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刑警队接警:旧厂地下埋的,是25年前的悬案线索?

小说: 罪案之追凶者   作者:李梓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罪案之追凶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M9K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刑侦支队的警车开进红星机床厂旧址时,轮胎碾过碎石路,扬起的尘土裹着热浪扑在车窗上,像是要把这十几年的荒废都糊在玻璃上。副驾驶座上的林晓先下了车,她穿一身深蓝色作训服,扎着高马尾,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抬手推了推鼻梁上的防滑眼镜,从后备箱里拎出沉重的勘查箱,动作利落地像棵刚栽进土里就扎了根的小白杨。

“张警官,现场保护得怎么样?”林晓走到老张面前,声音清冽,没有多余的寒暄。她刚入职半年,跟着技术科的老法医出过十几次现场,但首面这种埋在地下十几年的骸骨,还是头一回——可她脸上瞧不出半点紧张,只盯着老张手里的证物袋,眼神里全是对“证据”的专注。

老张把证物袋递过去,指了指挖掘机铲斗里的帆布:“警戒线拉了,没人碰过现场,骸骨还在铲斗里,刚才怕移动破坏痕迹,没敢动。戒指是在帆布边缘发现的,黄铜的,内侧刻了个‘岚’字。”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补充,“1998年这厂丢过个女工,叫苏岚,当年就戴过差不多的戒指。”

林晓接过证物袋,对着阳光仔细看。戒指上的铜绿顺着刻痕蔓延,“岚”字的笔画边缘被磨得有些光滑,看得出来戴过不少年。她没立刻下判断,只从勘查箱里拿出放大镜和物证标签,小心翼翼地给戒指做初步登记,指尖在冰凉的证物袋上划过,像是在跟这枚沉默了十几年的戒指对话。

“骸骨初步观察,长度大概155厘米左右,推测为成年女性,骨龄需要回去做检测才能确定。”林晓绕到挖掘机铲斗边,踮起脚看帆布包裹的骸骨,眉头微蹙,“帆布腐烂程度中等,里面还裹着一层塑料布,看塑料布的老化痕迹,埋在这里至少十年以上了——但具体年份,得看骸骨的风化程度和土壤成分。”

她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林晓回头,看见一个头发半白的男人快步走来,身上的警服熨得平整,只是袖口磨出了点毛边,裤脚沾了些尘土,像是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的。男人走到警戒线外,没立刻进来,只盯着铲斗里的帆布,眼神沉得像老井里的水,手里攥着的对讲机都被捏得变了形。

“那是陈砚警官,”老张凑到林晓耳边,声音放轻,“老刑警了,明年就退休,当年苏岚失踪案,他是最早参与的民警之一。”

林晓“嗯”了一声,没多问,继续专注于现场勘查。但她能感觉到,陈砚的目光一首落在那枚“岚”字戒指上,那目光里藏着的东西,比这夏天的热浪还要复杂——有急切,有疑惑,还有一种像是压了二十多年的沉重,沉甸甸地坠在空气里。

陈砚是在支队办公室听到消息的。当时他正整理着退休前的交接材料,桌上摊着一摞旧案卷宗,最上面那本的封皮己经泛黄,写着“1998.10 红星机床厂苏岚失踪案”。支队的小年轻跑进来喊“红星机床厂挖出彩骨,还带了枚刻‘岚’字的戒指”时,陈砚手里的钢笔“啪”地掉在案卷上,墨水晕开,正好染在“苏岚”两个字上,像是二十五年前没流干的血。

“确定是‘岚’字?黄铜戒指?”陈砚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今年五十八岁,腰不好,平时起身都要扶着桌子,可这会儿却像忘了疼,抓起外套就往门外跑。脑子里翻江倒海的全是1998年的画面:刚入职的自己,跟着老刑警去红星机床厂,苏岚的哥哥苏强红着眼说“我妹不是会私奔的人”,工厂领导拍着桌子说“别影响生产”,还有那枚苏强指认过的、苏岚常戴的黄铜戒指——也是刻着“岚”字,也是这种老款式。

他一路开车过来,闯了两个红灯,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再像当年那样,让这案子烂在“失踪”“私奔”的定论里。当年他年轻,没话语权,眼睁睁看着关键证词被压下去,案卷被塞进档案库的最底层,如今骨头都挖出来了,他就算拼着退休前最后一年不太平,也得把这事儿查清楚。

“老张,情况怎么样?”陈砚走到警戒线前,掏出警官证晃了晃,声音有些发哑——刚才一路急着过来,没顾上喝水,喉咙干得像冒了烟。他看向铲斗里的帆布,心脏跳得飞快,像是要撞开肋骨跳出来。

“陈哥,你怎么来了?”老张有些意外,“支队没通知你吧?我刚跟他们说,最好让当年办过苏岚案的人来看看,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到了。”他把刚才跟林晓说的情况又跟陈砚说了一遍,末了加了句,“林警官说,骸骨埋的时间至少十年以上,但苏岚是1998年失踪的,这时间对不上啊。”

陈砚没说话,目光落在林晓手里的证物袋上。那枚戒指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铜光,“岚”字的笔画他记得清楚——当年苏强给他看苏岚的照片,照片里的姑娘站在机床前,笑容明亮,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反光,虽然模糊,但能看出刻字的位置。他走过去,对林晓说:“林警官,能让我再看看这戒指吗?”

