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记得前几年的“奶茶加盟热”吧?一条街上原本只有一家奶茶店,生意不错,没过半年,突然开了西五家,都是跟风加盟的——有人看到“加盟手册上写着月赚5万”,就凑钱交了加盟费;有人看到别人排队买奶茶,觉得“这生意稳赚”,连市场调研都没做就开了店。结果呢?一条街的奶茶店抢有限的客源,只能打价格战,一杯奶茶从15块降到8块,还送小料,最后除了最早开的那家,其他几家要么转让,要么天天亏损,有人甚至把几年的积蓄都亏光了。而同一时间,有人没跟风开奶茶店,反而开了家“奶茶原料配送店”——给周边的奶茶店送鲜奶、茶叶、包装杯,因为奶茶店多,需求大,他反而赚得盆满钵满。这两种结局的差距,就在于“从众”和“逆向思维”的不同选择——老话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财富从来不是跟着人群抢来的,而是避开人群,找到被忽视的机会赚来的。
先得说清一个残酷的真相:从众必亏,不是因为“机会不好”,而是因为“人太多,机会就变成了陷阱”。就像一群人去抢一块蛋糕,原本够10个人分,结果来了100个人,每个人只能分到一点点,甚至有人挤破头都没抢到,还赔上了时间和精力。投资领域里,这种情况最常见:2015年股市热的时候,菜市场的大妈都在讨论炒股,有人把养老钱都投进去,结果股市大跌,很多人亏了一半以上;2021年新能源基金热的时候,大家都在晒“基金收益”,有人跟风买了重仓新能源的基金,结果后续基金净值大跌,被套了好几年。这些人不是没选对“热门领域”,而是选在了“人群扎堆的时候”——热门领域的红利早就被先进场的人赚走了,后面跟风的人,只能接盘“高价的泡沫”,最后亏损离场。
创业领域也一样,从众的人往往死得最快。比如前几年“社区团购”火的时候,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烧钱补贴,很多个人创业者也跟风做“社区团长”,自己建群、找货源、送货,结果互联网公司的补贴一停,个人团长因为没有供应链优势,拿货价比大平台高,客户都流失了,最后只能解散社群。还有“首播带货热”,有人看到主播赚钱,就跟风买设备、找货源,结果没流量、没粉丝,一场首播下来只卖出去几单,连设备钱都赚不回来。这些创业者的问题,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跟着人群走,没看到背后的风险”——人群扎堆的领域,要么有巨头垄断,要么竞争激烈到没利润,普通人进去,只能当“炮灰”。
反过来,那些靠逆向思维赚钱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抓住机会。比如2020年疫情初期,线下餐饮都在关门,有人却逆向开了“社区生鲜配送”——因为大家不能出门,需要送菜上门,他联系本地农户,建社区群接单,每天能送几百单,几个月就赚了之前一年的钱;而等疫情好转,大家都开始做社区生鲜时,他又及时转型,做“预制菜配送”,因为他看到“上班族没时间做饭”的需求,又一次抓住了机会。还有投资领域,2018年股市低谷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割肉,有人却逆向加仓买了低估的蓝筹股,因为他知道“股市跌多了会涨,好公司的股票迟早会回到合理价格”,结果两年后股市回暖,他的收益翻了一倍多。这些人不是“运气好”,而是看到了“人群忽视的价值”——别人恐惧时,他们看到了机会;别人贪婪时,他们看到了风险。
为什么“逆向思维”能赚大钱?核心有两个原因:第一,避开竞争,拿到“低价筹码”。人群扎堆的领域,竞争激烈,你要花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才能分到一杯羹;而逆向布局的领域,没人关注,你能以更低的成本进场,比如在股市低谷买股票,价格低,风险小;在某个行业没火的时候创业,租金低、货源充足,还能积累客户。第二,看到长期价值,不被短期热度迷惑。从众的人往往只看“短期赚不赚钱”,比如看到奶茶店排队就跟风,没看到“一条街开太多会亏损”;而逆向思维的人看“长期需求”,比如看到社区生鲜的长期需求,在没人做的时候进场,等别人跟风时,他己经有了稳定的客户和供应链。
