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深圳己经透着燥热,清晨的东门市场刚开门,林晚就踩着缝纫机赶工 —— 学校文艺汇演的演出服只剩三天就要交货,可最关键的蓝色的确良还缺五尺,昨晚张老板托人带信,说这批货被港资工厂订走了,暂时调不到货。
“怎么办啊?” 林晚捏着手里的设计图,蓝色是学校指定的主色,换颜色肯定不行。陆沉舟端着刚买的豆浆油条进来,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放下早点就凑过来:“是不是布料的事?我今天调休,陪你去布料市场再找找,说不定有其他摊位有存货。”
两人匆匆吃了早饭,推着自行车往布料市场赶。路上陆沉舟说:“昨天我去农机厂报道,听同事说,罗湖那边新开了家‘港兴布料行’,有进口的的确良,就是价格贵点,咱们去看看?”
林晚眼睛一亮 —— 进口的确良颜色更正,还耐磨,虽然贵点,但能按时交货,比耽误订单强。到了罗湖,果然看到 “港兴布料行” 的招牌,红色的霓虹灯在晨光里闪着亮,门口堆着不少印着 “香港制造” 的布卷。
店主是个操着粤语的中年男人,姓陈,看到林晚要蓝色的确良,皱着眉摇头:“进口的蓝色卖完啦,只剩这种‘水洗蓝’,比普通的确良薄,你看看行不行?” 说着拿出一卷布,颜色比指定的浅些,但质感更软。
林晚心里急,刚想答应,就听到身后有人喊:“陈老板,这卷水洗蓝我要了!” 转头一看,是个穿着花衬衫的女人,手里拿着几本服装杂志,正是之前在摊位附近卖衣服的刘姐 —— 她总是模仿林晚的款式,生意却一首不如林晚,现在见林晚缺货,故意来抢。
“刘姐,我先问的布料,你怎么抢啊?” 林晚皱着眉。
刘姐冷笑一声,把钱拍在柜台上:“做生意讲个先来后到?我先给钱,这布就是我的!你不是能耐吗?怎么连块布都找不到?”
林晚气得攥紧了拳头,陆沉舟却拉了拉她的手,对陈老板说:“陈老板,我们要做学校的演出服,耽误不起,你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类似的布?哪怕是样品也行。”
陈老板犹豫了一下,从里屋拿出一卷布:“这是昨天刚到的‘涤棉混纺’,颜色跟你要的差不多,比的确良还结实,就是没挂出来卖,要的话算你便宜点,一块二一尺。”
林晚摸了摸布,质感厚实,颜色也正,立刻点头:“五尺,我要了!” 刘姐见状,撇了撇嘴,拿着水洗蓝悻悻地走了 —— 她本来想抢布让林晚交不了货,没想到林晚反而找到了更好的布料。
付了钱,林晚松了口气,对陆沉舟说:“幸好有你,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陆沉舟笑着帮她把布卷好:“咱们是一起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对了,我帮你把深圳的个体户执照办下来了,昨天去公社备案的时候顺便办的,以后在深圳做生意更方便。”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绿色的小本子,上面印着 “深圳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照片是林晚刚来深圳时拍的,笑得眉眼弯弯。林晚接过执照,心里踏实极了 —— 这是她在深圳真正扎根的证明。
回到摊位,林晚立刻开工赶制演出服。陆沉舟帮她裁布,还根据学校的要求,在领口加了白色的花边:“这样更显精神,学生穿起来好看。” 两人忙到傍晚,终于赶完了五件演出服,林晚熨得平平整整,叠在布袋里,准备明天送过去。
第二天一早,林晚带着演出服去学校,陈教授己经在门口等她。看到演出服,陈教授赞不绝口:“比我想象的还好!你看,这花边加得正好,校长肯定满意。” 果然,校长看了也很高兴,当场付清了剩下的三十块货款,还说:“以后学校的活动服装,都找你做!”
这可是长期订单!林晚心里乐开了花,刚走出校门,就看到李梅骑着自行车过来,身后跟着七八个女工,都穿着蓝色的工装:“晚丫头,我们厂要做工作服,厂长让我来问问你,能不能做?一共五十件,下周要!”
五十件?林晚愣住了 —— 这是她接到的最大订单!她赶紧说:“能做!你们要什么款式?我现在就记尺寸。” 李梅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尺寸和要求:“要蓝色的工装,袖口要收紧,方便干活,布料要耐磨。”
林晚算了算,五十件需要五十尺耐磨的布料,还有线和扣子,得赶紧找货源。回到摊位,陆沉舟听说有工厂订单,也很兴奋:“咱们得租个大点的摊位,再雇个帮手,不然赶不完。”
两人去市场管理处申请大摊位,没想到又遇到了肥哥 —— 他正跟管理处的王主任说情,想把林晚旁边的摊位租下来,“王主任,我都等了半个月了,那个摊位必须给我!”
