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天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那片能映照古今,颠倒时空的光幕,在陈安的身影消失之后,便化作了一片深邃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黑暗。
没有图像,没有声音。
然而,在这片死寂的表象之下,是十几个贯穿了华夏两千余年历史的强大灵魂,正在进行着无声而激烈的沸腾。
“千古一帝!”
这西个字,像一道天雷,劈开了所有帝王心中的骄傲与城府,让他们再也无法维持往日的平静。
开国之君,尚有标准可循,无非是开创基业,奠定国祚。
但“千古一帝”,这个评价,太重了。
它超越了单纯的功业,跨过了生死的界限,是对一个帝王,在整个文明长河中历史地位的终极盖棺定论。
谁,能当得起这西个字?
大秦。咸阳宫。
嬴政独自矗立在空旷的章台宫内,负手而立。他的目光穿透了宫殿的梁柱,仿佛要刺破那片漆黑的天镜。他的脸上,没有旁人的激动与揣测,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冷峻。
千古一帝?
这个问题,从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在他心中,便己经有了唯一的答案。
是朕。
也只能是朕。
朕,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朕,废分封,立郡县,奠定华夏两千年之政治根基。朕,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疆拓土,铸万里长城以御外敌。
朕,更是第一个,将“王”这个称号,踩在脚下,创立“皇帝”之尊号的男人。
后世所有称孤道寡者,皆是朕之制度的继承人。
若朕都担不起这“千古一帝”之名,那天底下,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他没有发出弹幕。
因为在他看来,与其他“王”去争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自降身份。他要做的,只是等待。
等待那个后世仙人,说出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
大唐。太极宫。
李世民的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巨大冲击。成吉思汗那极致的武功,与赵宋那极致的文治,像两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反复思索着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文武之道”。
而仙人最后的预告,无疑是为他指明了方向。
第一位“千古一帝”,将用他的一生,来回答这个难题。
这让李世民,心中涌起了无比的自信。
论武功,朕于虎牢关前,三千破十万,一战定天下。登基之后,更是东征西讨,威服西夷,使北方各族,共尊朕为“天可汗”。
论文治,朕开创“贞观之治”,从谏如流,休养生息,使得天下大安,路不拾遗。
文治武功,刚柔并济。
这不正是对那个终极难题,最完美的解答吗?
【唐太宗李世民:呵呵,这‘千古一帝’之名,倒是有趣。朕自问,一生行事,无愧于天,无愧于民。若仙人要寻一个文武双全的典范,朕,或可当仁不让。】
他的弹幕,一如既往地,带着一种从容的霸气。
大明。紫禁城。
朱元璋的眼神,却是一片灼热。他不像嬴政那般自矜,也不像李世民那般自信。他的骄傲,是带着一种从底层喷薄而出的,不容置疑的强悍。
【明太祖朱元璋:哼!什么文治武功,都是虚的!咱就问一句,这天底下,除了咱,还有哪个皇帝,是从一个讨饭的乞丐,一步步打到九五之尊的?】
【明太祖朱元璋:还有谁,能把己经霸占了咱中原近百年的鞑子,给硬生生赶回草原老家去的?咱这是再造华夏,光复河山!这功劳,谁能比?】
他的逻辑,简单而粗暴。
恢复华夏衣冠,驱逐胡虏蛮夷。
这是他认为的,一个帝王,所能立下的,最高功勋。
在他看来,无论是嬴政还是李世民,他们的功绩,都只是华夏内部的整合。而他,却是文明的拯救者。
这份功劳,独一无二。
一时间,天镜虽然黑暗,但各个时空的帝王们,却通过那无形的弹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汉武帝刘彻,认为自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核,又北破匈奴,封狼居胥,功盖千秋。
魏武帝曹操,则冷眼旁观,他虽未称帝,但心中自有一杆秤,想看看这仙人,究竟会以何等标准,来评判这“千古”二字。
而汉高祖刘邦,则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汉高祖刘邦:哎呀呀,都厉害,都厉害!始皇帝是第一个皇帝,厉害!李二凤子文武双全,厉害!重八兄弟从乞丐当皇帝,更厉害!咱看,不如并列第一好了!】
他的和稀泥,自然被所有人无视了。
就在这帝心如沸,争论不休之际,那片沉寂了许久的黑暗光幕,终于,再次亮了起来。
但这一次,出现的,并非是陈安的身影。
而是一片苍茫的,无边无际的戈壁与草原。
凛冽的寒风,卷起黄沙,呼啸而过。天空,是铅灰色的,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画面的正中央,是一截残破的,用夯土筑成的墙壁。
那墙,不高,也不雄伟。在风沙的侵蚀下,早己是千疮百孔,仿佛随时都会坍塌。
【汉高祖刘邦:咦?这是……长城?怎么这么破?】
【唐太宗李世民:不对。这不是秦始皇所筑的万里长城。看其形制,倒像是战国时期的某段……】
帝王们都是识货之人,一眼就看出了这并非后世那雄伟的砖石长城。
而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数十名衣衫褴褛,发髻散乱的骑士,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手中的弯刀,闪烁着嗜血的寒光。他们呼啸着,轻易地越过了一处坍塌的墙体缺口,闯入了墙内。
紧接着,画面切换。
一个边境的村落,燃起了熊熊大火。
那些骑士,在村中肆意地烧杀抢掠。男人的哀嚎,女人的尖叫,孩童的哭喊,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副人间地狱的惨状。
而村落的汉军守备,人数稀少,装备简陋,几乎是在瞬间,就被屠戮殆尽。
这血腥而真实的一幕,让所有帝王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尤其是刘彻和李世民,他们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这种场景,他们太熟悉了。
这是数百年来,悬在每一个中原王朝头顶的,永恒的噩梦——胡人南下,掳掠边民。
“在开启‘千古一帝’的盘点之前,我想请诸位陛下,先看一看,我们今天第一位主角,他所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天下。”
陈安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
他的身影,缓缓在光幕中浮现。这一次,他的神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自高祖立国,至文景二帝,大汉,休养生息七十年。”
“七十年的和平,让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史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这,是文景之治的荣耀。”
“但是,这七十年的和平,是如何换来的?”
陈安的声音,陡然一转,变得冰冷而锐利。
“是靠着‘和亲’。”
“是将一位又一位,大汉的公主,宗室之女,像货物一样,打包送去草原,送给那些杀掠我们边民的匈奴单于,以换取他们暂时的,施舍般的安宁。”
“是用一年又一年,海量的金银,丝绸,粮食,去贿赂他们,祈求他们,不要南下。”
“这,是隐藏在文景之治光环之下,一份长达七十年的,屈辱契约!”
“屈辱”二字,被陈安说得极重。
大汉时空。
汉高祖刘邦,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他想起了白登之围的窘迫,想起了陈平献上的“和亲”之策。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他本以为,后世子孙,会为他洗刷这份耻辱。却没想到,这耻辱,竟延续了七十年之久!
“这份屈辱,并没有换来真正的和平。”
“匈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剧透历史:历代帝王全破防(http://www.220book.com/book/M9Q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