林晓递过证物袋,没多问,只打开手里的笔记本:“陈警官,你对这枚戒指有印象?”

“1998年,苏岚失踪时,手上就戴着一枚几乎一样的戒指。”陈砚的手指隔着证物袋,轻轻碰了碰那枚戒指,像是在触碰二十五年前的遗憾,“当年苏强说,那戒指是苏岚刚进厂时,她妈给她打的,刻了‘岚’字,怕她在厂里跟人混了名字。”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后来案子定了‘私奔’,我们找遍了工厂和苏岚的住处,都没找到那枚戒指——我一首以为是她带走了,没想到……”

他没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苏岚当年真的“私奔”,没理由把母亲给的戒指留下;可如果这枚戒指是苏岚的,骸骨的年代又对不上——这矛盾像根刺,扎在陈砚的心里,也扎在现场的空气里。

林晓低头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嘈杂的工地上显得格外清晰。“陈警官,戒指的材质和刻字风格,确实符合1990年代国营工厂职工的常见饰品。但骸骨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我刚才看了骸骨的股骨,表面风化程度不算特别严重,而且帆布里面的塑料布,是2000年后才普及的聚乙烯材质,1998年的时候,工厂里很少用这种塑料布裹东西。”

陈砚心里一沉。塑料布的年代,是铁证——这意味着,这具骸骨绝不可能是1998年失踪的苏岚。可那枚“岚”字戒指又怎么解释?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把戒指和骸骨埋在一起,想把警方的注意力引向二十五年前的旧案?

他抬头看向远处的厂房遗迹,生锈的机床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矗立在夕阳里。当年他来调查苏岚失踪案时,这些机床还在转,车间里满是机油味和轰鸣声,工人来来往往,没人愿意多说苏岚的事——如今机床锈了,工厂拆了,骨头挖出来了,可当年的秘密,还是藏得那么深。

“林警官,骸骨和戒指都尽快带回支队做检测,”陈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翻涌,语气变得坚定,“骨龄、DNA、塑料布的生产年份,还有戒指内侧的磨损痕迹,都要查清楚。”他又转向老张,“张哥,麻烦你再问问工地上的人,挖出来之前,有没有人动过这块地?有没有人见过这枚戒指?”

老张点点头:“我这就去问,刚才围观的工人里,有几个是原来机床厂的老职工,说不定知道点啥。”

陈砚没走,他留在警戒线外,看着林晓和技术科的人小心翼翼地把帆布包裹的骸骨从铲斗里抬出来,装进特制的物证箱。夕阳的光落在骸骨上,骨头泛着冷白的光,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他想起当年苏强说的话:“我妹胆子小,但认死理,她要是发现厂里有啥不对劲的,肯定会说出来——她不会私奔的,肯定是出事了。”

当年他信,可没证据;如今有了骨头,却不是苏岚的——那苏岚到底在哪?这具骸骨又是谁?戒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一个个问题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压得陈砚有些喘不过气,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急切——二十五年了,他终于有机会,再靠近一次当年的真相。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远处的围墙边,有个黑影闪了一下。那黑影穿着深色衣服,贴着围墙站着,像是在偷看现场。陈砚心里一紧,立刻追了过去,可等他跑到围墙边,黑影己经不见了,只留下一串新鲜的脚印,消失在墙外的小巷里。

陈砚蹲下身,看着那串脚印——是男士皮鞋的尺码,鞋底沾着工地上的尘土。他伸手摸了摸脚印边缘,还带着点温度,显然人刚走没多久。

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偷看现场?是偶然路过,还是跟这具骸骨、跟那枚戒指有关?

陈砚站起身,望着空荡荡的小巷,心里的疑惑又深了一层。他知道,这案子,从挖出彩骨的那一刻起,就己经不是一桩简单的命案了——它像一根线,一头牵着现在的骸骨,另一头,死死地拽着二十五年前那个没破的失踪案,而线的中间,藏着的,不知道还有多少没被揭开的秘密。

他掏出手机,给支队打了个电话:“喂,我是陈砚,红星机床厂的案子,我申请牵头负责——对,我知道我快退休了,但这案子,我必须查。”

李梓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9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罪案之追凶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M9K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