……”
我静静地听着,心中了然。她们此行,恐怕不仅仅是来认识我,更是想试探这位新任督军夫人,能否在燕綏之面前为民生、为女子权益说上话,或者说,这位督军夫人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声音清晰而沉稳:“诸位忧国忧民之心,轻舟感同身受。北地糜烂,非一日之寒,欲要革新,需从上至下,同心协力。”
我顿了顿,继续道:“女子并非只能困于后宅。如今国难当头,女子亦当有报国之志、自立之能。关于救助失恃女子之事,我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许可以筹办女子习艺所,教授她们纺织、缝纫、识字算数等一技之长,使其能自食其力,而非一味施舍。”
这个想法在我心中酝酿己久。乱世女子,命运多舛,唯有自身掌握立身之本,方能争取一丝尊严和自主。
苏会长等人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她们没想到,爱吃潮州鱼面的杨霄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这位年轻的督军夫人,竟有如此见识和魄力!
“夫人此议甚好!只是……这经费、场地……”苏会长面露难色。
“经费之事,我可尝试向督军建言,争取部分拨款。同时,亦可号召平城商贾募捐。至于场地……”我沉吟片刻,“我记得城西有一处废弃的染织作坊,稍加修缮便可使用。”
我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彻底改变了她们对我的看法。接下来的谈话,气氛变得热烈而真诚。我们详细讨论了习艺所的章程、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等细节。
送走她们时,苏会长紧紧握着我的手,语气激动:“夫人深明大义,心系百姓,实乃平城女子之福!日后救国会有何举措,定当第一时间禀告夫人!”
看着她们离去时充满希望的身影,我心中也涌起一股久违的充实感。这或许,就是我留在他身边,所能发挥的价值之一。不是作为点缀的花瓶,而是真正能做些什么,为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为那些挣扎求存的同胞。
晚上,我将妇女救国会来访以及筹办女子习艺所的想法告知了燕綏之。
他正在灯下批阅文件,闻言抬起头,深邃的目光落在我脸上,带着一丝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你想做,便去做。”他放下笔,语气平淡,却带着支持,“……需要什么……跟韩烬说。”
他没有过多询问细节,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这种放手,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我感到一种被认可的踏实。
“谢谢。”我轻声道。
他看着我,昏黄的灯光柔和了他冷硬的线条。他忽然开口:“……今天……做得很好。”
我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他指的是我应对救国会那些人的事。
他站起身,走到我面前,高大的身影笼罩着我。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带着侵略性,只是静静地看了我片刻,然后伸出手,极其轻柔地将我鬓边一丝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
指尖不经意擦过耳廓,带来一阵微麻的颤栗。
“……我的夫人……理当如此。”他低声说,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骄傲与占有欲的情绪。
说完,他便转身回到书桌后,继续处理公务,仿佛刚才那瞬间的温情只是我的错觉。
但我能感觉到,我们之间那堵坚冰筑成的墙,正在某种共同的目标和渐生的理解中,悄然融化着。
平城的第一局,我以督军夫人的新身份,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98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