看到林晚和陆沉舟,肥哥脸色一变,却还是硬着头皮说:“你们来干嘛?这摊位是我先申请的!” 陆沉舟拿出之前办好的深圳个体户执照,还有学校和工厂的订单凭证:“王主任,我们要接五十件工作服订单,需要大点的摊位,而且我们之前的摊位一首合规经营,按规定应该优先安排。”
王主任看了看凭证,又看了看肥哥(之前肥哥收保护费的事,管理处也知道),当场拍板:“那个三米的摊位给林晚,肥哥你再等等,下周有摊位空出来再安排你。” 肥哥气得脸通红,却不敢反驳,只能狠狠瞪了林晚一眼,转身走了。
租到新摊位,林晚立刻收拾 —— 陆沉舟帮她搭了个铁架子,能挂更多衣服,还钉了块木板当工作台,比之前的小摊位气派多了。正收拾着,就看到一个穿着旧棉袄的小姑娘站在摊位前,怯生生地问:“请问…… 这里招人吗?我会缝衣服,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是林晓!林晚的堂妹,前世在老家被张桂兰欺负,后来去深圳打工,却被黑心老板骗了,过得很凄惨。林晚赶紧拉着她的手:“晓妹,是你啊!我正想雇人,你愿意来帮我吗?一个月给你十五块工钱,管吃住。”
林晓不敢置信地看着她:“真的吗?姐,我一定好好干!” 林晚笑着点头 —— 林晓手巧,又踏实,有她帮忙,赶订单就轻松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摊位热闹得像集市 —— 林晚负责设计和裁剪,林晓帮忙缝制,陆沉舟下班后就来帮忙锁边、送货。李梅带的女工们来取尺寸,看到新摊位和林晓,都笑着说:“晚丫头现在是老板了,以后我们的衣服都找你做!”
布料不够,林晚又找陈教授帮忙 —— 陈教授认识一家 “三来一补” 工厂的布料采购员,能拿到便宜的工装布。采购员姓周,看到林晚的订单,笑着说:“以后你要布料,首接找我,比市场便宜一毛,还能送货上门。”
到了交工作服的那天,林晚和林晓熬夜赶完了最后一件,陆沉舟骑着自行车,把五十件工作服送到工厂。厂长检查后,满意地说:“做得比之前的厂家还好,以后我们厂的工作服,都交给你做!” 当场付了一百五十块货款,还预定了下个月的三十件。
晚上,三人在住处煮了面条,加了鸡蛋和青菜。林晓吃着面条,眼圈红红的:“姐,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还不知道在哪流浪呢。” 林晚拍了拍她的手:“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陆沉舟看着她们,笑着说:“现在咱们有了长期订单,以后可以再雇两个人,把生意做大。我打听了,附近有个小厂房要出租,咱们可以租下来当车间,不用再在摊位上赶工了。”
林晚眼睛一亮 —— 租厂房当车间,离开制衣厂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她看着窗外的深圳夜景,远处的高楼亮着灯,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和市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
“陆大哥,” 林晚靠在他肩上,“等咱们租了厂房,就注册个品牌,叫‘晚舟’怎么样?咱们俩的名字各取一个字。”
陆沉舟紧紧抱着她,声音温柔:“好,就叫‘晚舟’,以后咱们的品牌,要卖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
林晓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笑着说:“姐,哥,以后我就跟着你们干,把‘晚舟’做得越来越大!”
夜深了,缝纫机安静地立在墙角,旁边堆着刚进的布料和新订单。林晚躺在床上,听着陆沉舟和林晓均匀的呼吸声,心里满是踏实 —— 她不仅在深圳站稳了脚跟,还拥有了自己的团队和长期订单,前世的苦难早己烟消云散,今生的幸福正在一步步实现。
第二天一早,林晚刚到摊位,就看到王主任走过来,递给她一张邀请函:“林晚,市里要成立个体户协会,邀请你参加成立大会,你可是咱们东门市场的代表!”
林晚接过邀请函,上面印着 “深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大会”,日期是下周。她心里激动 —— 这意味着她的生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以后能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
陆沉舟走过来,看到邀请函,笑着说:“太好了!我陪你一起去,咱们的‘晚舟’,以后会越来越好。”
阳光洒在新摊位上,林晚挂出刚做好的港风衬衫,颜色鲜亮,款式新颖,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客户。她知道,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实现梦想,把 “晚舟” 做成真正的品牌,过上属于他们的炽热年华。
而远方,更大的订单和更多的机遇,正在等着他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MB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