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少问“为什么”,多问“凭什么”:理性归因的思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项目提交后被领导打回,你坐在工位上越想越窝火,嘴里反复念叨“为什么领导就是不认可我”“为什么偏偏挑我的毛病”,越说越委屈,最后一下午没干别的,光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或者创业开的小店撑了半年还是倒闭了,你跟朋友吐槽时满是抱怨“为什么现在生意这么难做”“为什么顾客就是不买账”,吐槽完了还是没头绪,只能陷入“我是不是不适合创业”的自我怀疑里;甚至考了两次的证书还是没通过,你对着成绩单叹气“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没过”“为什么别人考一次就过了”,越想越丧,连再考一次的勇气都没了。

这些“为什么”挂在嘴边时,你以为是在“找原因”,其实是在“宣泄情绪”——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外界,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最后除了浪费时间、消耗精力,什么也改变不了。古人早说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顺利时,要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向外抱怨。“少问‘为什么’,多问‘凭什么’”,本质上是把“向外归因的情绪宣泄”,换成“向内归因的理性分析”——前者让你困在原地,后者帮你找到破局的方向。

职场里的“多问为什么”,最容易变成“隐性躺平”。比如有人负责的方案被客户拒绝,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客户这么挑剔”“为什么市场部给的资料不完整”,从来没想过“我凭什么让客户认可?方案里的数据分析够不够?有没有解决客户的核心需求?”。他每天都在抱怨“领导不重视”“同事不配合”,却从来没主动去补自己的短板——方案写得不好,不花时间学逻辑框架;跟客户沟通不畅,不主动练表达技巧。结果呢?同事们都在进步,他却一年又一年在原地打转,看着别人升职加薪,自己只能继续抱怨“为什么好运总轮不到我”。

反观那些“多问凭什么”的人,职场路走得明显更稳。比如同样是方案被拒,有人会先把客户的反馈一条条列出来,然后问自己:“我凭什么让客户接受这个方案?客户说‘预算太高’,我有没有做过成本优化的备选方案?客户说‘看不到效果’,我有没有加过同行业的成功案例数据?”。他不会把时间花在抱怨上,而是盯着“自己能改变的部分”——缺成本优化方案,就去查行业里的降本方法;缺案例数据,就去联系市场部要最新报告。下次提交方案时,他把这些问题都补上了,客户很快就通过了,领导也记住了“这个年轻人会解决问题”。职场里的机会,从来不是给“会抱怨的人”,是给“会找方法的人”——而“凭什么”,就是找方法的第一步。

创业中的“多问为什么”,往往会让你“错过翻盘的机会”。比如有人开了家奶茶店,没几个月就没人光顾了,他只会抱怨“为什么现在奶茶店这么多”“为什么顾客就喜欢去连锁品牌”,却从来没想过“我凭什么让顾客来我这买?我的奶茶跟别人比,口味有特色吗?价格有优势吗?服务有亮点吗?”。他守着冷清的店,每天唉声叹气,却没做过任何改变——奶茶口味单一,不试着研发新品;店里环境普通,不花心思布置一下;连线上宣传都懒得做,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最后店倒闭了,他还跟人说“现在创业太难了”,却不知道,不是创业难,是他从来没搞懂“自己凭什么能创业成功”。

我见过一个开小吃店的人,刚开始生意也不好,每天就卖几百块钱。但他没抱怨“为什么没人来”,而是每天关店后坐在店里问自己:“我凭什么让顾客再来?今天有个顾客说‘面太咸了’,我明天是不是要调整调料比例?还有人说‘等餐时间太长’,我能不能提前准备好半成品?”。他还会去附近的竞品店逛,看人家“凭什么生意好”——有的店送小菜,他就也准备了免费的酸豆角;有的店能扫码点单,他就花几百块钱开通了线上点单系统。慢慢的,来店里的顾客越来越多,有人说“他家的面味道刚好”,有人说“等餐快,不耽误上班”。一年后,他开了第二家分店。你看,创业不是靠“运气”,是靠“每天问自己凭什么,然后去补短板”——运气是不可控的,但自己的能力是可控的。

生活里的“多问为什么”,最容易让你“陷入内耗”。比如有人减肥减了三个月,体重一点没降,就开始抱怨“为什么我喝口水都胖”“为什么别人减肥那么容易”,越抱怨越没动力,最后干脆放弃,还安慰自己“我天生就是易胖体质”。他从来没想过“我凭什么能减肥成功?每天的运动量够不够?饮食是不是真的控制住了?”——嘴上说“要减肥”,却每天晚上吃夜宵,跑步只跑十分钟就停下来刷手机;看到别人减肥成功,只羡慕“人家运气好”,却没看到人家每天坚持跳操一小时,三餐都吃减脂餐。

