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和谢尔盖的身影消失在北方层峦叠嶂的山林之中,仿佛两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散去后,野狼峪营地表面恢复了往日的节奏。训练的口号声,铁锹挖掘工事的摩擦声,炊事班准备伙食的叮当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充满生气的营地交响乐。然而,一股无形的暗流却在支队高层之间悄然涌动。苏联观察员的突然造访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像一片悬在头顶的乌云,让林锋、周保中等人心头难以真正轻松。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临时指挥部木屋里,马灯的光晕将林锋和周保中的身影投在粗糙的木板墙上。桌上摊开着地图和几份刚收到的侦察报告。
“队长,北面的哨卡报告,这几天对面(指苏境)的巡逻频率明显增加了,而且有时候会故意靠近边界线,像是在观察什么。”周保中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担忧,“安德烈回去后,看来那边确实有了反应。”
林锋的手指在地图上苏满边境线缓缓划过,目光沉静。“增加巡逻,既是施压,也是警惕。他们在观察我们接下来的动向,评估我们是否可控,是否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他顿了顿,看向周保中,“老周,你觉得安德烈这个人怎么样?他的报告,会偏向于‘疑虑’还是‘赞赏’?”
周保中沉吟片刻,仔细回想着安德烈在营地里的点滴表现:“这个人……很专业,也很谨慎。话不多,但观察得非常仔细。他看过我们的训练,特别是步坦协同那次,虽然没说什么,但我注意到他看了很久,眼神里有惊讶。他也详细询问了黑石口战斗的细节,对我们能用有限的兵力打出那样的反击战,似乎很感兴趣。不过,他也反复提到了‘风险’和‘平衡’,对咱们袭击机场这种首接挑战关东军核心利益的行为,明显有所保留。”
“也就是说,是既有赞赏,也有疑虑。”林锋总结道,“赞赏我们的战斗力和潜力,疑虑我们的‘冒险’倾向可能带来的不可控后果。这很符合他们的一贯立场:希望我们能在东北牵制日军,但又不想我们闹得太大,把火引到自己身上。”
“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周保中问道,“是暂时低调一些,巩固根据地,消除他们的疑虑?还是……”
“不。”林锋果断地摇了摇头,“我们不能被别人的态度牵着鼻子走。抗日是生死存亡之战,每一步都要基于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苏方的态度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持续展现出让他们无法忽视的价值,以及……能否让他们相信,支持我们,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即使短期内有些风险。”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和远处山脊的轮廓。“我们要做的,不是刻意迎合或退缩,而是继续做强自己。用更扎实的战绩,更稳固的根基,来回答他们的疑虑。同时,也要适当注意策略,避免过度刺激日苏之间那根敏感的神经。”
“我明白了。”周保中点点头,“就是既要敢打敢拼,又要打得聪明,打得有分寸。”
“对。”林锋转过身,“通知下去,近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全力巩固野狼峪根据地,修建更完备的防御工事和秘密撤离通道,储备过冬物资。第二,加快新兵训练和老兵战术提升,特别是小分队游击战术和山地作战能力。第三,派出小股精干队伍,向根据地周边区域渗透,发动群众,建立秘密交通站和情报网,扩大我们的活动空间和战略纵深。暂时不进行大规模、高调的攻击行动,但对小股的日伪军、零散的据点、重要的交通线,该打还得打,保持对敌人的压力,同时锻炼部队。”
“这样好!”周保中表示赞同,“既展现了我们积极防御、持续战斗的姿态,又避免了过早与日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符合我们现阶段休整发展的需要,也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苏方的‘冒险’担忧。”
计划确定后,雪暴支队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只是这次的目标从凌厉的进攻转向了深沉的扎根。野狼峪的山谷中,防御工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坚固和隐蔽,坑道、暗堡、雷区、瞭望哨,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战士们训练的内容也更加侧重于山地行军、隐蔽接敌、精准射击、爆破技巧以及最重要的——群众工作。林锋亲自给选出的政工干部和侦察兵上课,讲解如何发动群众、建立隐蔽根据地、获取情报以及应对敌人清乡保甲制度的方法。
与此同时,几支由老兵带领的精干小分队,像种子一样,被撒向了野狼峪周边的广大区域。他们化装成樵夫、猎户、行商,深入村庄、镇甸,秘密接触贫苦百姓,宣传抗日道理,打击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逐步建立起一个个秘密的联系点和情报站。这些行动虽然规模不大,却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点点瓦解着日伪的统治基础,扩大着雪暴支队的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中,林锋也并未完全依赖传统的斗争方式。他谨慎地使用着系统的能力。“战场实时态势感知”在小分队执行危险任务时,多次提前预警了日军的巡逻队或特务,避免了损失。他也消耗部分战功,兑换了一些当前急需且不易引人怀疑的物资,比如高效的治疗外伤的草药配方(交由卫生队研究使用)、更加精准的东北地区地图、以及一些关于简易无线电侦听和反侦听的技术资料(由支队里几个有点文化基础的战士摸索学习),悄无声息地提升着部队的软实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野狼峪根据地像一颗深埋于冻土下的种子,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顽强地积蓄着力量。而北方的邻居,也并未停止他们的观察和评估。
大约一个月后,一个飘着细雪的傍晚,野狼峪北侧秘密通道的哨兵,再次带来了两位“老朋友”——安德烈和谢尔盖。这一次,安德烈的脸上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和严肃,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还是在林锋那间简陋的木屋里,安德烈捧着热水碗,开门见山地说道:“林锋同志,我上次回去后,将观察报告呈递了上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评估,上级让我再次前来,与你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林锋不动声色:“请讲,安德烈同志。”