但很多人会陷入“逆向思维的误区”,以为“反着人群走就是逆向思维”,其实不是。比如有人看到大家都不做“传统书店”,就逆向开传统书店,结果因为没人看书、租金高,很快倒闭——这不是逆向思维,是没看到“传统书店需求萎缩”的本质。真正的逆向思维,是“理性分析后的与众不同”,不是“盲目反着来”。比如有人看到大家都不做“传统书店”,但看到“家长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需要阅读空间”的需求,就开了“亲子书店”,卖儿童绘本,提供阅读区和手工活动,反而生意很好——这才是真正的逆向思维,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细分需求”。
还有人觉得“逆向思维需要很多钱和资源”,其实普通人也能做到。比如做副业,别人都在做短视频带货,你可以做“短视频配套服务”,比如帮别人写脚本、剪视频、做封面,因为带货的人多,需要配套服务的人也多,这就是逆向;比如买基金,别人都在买热门的新能源、半导体基金,你可以买低估的医疗、消费基金,因为这些板块迟早会涨,这也是逆向。普通人的逆向思维,不用做多大的事,而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找到“人群没关注的小机会”,慢慢积累,就能赚到钱。
为什么人们总是忍不住“从众”?其实是三个心理因素在作祟:第一,害怕错过(FOMO),看到别人赚钱,就怕“自己不跟风会错过机会”,比如看到别人买基金赚钱,就赶紧跟风,生怕晚了没机会;第二,随大流有安全感,觉得“大家都做的事,肯定没错”,比如看到很多人开奶茶店,就觉得“这么多人做,肯定赚钱”,却没看到风险;第三,缺乏独立思考,懒得分析机会的本质,觉得“跟着别人走省事儿”,结果被别人带偏。老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财富也一样,大多数人都看好的机会,往往不是机会;少数人看到的机会,才是真机会。
那普通人该怎么培养“逆向思维”,避开人群的陷阱?有三个实用的方法:第一,不看“短期热度”,看“长期需求”。比如看到一个行业火,先别跟风,想想“这个行业的需求能持续多久”,比如奶茶加盟热,短期需求火,但长期会因为竞争大而萎缩;而社区便民服务,长期有需求,就算短期不火,也能稳定赚钱。第二,分析“人群扎堆的原因”,判断是不是泡沫。比如看到大家都买某只基金,先看看“这只基金为什么涨”,是因为业绩好,还是因为大家跟风买?如果是跟风买,那就是泡沫,别进场;如果是业绩好,再考虑要不要买。第三,关注“被忽视的小众领域”。比如大家都做短视频带货,你可以关注“短视频的配套服务”;大家都做线上生意,你可以关注“线下的社区服务”,小众领域竞争小,需求却不少,很容易赚到钱。
巴菲特说过:“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不是让你盲目反着来,而是让你在人群情绪化的时候,保持理性。比如大家都贪婪地买股票、买基金时,你要看到泡沫的风险,及时止盈;大家都恐惧地割肉、退出时,你要看到机会,果断布局。逆向思维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基于理性分析的财富逻辑——避开人群的陷阱,找到被忽视的价值,才能在财富的路上走得稳、赚得久。
最后想对你说:别再跟着人群抢“热门机会”了,那些看起来热闹的机会,往往是别人设好的陷阱;也别觉得“逆向思维很难”,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选副业不跟风,买基金不追热,慢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时间分析机会,比盲目跟风更划算——避开人群,你才能看到别人没看到的财富机会,才能真正实现“赚大钱”的目标,这才是符合世界运行规律的财富智慧。
作者“这个世界我来过”推荐阅读《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