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秋阳下的惊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77年的秋阳,把石头沟的晒谷场晒得暖洋洋的。金黄的玉米棒子堆成小山,林致远正拿着木锨翻晒,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干燥的泥土上,瞬间就没了踪影。空气中满是玉米的清香,还有远处山上松针的味道——这是石头沟一年里最安稳的时节,秋收刚过,冬播还没开始,村民们难得有几天清闲,要么在晒谷场忙活,要么在家修补农具,连孩子们的笑声都比平时多了几分。

“远娃,歇会儿!喝口水!”林母提着一个粗瓷壶走过来,壶里是凉好的绿豆汤,这是她特意煮的,怕儿子中暑。林致远放下木锨,接过壶,大口喝了几口,绿豆的清甜顺着喉咙滑下去,解了不少乏。他抬头看了看天,秋阳正好,云很淡,像被风吹散的棉絮,心里突然觉得安稳——村小的屋顶己经修好,张老师的正式教师手续公社正在审核,喇叭里天天说“尊重知识”,他每天晚上还能跟着张老师学《物理》,这样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就在这时,村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人喊:“远娃!张老师!出事了!出大事了!”

林致远心里一紧,以为是张老师的手续出了问题,赶紧往村口跑。只见知青小李背着帆布挎包,跑得满头大汗,鞋子上还沾着泥,脸涨得通红,像有什么天大的急事。他一见林致远,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在抖:“远娃!快!找张老师去!重大消息!党中央决定了!要恢复高考了!今年冬天就考!”

“啥?”林致远手里的木锨“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怀疑自己听错了,“恢复……恢复高考?”

“对!恢复高考!”小李用力点头,从挎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报纸,指着上面的标题,“你看!《人民日报》上写的!‘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后上大学不用推荐了,凭本事考试!远娃,你能上大学了!张老师也能上大学了!”

林致远的脑子“嗡”的一声,像被惊雷炸了。高考——这个词他听张老师说过,说那是以前上大学的路,后来停了;他也听知青们议论过,说“要是恢复高考,就能回城读大学了”。可他从没想过,这个“要是”会变成真的,会这么突然地砸在他面前,砸在石头沟的秋阳里。

他没顾上捡地上的木锨,也没跟林母打招呼,转身就往破庙跑。风从耳边吹过,带着玉米的清香,可他却觉得呼吸急促,心脏“砰砰”地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他要找张老师,要让张老师知道这个消息,要让张老师看看这张报纸,要确认这不是梦。

破庙的门还是虚掩着,张永康正坐在供桌前,整理那些泛黄的课本——他刚把《物理》和《化学》的页脚用浆糊粘好,怕翻得多了散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只见林致远跑进来,脸通红,眼里满是震惊,手里还抓着一张皱巴巴的报纸,连话都说不完整:“张老师……报……报纸……恢复高考了!今年冬天就考!”

张永康手里的浆糊刷“啪”地掉在供桌上,他猛地站起来,几步走到林致远面前,一把抓过报纸,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报纸上的标题“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几个字,像带着光,刺得他眼睛发疼。他一遍遍地读,嘴唇哆嗦着,连报纸都拿不稳,手在抖,肩膀也在抖——他等了十几年,从1966年高考停考,到他下乡当知青,到扎根石头沟当代课老师,他无数次在梦里梦见自己走进考场,梦见父亲对他说“永康,要考大学”,现在,这个梦,竟然真的要实现了。

“真的……是真的……”张永康的声音带着哽咽,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报纸上,晕开了墨迹,“党中央……真的恢复高考了……”

林致远看着张老师哭,自己也红了眼眶。他想起张老师藏在木箱子里的高考复习资料,想起张老师说“知识不会无用”,想起自己在油灯下苦读的夜晚,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坚持,所有的等待,都值了——高考恢复了,他能通过考试走出大山了,张老师也能通过考试回城,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石头沟。晒谷场的村民们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啥是高考?跟考工分一样不?”“考上大学能咋样?能当干部不?”“远娃能考上不?”

老支书也来了,他接过小李手里的报纸,虽然不认字,却听小李念了一遍又一遍,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好!好!这是好事!是咱石头沟的好事!以前说‘读书无用’,现在考上大学能有出息,咱娃读书就有奔头了!”

林父也来了,他站在人群外,看着兴奋的林致远和张永康,眉头却皱着——他不懂啥是高考,只知道儿子要是去考试,就得耽误冬播,耽误挣工分,家里本来就紧巴,要是考不上,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远娃,”他走过去,拉了拉林致远的胳膊,“这高考……能靠谱不?要是考不上,耽误了种地,咋整?”

林母也跟着担心:“是啊远娃,咱家里没啥钱,要是去县城考试,路费、住宿费都是钱,要是考不上,这钱不就白花了?”

周围的村民也安静下来,有人点头:“是啊,老林说得对,咱山里娃,哪能跟城里娃比?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好好种地,多挣点工分,娶个媳妇,踏实过日子。”

林致远看着父亲的担忧,母亲的犹豫,还有村民们的议论,心里的激动慢慢冷了下来——他知道大家说得对,家里穷,他基础差,跟城里娃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要是考不上,不仅耽误工分,还浪费钱,让家里雪上加霜。他低下头,看着自己满是老茧的手,突然觉得,“上大学”这个梦,好像有点太远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大家别这么说!”张永康突然开口,他擦了擦眼泪,眼神变得无比坚定,“高考是党中央定的,是给咱穷苦孩子机会!远娃聪明,又能吃苦,这几年跟着我学了不少知识,只要好好复习,肯定能考上!至于钱和工分,咱们可以想办法!”