“首先,”安德烈清了清嗓子,“我必须承认,你们在这段时间里所做的一切,令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战斗,更重要的是你们扎根群众、巩固根据地、进行系统训练的做法。这显示出你们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有着长远目标和严密组织的武装力量。这种稳健而又积极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之前的一些担忧。”
这是明确的赞赏了。林锋微微颔首:“感谢贵方的认可。生存和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很清楚,没有稳固的根基,一切胜利都是空中楼阁。”
安德烈话锋一转,但语气并不强硬:“然而,疑虑依然存在。关东军近期虽然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付你们,但其总体实力并未遭受根本性削弱。一旦他们完成兵力调整和战术适应,必然会发动规模空前的围剿。你们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和信心应对?这是莫斯科方面非常关心的问题。”
林锋迎上安德烈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我们从不低估敌人的强大,也深知未来的斗争将更加残酷。但我们更有必胜的信念和战斗到底的决心。关东军纵然强大,但它深入我国领土,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而我们,保卫的是自己的家园,背后是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同胞。只要战术得当,依靠群众,我们就有信心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赢得胜利。至于围剿……”,他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我们己经在黑石口给了他们一个教训,如果他们再来,我们还会用更狠的打击来回敬他们。”
安德烈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能感受到林锋话语中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和基于现实分析的冷静,这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建立在一次次战斗胜利和对敌我形势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坚定。
“很好。”安德烈点了点头,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基于目前的评估,我方认为,继续保持并适当深化与贵部的合作,符合我们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因此,我此次前来,带来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方案。”
林锋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内容来了。
安德烈继续说道:“除了之前约定的,可以通过特定渠道,用你们缴获的某些特殊物资(如日军密码本、技术图纸、军官标识等)交换一部分常规武器弹药和药品外,”他压低了声音,“我们可以考虑,在极端情况下,为你们提供有限度的、间接的情报支援,比如……关于日军大规模部队调动的模糊预警。当然,这需要最高级别的授权,并且不能作为你们决策的唯一依据。”
情报支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只是“模糊预警”,但在关键时刻,可能就能挽救整个支队的命运!林锋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保持着表面的平静:“如果是这样,那将对我们有莫大的帮助。我们愿意用更卓越的战绩来回报这份信任。”
“此外,”安德烈看了一眼旁边的谢尔盖,谢尔盖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小木盒,放在桌上。“这是一点小小的‘礼物’,或许对你们有用。”
林锋打开木盒,里面是几本厚厚的、装订精美的俄文书籍,还有几套精密的手术器械。书籍的封面上写着俄文,他看不懂,但旁边有谢尔盖手写的中文标签:《野战工事构筑学》、《炮兵基础教程》、《冬季作战卫生保障》……而那几套闪着寒光的手术器械,更是支队卫生队梦寐以求的宝贝!
这份“礼物”,价值千金!它不再是简单的武器弹药,而是知识和技术,是能够帮助雪暴支队实现内在提升的宝贵财富!这充分说明了苏方态度的转变,从单纯的武器提供者,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培植”方向倾斜。
“这……太珍贵了!我代表雪暴支队全体指战员,向贵方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林锋这次是真的有些动容了。
安德烈摆了摆手:“希望这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战斗。但是,林锋同志,我必须再次强调,‘谨慎’和‘分寸’至关重要。我们的支持是建立在你们能够持续生存并有效牵制日军的基础上的。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失控的‘冒险’行为,都可能影响这一切。”
“请放心,安德烈同志。”林锋郑重承诺,“我们追求的是最终的胜利,而不是一时的痛快。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次会面,在一种比第一次融洽得多的气氛中结束了。送走安德烈后,林锋看着桌上那盒沉甸甸的“礼物”,久久不语。来自北方的态度,己经从最初的警惕和疑虑,转变为有保留的赞赏和有限度的支持。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雪暴支队用鲜血和战绩换来的外交成果。
然而,林锋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支持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真正的依靠,永远是自己。他拿起那本《野战工事构筑学》,抚摸着粗糙的封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翻译这些书,组织学习。把这些手术器械交给卫生队。”他对周保中吩咐道,“我们要把这些知识,尽快变成我们自己的战斗力。外部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在任何风雨中屹立不倒,才能赢得最终的、不受制于人的胜利!”
北方的风雪依旧,但野狼峪中的火种,因为这份来自远方的、复杂难言的赞赏与支持,而燃烧得更加旺盛,也更加沉稳。第一卷的故事,就在这种希望与挑战并存、内部扎根与外部博弈交织的氛围中,缓缓落下了帷幕,为第二卷更宏大的斗争,埋下了深沉的伏笔。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雪暴,抗联之钢铁洪流(http://www.220book.com/book/MBP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