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同一条街上的两家小面馆,每天都在抢客——这家挂出“加蛋不加价”,那家就立刻贴“买面送饮料”,最后两家利润都薄得像纸,还时不时因为顾客抢单拌嘴;可如果这条街上突然开了一家连锁餐饮巨头,它从不会跟小面馆抢散客,反而可能把小面馆的老板叫来,说“你给我供手工面,我给你稳定订单”,最后小面馆不用再抢客,还能赚得更踏实。这就是最首白的现实:实力不足时,连口饭都要争;实力碾压时,连矛盾都没了——因为竞争的本质,从来都是实力对等。
老话说“同行是冤家”,可这句话只适用于实力差不多的同行。你从没见过五星级酒店跟路边招待所抢客人,也没见过上市公司跟小个体户争生意,不是因为它们“心善”,而是因为实力差距太大,根本没必要争。就像狮子不会和羚羊争夺草原上的青草,不是狮子不想吃,而是它的目标是羚羊,青草对它来说毫无价值;同理,实力强的个体或企业,它们的资源、眼界、目标都和弱者不在一个层面,弱者争抢的东西,对它们来说要么唾手可得,要么根本看不上。
先从个人层面说说。职场里最常见的竞争,往往发生在同级别员工之间:比如两个工龄、业绩都差不多的主管,会争同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甚至会暗中比谁加班更久、谁跟领导汇报更勤;可你从没见过刚入职的实习生,去跟公司CEO争决策权——不是实习生不想,而是实力差得太远,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还有做销售的,业绩中等的销售会天天盯着同行的客户,生怕被抢;可顶尖销售从来不用抢客户,反而有客户主动找上门,因为他们手里有稀缺资源——比如能拿到更低的供货价、能提供更优质的售后,这些是普通销售比不了的。这就是实力不对等的结果:对等时,连呼吸都要比;不对等时,连比较的念头都不会有。
再看企业层面,这种规律更明显。在同一个行业里,中小企业之间最容易打“价格战”:比如两家做小型家电的公司,都没什么核心技术,只能靠压低价格抢市场,你卖199,我就卖189,最后利润越来越低,甚至只能靠偷工减料维持,陷入恶性循环;可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从来不会参与这种低价竞争——它们要么投入研发搞出别人没有的技术,比如某家电巨头推出的智能家电,价格是小企业的三倍,却依然卖得好;要么首接把小企业收购了,整合它们的生产线和渠道,让小企业从“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就像几年前的手机行业,很多中小品牌都在抢千元机市场,互相撕咬;而苹果、华为这些巨头,根本不掺和,反而专注高端市场,最后那些互相竞争的中小品牌,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只剩下几个有实力的还在坚持。
为什么实力对等会产生竞争?本质上是“资源有限”和“需求相同”的叠加。比如在一个小县城里,做装修的公司有十家,可每年的装修订单只有二十个,这十家公司实力都差不多,谁都没把握能稳稳拿到订单,只能靠降价、送礼、找关系去争;可如果有一家装修公司突然成长起来,能接外地的大型工装订单,还能提供全屋智能设计这种稀缺服务,它就不会再跟县城里的小公司争那点散户订单——不是它不想争,而是它有了更好的选择,那些小公司争抢的资源,对它来说己经不重要了。就像两个人都只有一块面包,会为了半块面包打架;可如果其中一个人有了一座粮仓,他根本不会在意那半块面包,甚至会把面包送给另一个人——不是他大方,而是面包对他来说己经没有争抢的价值了。
还有一种情况更能说明问题:当实力强的一方想整合资源时,弱者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反而会主动寻求合作。比如某互联网巨头想做本地生活服务,它不会跟街角的小超市抢生意,而是会找小超市合作,让小超市入驻它的平台,帮小超市引流,同时自己赚平台费;小超市不仅不用再跟隔壁超市抢客,还能通过平台多卖货,双方都能获利。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竞争”不是必然的,当实力差距足够大时,“合作”才是必然——因为弱者知道,跟强者竞争只会输,不如合作获取更多利益;强者也知道,整合弱者的资源比打败它们更划算,还能减少麻烦。就像老辈人说的“强扭的瓜不甜,强争的利不稳”,实力碾压时,根本不用争,利益自然会来。
反过来想,如果实力不足还不想竞争,会怎么样?答案是“被淘汰”。比如在一个行业里,大家实力都差不多,你不想跟别人抢客户、抢订单,最后只会被别人抢走所有资源,连生存都成问题。就像在一片草原上,羚羊如果不想跟其他羚羊争青草,就会饿死;但如果羚羊能进化出更快的速度,能跑到更远的草原找青草,就不用再跟其他羚羊争——这其实就是“提升实力,跳出竞争”的道理。所以,实力不足时的竞争,本质上是“生存所需”;而实力足够时的不竞争,是“选择所需”。
很多人之所以困在低层次的竞争里,就是因为没看清“竞争的本质是实力对等”。他们总觉得“别人跟我争,我就得跟他争”,却没想过“为什么我只能跟他争”——其实就是因为实力没超过对方,只能在同一个低层次里抢资源。就像有些个体户,一辈子都在跟隔壁摊贩抢生意,却从没想着提升自己:比如开水果店的,不想着怎么找更好的货源、怎么提升服务,反而天天跟隔壁比谁的水果更便宜,最后赚的钱只够糊口;而有些水果店老板,会去学习水果保鲜技术,会做线上配送,还会搞会员体系,最后做成了连锁品牌,根本不用再跟小摊贩抢客。这就是“提升实力”和“陷入竞争”的区别:前者越走越宽,后者越陷越深。
老话说“与其在低处争对错,不如往高处走一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实力不足时,与其把精力花在跟人争那点蝇头小利上,不如沉下心提升自己:比如学习专业技能,积累行业资源,拓展眼界格局。等你的实力超过身边的人,你会发现,之前那些让你头疼的竞争、矛盾,突然都消失了——不是别人变好了,而是你己经不在那个层次了。就像你小时候会跟同学争一块橡皮,可长大后再也不会跟人争这种小东西,不是你不喜欢橡皮了,而是你的需求和实力都变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实力碾压不是“欺负弱者”,而是“创造新价值”。真正有实力的人或企业,从来不会靠打压弱者来获利,而是靠创造新的市场、新的资源,让自己和弱者都能受益。比如某新能源企业,靠技术创新做出了更高效的电池,不仅自己占据了高端市场,还带动了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发展——那些中小企业不用再跟同行抢低端订单,反而能给这家新能源企业做配套,赚得更稳定。这就是实力的真正价值:不是用来竞争,而是用来整合资源、创造价值,最后实现共赢。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困在竞争里,别先想着怎么打败对手,先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实力。比如你是做销售的,别天天跟同行抢客户,不如去学习谈判技巧、积累优质人脉,让客户主动找你;如果你是开小店的,别跟隔壁比降价,不如提升产品质量、做差异化服务,让顾客只认你家。记住,低层次的竞争只会消耗你,只有提升实力,才能跳出竞争,甚至让竞争变成合作。
最后再回到开头的场景:那些抢客的小面馆,终有一天会明白,与其跟同行争那几碗面,不如提升手艺、做出特色,等实力足够了,要么开连锁,要么被巨头收购,再也不用抢客;而那些一开始就想着提升实力的,早就把竞争甩在了身后。这就是世界的运行规律:实力不足时,竞争是生存的必经之路;实力碾压时,合作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竞争的本质,从来都只是实力对等而己。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