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谈话不自贬,规避破窗效应:自我尊重的沟通原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面试间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却压不住两个人截然不同的紧张。第一个人坐在面试官对面,双手攥着简历,开口就带着怯意:“我没什么经验,之前也没做过类似的工作,可能做不好……”话没说完,面试官手里的笔顿了顿,眼神里的期待淡了几分。轮到第二个人时,他同样没相关经验,却坐得笔首:“我之前没接触过这个岗位,但我做过客户对接,锻炼了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果能入职,我会在一周内熟悉岗位流程,尽快上手。”面试官点点头,在简历上划了个圈。

同样是“没经验”,前者用自贬把自己推到了“不行”的位置,后者用客观表达赢得了“值得试试”的机会。生活里,很多人没意识到,说话时的一句“我很笨”“我做得不好”,看似是谦虚,实则是亲手打破了自己的“窗户”——就像破窗效应说的,一扇窗户破了没人修,其他窗户很快也会被打破;你先在谈话中否定自己,别人也会跟着轻视你,觉得“你真的不行”。所谓“谈话不自贬”,不是要吹牛,是要守住自我尊重的底线,用客观的语言展现真实的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而不是你的“自我否定”。

自贬最可怕的地方,不是说出口的那一句话,是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你说“我做不好”,别人就会觉得“那我找别人做”;你说“我很笨”,别人就会觉得“跟他解释也没用”。这就是破窗效应在人际沟通里的体现:你先把自己的“窗户”打破,别人不会帮你修补,反而会默认“这扇窗本来就该破”。

职场里,有人做项目汇报,站在会议室前,第一句话就是“这次做得不太好,大家多包涵”。明明项目完成了80%的目标,只是有个小环节没衔接好,可他一开口就自贬,领导和同事的注意力瞬间都放在了“哪里不好”上,没人再关注“完成了80%”的成绩。最后领导说“那你再改改,下周再汇报”,原本能争取到支持的机会,就这样被一句自贬弄丢了。

还有人在团队协作中,总说“我不懂这个,你们定就行”。一开始大家还会问他的意见,可次数多了,真的就不跟他商量了,有好的机会也不推荐他,因为觉得“他自己都说不懂,肯定做不了”。他后来觉得委屈,说“我只是谦虚,没想到大家真的不重视我”,可他忘了,谦虚和自贬是两回事——谦虚是承认不足但不否定自己,自贬是首接把自己放在“不行”的位置上,别人自然不会把你放在“能行”的位置上。

古人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你自己先侮辱自己的能力,别人才会跟着侮辱你的价值。就像有人去谈合作,见面就说“我们公司规模小,可能给不了你们太多资源”,对方本来还想深入聊聊,一听这话,立刻就没了兴趣,最后找了另一家更有底气的公司。自贬就像给别人递了一把“轻视你的刀”,你亲手递过去,别人自然会用来刺伤你。

职场里的每一次谈话,都藏着机会——面试、汇报、谈合作、争取项目,这些场景里的自贬,丢的不只是当下的面子,还有未来的可能性。

面试时的自贬最首接,一句“我没经验,可能做不好”,几乎等于把“不录用我”写在了脸上。面试官招人的目的,是找一个“能做事、有信心”的人,你先否定自己的能力,他们自然会觉得“你可能真的做不好”,哪怕你有其他优势,也会被这句自贬盖住。相反,像之前第二个人那样,承认“没经验”是客观事实,却同时亮出“沟通能力强、愿意学习”的优势,面试官会觉得“这个人清醒又有态度,值得培养”,机会自然就来了。

工作中的自贬更隐蔽,却同样伤人。比如有人争取项目时,说“我之前没做过这么大的项目,怕搞砸了”,领导本来还想给你机会锻炼,一听这话,立刻就会把项目交给更有底气的人;有人跟领导提加薪时,说“我做得也一般,就是觉得工作挺久了”,领导本来还认可你的成绩,一听这话,反而会觉得“你自己都觉得做得一般,加薪确实没理由”。

职场里的机会,从来不是给“自我否定的人”的,是给“客观认识自己、有信心做好”的人的。就像有人做新媒体运营,领导问他能不能负责新账号,他没说“我没做过新账号,可能不行”,而是说“我没做过新账号的从0到1,但我运营过老账号,熟悉用户喜好,接下来我会先做竞品分析,一周内出启动方案”。领导觉得他有思路、有信心,就把新账号交给了他,最后新账号三个月就涨粉10万,他也因此被提拔为运营主管。

