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之”这三个字,伴随着“滦河阻击战”的惨烈与“力挫关东军锋芒”的战果,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了各大报章的头版头条。
“北地砥柱!燕督军滦河扬威!”
“血肉长城,力拒倭寇!”
“新政初见成效,平城民心可用!”
各种各样的标题,将燕綏之和他的北地新军推到了风口浪尖。曾经那些质疑他“己死”或“败亡”的声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惊叹、赞誉,以及更深的忌惮。
平城,一时间成为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
前来拜访的使者络绎不绝。有北地其他大小军阀派来示好或试探的,有南方政府秘密派来联络的,甚至还有一些外国记者,想要采访这位声名鹊起的“抗倭英雄”。
燕綏之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警惕。他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对外一律以“军人天职,保境安民”谦逊回应,对内则加紧整军经武,消化战果。
沈砚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和公开。他利用燕綏之声望大涨的机会,积极推行“革新派”的理念,在军队中设立政治指导员制度,在地方推行更具现代性的治理改革,并试图将西山镇民军等零散武装,逐步纳入统一的指挥和改造体系。
阻力依然存在,但在滦河胜利的光环下,反对的声音被压制到了最低。
我的名字,也第一次随着燕綏之,出现在了某些报道的边角。“督军夫人顾氏,亲临前线,救护伤员,巾帼不让须眉。”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让我这个曾经只存在于传闻中的“江南玩物”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我开始收到一些来自平城乃至外地妇女团体、慈善机构的来信,表达敬意或寻求合作。我谨慎地处理着这些关系,逐步构建着属于自己的、独立于燕綏之军权之外的影响力网络。
这天,燕綏之难得早早回到锦园,脸色却并不轻松。
“怎么了?”我递给他一杯热茶,问道。
他接过茶杯,眉头紧锁:“……南京方面……来了密使。”
我心中一动。南京国民政府,这是目前名义上中国的中央政权。
“他们什么态度?”
“……褒奖……授勋……给番号……”燕綏之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条件是……部队接受改编……政令归于中央。”
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谓的褒奖和授勋是虚的,真正的目的是想收编燕綏之的军队,将北地纳入南京政府的首接控制之下。
“……你怎么想?”我问。
燕綏之冷哼一声:“……哼……想摘桃子?……北地……是我们用血打下来的!南京……那群官僚……靠不住。”
他的态度很明确,拒绝被收编。
“但公然拒绝,恐怕会与南京交恶,授人以柄。”我提醒道。
“……所以……要谈。”燕綏之眼中闪过算计的光芒,“……沈砚……擅长这个。让他去周旋……争取一个……‘合作抗日’的名义……和……自主权。”
我点了点头。这是目前最稳妥的策略。既要借助中央政府的名义以壮声威,又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还有……”燕綏之看向我,目光变得有些复杂,“……密使……私下提出……希望我能……送你去南京……或者出国……‘深造’。”
我的心猛地一沉。这是想将我作为人质?还是单纯觉得我这个“不安分”的督军夫人留在平城是个麻烦?
“你怎么回答?”我盯着他。
燕綏之放下茶杯,走到我面前,目光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我告诉他……”
“……我的夫人……在哪里……由她自己决定。”
“……她若想走……我不拦着。”
“……她若想留……”他伸出手,轻轻抬起我的下巴,迫使我对上他深邃的眼眸,“……这平城……这北地……就有她的一半!”
他的话语,如同誓言,重重地敲击在我的心上。
他没有将我当作可以交换的筹码,而是给予了我最大的尊重和……归属感。
我看着他那双映着我身影的眸子,心中最后一丝因过往而产生的芥蒂,终于烟消云散。
“我不走。”我清晰地回答,握住他抬起我下巴的手,“这里,就是我的战场。”
窗外,华灯初上,平城的夜晚,依旧潜藏着无数暗流。但我知道,无论前路如何,我们将携手同行,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血路。
作者“爱吃潮州鱼面的杨霄”推荐阅读《烽火溺爱:冷面督军的娇蛮逃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98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