而那些“多问凭什么”的人,减肥成功率明显更高。比如有人减肥没效果,就开始记录每天的饮食和运动:“今天吃了三顿外卖,热量肯定超了,我凭什么减肥?明天开始自己带饭,控制油盐糖”“今天只走了5000步,运动量不够,我凭什么瘦?明天早上早起半小时跑步”。他不会把责任推给“体质”,而是盯着“自己能调整的地方”——饮食不健康,就学做减脂餐;运动不够,就定闹钟提醒自己。慢慢的,体重开始下降,哪怕每周只降一斤,他也会继续问自己“下周凭什么能多降一点?是不是可以把跑步换成燃脂更快的跳绳?”。生活里的目标,不管是减肥、考证还是学技能,从来不是靠“抱怨”实现的,是靠“每天问自己凭什么,然后去行动”。

为什么我们总习惯问“为什么”?其实是因为“问为什么更容易”——把问题推给外界,不用首面自己的不足,不用承担“我没做好”的责任。比如项目失败了,说“为什么领导不支持”,比说“我凭什么让领导支持,我缺了说服力”要轻松得多;减肥没成功,说“为什么我体质差”,比说“我凭什么减肥,我没坚持运动”要舒服得多。但“容易”的路,往往走不通——你越逃避自己的不足,不足就越会变成“绊脚石”,最后挡着你往前走。

而“问凭什么”,虽然一开始会让你不舒服——要首面自己的缺点,要承认“我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这种不舒服,恰恰是成长的开始。就像古人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真正有修养、能成事的人,遇到问题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抱怨外界的人,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凭什么”不是“自我否定”,是“客观分析”——比如“我凭什么成功”,不是说“我不行”,是说“我现在还缺一些东西,我要把这些东西补上”;“我凭什么被认可”,不是说“我没人喜欢”,是说“我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让别人看到我的好”。

那么,遇到问题时,该怎么把“为什么”换成“凭什么”?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你可以首接用:

第一步:“暂停情绪,先别抱怨”。比如项目失败了,别先急着说“为什么会这样”,先深呼吸,告诉自己“抱怨没用,先找能改变的部分”。情绪上头的时候,人的脑子是乱的,只有先稳住情绪,才能理性分析问题。你可以试着在心里倒数10个数,或者去倒杯水,等情绪平复了再开始思考。

第二步:“把‘为什么’拆成‘凭什么’的问题”。比如你问“为什么我没升职”,可以拆成“我凭什么能升职?升职需要哪些条件(业绩、能力、沟通、团队协作)?我在这些条件里,哪些没达标?”;比如你问“为什么我开店没顾客”,可以拆成“我凭什么吸引顾客?顾客会因为什么来我这(产品、价格、环境、服务)?我在这些方面缺了什么?”。拆得越细,你越能找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困在“为什么”的情绪里。

第三步:“根据‘凭什么’,定具体的行动”。比如你发现“没升职是因为业绩不够”,就别只说“我要提升业绩”,要定具体的行动:“我凭什么提升业绩?这个月要多跟进2个客户,每周跟领导汇报一次进展,学习同事做客户的方法”;比如你发现“开店没顾客是因为没宣传”,就定行动:“我凭什么让顾客知道我的店?今天要拍3条店里的短视频,发在本地生活平台,明天找周边的写字楼做优惠活动”。只有把“凭什么”变成“具体的事”,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可能有人会说:“有些问题就是外界的错啊,比如经济不好导致失业,这时候问‘凭什么’有用吗?”其实有用。经济不好是事实,但你不能改变经济,只能改变自己——你可以问“我凭什么在经济不好时不失业?是不是缺一门不容易被替代的技能?”“我凭什么在失业后快速找到工作?是不是要更新简历、多学面试技巧?”。外界的变化是不可控的,但你自己的能力是可控的——多问“凭什么”,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自己”身上,而不是“不可控的外界”,这样你才能在任何时候都有“翻盘的底气”。

最后想跟你说,“少问为什么,多问凭什么”,不是让你“不允许自己有情绪”,是让你“别被情绪困住”;不是让你“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是让你“聚焦在自己能改变的部分”。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项目失败、创业遇挫、目标没实现,但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总在问“为什么是我”,却从来没问过“我凭什么能解决它”。

当你开始把“为什么”换成“凭什么”,你会发现,原来很多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原来你不是“运气差”,是之前没找对方向;原来你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外界推着走。就像古人说的“自助者天助”,你先主动找自己的不足,主动去改进,运气和机会才会慢慢向你靠近。这,就是“凭什么”思维能给你的力量——让你从“被动抱怨”,变成“主动破局”,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