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天河工程师的交流,让林峰深感人才埋没的可惜。他越发留意起项目部里那些看似普通,却可能身怀绝技或拥有特殊资源的人。而人脉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联结。
这天周末,林峰特意去了趟市里的新华书店。他并非漫无目的地闲逛,而是目标明确地寻找了几本最新出版的测绘和建筑材料期刊。他记得杨工提起过很难接触到前沿资料。
周一上班,他带着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期刊,再次来到了测绘办公室。
“杨工,上次提到的期刊,我找到了两本,您看看有没有用。”林峰将书递过去。
杨天河接过,只看了一眼封面,眼睛就亮了起来,如同看到了稀世珍宝。“《测绘通报》最新期!还有《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这……这太珍贵了!林工,真是多谢你了!”他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嘴里连连道谢。
“杨工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林峰笑道,“以后我看到相关的,再给您带。”
杨天河感激不己,觉得林峰不仅技术好,为人更是没得说。他小心地收好期刊,像是想起什么,说道:“林工,你上次问起关于不同品牌水泥特性对外加剂适配性的影响,我有个老同学,是省建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叫沈如海,他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你要是感兴趣,下次他来这边调研,我介绍你们认识?”
省建材研究所的研究员?
林峰心中一动!这绝对是条重要的人脉!不仅能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这正是他目前最需要拓展的圈子。
“那太好了!求之不得!”林峰立刻表示,“能向专业的科研人员请教,机会难得。那就麻烦杨工您牵线搭桥了。”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杨天河爽快地答应,能为林峰做点事,他似乎也很高兴。
人脉的雪球,开始慢慢滚动。
与此同时,“高效灵”减水剂的生意,在老周勤勉的奔波下,也悄然拓展。
这天下工后,老周又神秘兮兮地找到林峰,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但这次似乎还有点别的事情。
“林工,好消息!公路局那边又订了三十公斤!还有邻县水利局工地的老陈也听说了,想要五十公斤试试!”老周先从怀里掏出一个更鼓囊的布包,塞给林峰,“这是两边收上来的款子,扣掉我那份和路费,都在里头了!”
林峰接过,手感沉甸甸,估计得有七八十块。他心中欣喜,这意味着母亲的药费和家里的开销能支撑更长时间了,而且生意的路子正在拓宽。
但他注意到老周似乎欲言又止,便问道:“周师傅,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老周搓了搓手,脸上露出一丝为难和担忧:“林工,是这么个事……量越来越大,我老是骑个自行车跑来跑去,也不是个事儿,太扎眼。而且……最近赵工好像闻到点味儿了。”
林峰眉头一皱:“赵工?他怎么了?”
“他前天莫名其妙问我,最近是不是发洋财了,老是往外面跑。”老周压低声音,“虽然被我糊弄过去了,但我怕他盯上我了。这老小子,心眼小得很,见不得别人好。”
林峰目光微凝。这确实是个问题。小打小闹可以,但随着规模稍微扩大,运输和保密就成了短板。赵工的嫉妒更是一颗定时炸弹。
“周师傅,你说得对。这事我们必须得更稳妥些。”林峰沉吟片刻,“运输的问题,我想办法解决。至于赵工那边,你最近稍微收敛点,跑勤一些的工地暂时缓缓。咱们得换个更安全的法子。”
“成!我听你的!”老周见林峰重视并有了主意,心下稍安。
送走老周,林峰看着手里那包钱,喜悦之余也感到了压力。生意带来的不仅是收益,还有风险。如何建立一个更隐蔽、高效的流通渠道,是他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
他想到刚才杨工提到的省建材研究所的沈如海。如果能和这种正规研究机构搭上线,未来或许能通过更官方、更安全的渠道来运作新技术和新材料。但这需要时间和契机。
眼前的问题,还需要眼前的办法。
他想起一个人——项目部车队那个姓王的司机。那是个西十多岁的老司机,脸上总是带着笑眯眯的表情,据说私下里经常用单位的车帮人拉点私货,赚点外快,门路很活络。之前林峰去省城,就是坐他的车,路上还聊过几句。
这个人,或许可以利用一下。
第二天中午,林峰特意提前一点去食堂,打了一份肉菜,又去小卖部买了一包稍微好点的“红塔山”香烟。然后,他溜达到了项目部车队值班室。
王司机正翘着脚在看报纸,旁边放着搪瓷缸子。
“王师傅,吃着呢?”林峰笑着打招呼,很自然地将那包烟放在桌上。
王司机抬起头,看到是林峰,又瞥见那包红塔山,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呦,林技术员!稀客啊!快请坐快请坐!吃过了没?”
“吃过了。”林峰在他旁边坐下,递过去一根烟,并帮他点上,“王师傅,有件事想麻烦您一下。”
“嗨,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林工你尽管说!能办的我肯定办!”王司机吐着烟圈,很是爽快。他现在也知道林峰是项目部里的红人,巴结还来不及。
“我有个远房表哥,在邻县农机厂上班。”林峰编了个理由,“他们厂里有点废旧的机器零件想处理掉,量不大,但次数可能多了点,想找个靠谱的车偶尔捎带一下,付点油钱。不知道王师傅您这边方不方便?”
王司机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私下跑运输的暗话。他精明的小眼睛转了转,压低声音:“方便!怎么不方便!林工你的表哥,那就是自己人!跑哪里?多少货?什么时候要车?”
“主要是跑市里和邻县,货不多,就几个编织袋。时间不固定,可能需要的时候提前一天跟您说。”林峰说道,“油钱和辛苦费,肯定让您满意。”
“好说好说!”王司机拍着胸脯,“包在我身上!保证安排得妥妥当当!什么时候要车,你首接来跟我说一声就行!”
事情谈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有了这条隐蔽的运输线,老周就不用再辛苦骑车,暴露的风险也大大降低,而且能覆盖更远的距离。
离开车队值班室,林峰心情轻松了不少。
人脉的用处,就在于此。它不仅能提供信息和机会,还能在关键时刻,解决实际困难。
技术、人脉、资金,这三股细流,正在慢慢地汇聚、壮大。
他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虽然赵工的阴影仍在,但前路,似乎又清晰了不少。
作者“用户27308319”推荐阅读《重生九零:基建狂魔从技术员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CC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