不止职场,日常人际里的自贬,也会慢慢让你变成“被忽视的人”。朋友聚会时,有人总说“我这点工资算什么,你们才厉害”,次数多了,大家聊天时就会刻意避开“收入”这个话题,慢慢也不跟他聊工作上的成就;有人跟朋友一起学做饭,总说“我手笨,做的肯定不好吃”,朋友本来还想跟他互相分享食谱,一听这话,也没了兴致,最后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手笨”的标签里打转。

日常人际中的自贬,会让别人觉得“你不需要被重视”——你说“我做的饭不好吃”,别人就不会期待你的手艺;你说“我没什么见识,你们聊”,别人就不会跟你聊深入的话题;你说“我选的地方肯定不好玩”,别人就不会再让你选聚会地点。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慢慢被排除在圈子之外,不是别人故意疏远你,是你自己用自贬,把别人推远了。

相反,不自贬的人,在人际里更受欢迎。比如有人跟朋友学做饭,说“我第一次做这个菜,可能卖相不好,但味道应该还行,你们帮我尝尝,提提意见”,朋友会觉得“他很真诚,愿意尝试”,自然会认真品尝、给建议;有人选聚会地点时,说“我查了这家餐厅,主打家常菜,评价不错,咱们可以试试,要是不好吃,下次再换”,朋友会觉得“他用心了,愿意尊重大家的感受”,聚会也会更开心。

日常人际里的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你尊重自己,用客观的语言展现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愿意跟你平等相处;你不尊重自己,用自贬否定自己,别人自然也不会尊重你,只会慢慢忽视你。

很多人怕“不自贬”会变成“吹牛”,其实不是。真正的不自贬,是“客观陈述事实+积极表达态度”,既不否定自己,也不夸大其词,让别人看到真实的你。

比如你没经验,不用说是“我做不好”,可以说“我没相关经验,但我学习能力强,会尽快熟悉”;你做得不够完美,不用说是“我做得不好”,可以说“这次有进步,但还有XX地方需要优化,接下来会改进”;你收入不高,不用说是“我这点工资算什么”,可以说“我现在收入还在提升,慢慢来”。这些话里,没有自贬,只有客观和积极,既守住了自我尊重,也让别人看到了你的态度。

有人担心“这样说会不会显得不谦虚”,其实谦虚不是否定自己,是承认不足并愿意改进。比如有人做设计,客户说“这个设计有点不符合我们的调性”,他没说“我太笨了,没理解对”,而是说“抱歉,可能我对贵司调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您能再说说具体需求吗?我马上调整”。这话既承认了“理解不够”的不足,又表达了“愿意调整”的积极态度,客户不仅不会生气,还会觉得“他很专业,有责任心”。

古人说“言为心声”,你说的话,藏着你的心态。自贬的话,藏着的是自我否定的不自信;客观积极的话,藏着的是自我尊重的底气。当你学会用“客观+积极”的语言说话,不仅能规避破窗效应,让别人更尊重你,还能慢慢建立自信,形成“越不自贬,越自信;越自信,越能做好事”的良性循环。

想要避开自贬,不用做什么复杂的事,从“换个说法”开始就行。

第一,把“我不行”换成“我可以试试”。比如领导让你做一件没做过的事,别再说“我不行”,试试说“我没做过,但可以试试,有不懂的地方会向您请教”。

第二,把“我很笨”换成“我还需要提升”。比如学新技能学得慢,别再说“我很笨”,试试说“我现在还不太熟练,还需要多练习提升”。

第三,把“我做得不好”换成“我有进步,还有优化空间”。比如工作没做到完美,别再说“我做得不好”,试试说“这次比上次有进步,XX环节还能优化,接下来会调整”。

这些小小的改变,看似简单,却能慢慢改变你说话的习惯,也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就像有人之前总说“我不行”,后来试着说“我可以试试”,慢慢发现,自己真的能做好很多之前觉得“不行”的事,领导和同事也越来越愿意给他机会,他说“原来不是我不行,是我之前总说自己不行,连自己都信了”。

最后想告诉大家:谈话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别用自贬打破自己的“窗户”,也别用自我否定弄丢自己的机会。学会不自贬,用客观积极的语言说话,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负责——你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你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

记住,你的价值,从来不是靠自贬来体现谦虚的,是靠客观的表达和积极的行动来证明的。从今天起,别再说“我不行”“我很笨”“我做得不好”,换成“我可以试试”“我还需要提升”“我会改进”,你会发现,不仅别人对你的态度变了,你对自己的看法,也会慢慢改变。

这个世界我来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