他走到林父面前,郑重地说:“林叔,远娃是块读书的料,这是他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也是咱石头沟出第一个大学生的机会!您要是信我,就让远娃跟我复习,工分的事,我跟老支书商量,组织村民帮衬着;钱的事,我这里还有点积蓄,是这些年代课攒的,先给远娃用!”

老支书也赶紧说:“对!工分的事不用愁!远娃复习期间,他的工分村里给补!钱的事,咱们发动村民凑一凑,一分一毛也是心意,不能让远娃因为钱耽误了机会!”

“我愿意凑!我家有五毛钱!”“我家有两个鸡蛋,给远娃补身体!”“我家有旧本子,给远娃当草稿纸!”村民们纷纷开口,刚才的犹豫不见了,眼里满是期待——他们虽然不懂高考到底能带来啥,但他们知道林致远是个好娃,张老师是个好老师,他们愿意帮这个忙,愿意给石头沟的“希望”搭把手。

林父看着张永康的坚定,看着老支书的支持,看着村民们的热情,眉头慢慢舒展开。他想起林致远在油灯下苦读的样子,想起儿子说“想走出大山,让爹娘过好日子”,心里的犹豫慢慢变成了决心。他拍了拍林致远的肩膀,声音有点哑:“娃,爹信你!也信张老师!你就跟张老师好好复习,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爹和你娘能扛住!”

林母也红了眼睛,拉着林致远的手说:“对,娃,娘这就去把家里的鸡蛋攒起来,给你补身体,你可得好好学,别辜负大家的心意!”

林致远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又热了起来。他看着张老师,看着父母,看着村民们,突然觉得,“上大学”这个梦,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梦,而是石头沟所有人的梦,是大家用信任和支持托起来的梦。他用力点头,声音坚定:“张老师,爹,娘,大家放心,我一定好好复习,一定考上大学,不辜负大家!”

张永康笑了,他从供桌底下拿出那个木箱子,打开箱子,里面除了之前的课本,还有一本泛黄的《1965年高考真题汇编》,这是他当年准备高考时用的,藏了十几年,现在终于能派上用场了。“远娃,从今天起,咱们就开始系统复习!白天你要是有空就来破庙,晚上咱们就在这里学到深夜,我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你,把这些真题一道一道给你讲透!”

他翻开真题汇编,指着上面的题目说:“你看,这是当年的数学题,跟咱们现在学的差不多,只要你好好学,肯定能会!咱们先从数学和语文抓起,再补物理和化学,时间虽然紧,但只要咱们抓紧,肯定来得及!”

林致远看着真题上的题目,看着张老师认真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时间紧,任务重,基础差,困难肯定不少,但他不怕——有张老师的辅导,有父母的支持,有村民们的帮助,再难的坎,他也能跨过去。

西

那天下午,晒谷场的玉米没人管了,村民们都围在破庙周围,看张老师给林致远讲真题,有的帮着打扫破庙,有的回家拿旧本子、旧铅笔,还有的去山上砍竹子,给他们做笔筒。老支书则去了公社,想问问高考报名的具体手续,怕耽误了时间。

夕阳西下,秋阳把破庙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村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致远坐在供桌前,手里拿着铅笔,在旧本子上认真地做题,张老师坐在他旁边,一道一道地讲解,偶尔停下来,帮他纠正错误。破庙外,村民们小声议论着,脸上满是期待,像在守护一件稀世珍宝。

林父和林母也没回家,就在破庙外坐着,林父抽着旱烟,林母缝补着林致远的旧衣服,眼神里满是骄傲。他们看着破庙里的儿子,看着那个在油灯下苦读的身影,突然觉得,日子好像有了奔头,冬天好像不再冷了,石头沟好像真的能出一个大学生了。

晚上,林致远在破庙学到深夜,张老师给他讲完最后一道数学题,才让他回家。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风吹在脸上,带着凉意,可林致远却觉得浑身是劲。他抬头看了看天,星星很亮,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钻,他想起张老师说的“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想起村民们说的“我们信你”,心里突然觉得,这条路,他走定了。

回到家,林母还在等他,锅里温着绿豆汤,桌上放着两个煮鸡蛋。“娃,快吃了,早点睡,明天还要跟张老师学呢。”林母把鸡蛋剥好,递给林致远。林致远接过鸡蛋,咬了一口,蛋黄的香味在嘴里散开,比任何时候都好吃。

他吃完鸡蛋,没立刻睡觉,而是拿出日记本,在油灯下写了起来:“1977年秋,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了,张老师说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爹和娘支持我,老支书和村民们也支持我,他们给我凑钱,给我凑本子,帮我补工分。我一定好好复习,一定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不辜负这个‘变’的时代。”

写完,他合上日记本,小心地放进枕头底下,然后拿出张老师给的《1965年高考真题汇编》,借着油灯的光,又看了一道题。油灯的光很暗,却照亮了他的脸,照亮了他眼里的坚定,也照亮了石头沟的希望——这希望,藏在秋阳下的惊雷里,藏在破庙的课本里,藏在村民们的支持里,更藏在林致远那颗坚韧而炽热的心里。

他知道,从这天起,他的生活将不再是晒玉米、挣工分,而是真题、公式、课本,是一场为了梦想、为了信任、为了命运的战斗。而他,己经做好了准备,要在这场战斗里,拼尽全力,赢得属于自己,也属于石头沟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