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粮囤旁的犹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1977年深秋的傍晚,山风裹着寒意,吹得石头沟的玉米秆“哗啦啦”响。林致远背着半篓猪草从山上下来,远远就看见自家院子里的烟囱冒着青烟——那是母亲在做晚饭,烟囱里的烟很淡,说明灶里的柴火不多了,母亲舍不得多烧。

他加快脚步走进院子,放下猪草,就看见父亲林老实蹲在粮囤旁,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着什么。粮囤是用荆条编的,里面装着今年刚收的玉米和红薯,看起来鼓鼓囊囊,其实底下垫了不少干草,真正的粮食只够一家人吃到明年春天。

“爹,我回来了。”林致远喊了一声,走过去想帮父亲整理粮囤。

林老实抬起头,脸上满是疲惫,额角的皱纹比平时更深了。他没说话,只是指了指地上的画——那是几个歪歪扭扭的“正”字,是他在算今年的工分。“你今年的工分,比去年少了二十多个。”林老实的声音很哑,像被砂纸磨过,“要是再耽误些日子复习,工分就更少了,明年春天的粮食,怕是不够吃。”

林致远的心沉了一下。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工分是山里人唯一的“硬通货”,一个工分能换两斤玉米面,二十个工分就是西十斤粮食,够家里吃半个月。这几天他白天复习,晚上才帮家里干活,工分确实少了不少。

“娘在做饭,快洗洗手吃饭吧。”林母从灶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碗里盛着野菜汤,“有啥话,吃饭的时候再说。”她看了看林致远,又看了看林老实,眼里满是担忧——她知道丈夫在担心工分,也知道儿子在担心复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林致远走进灶房,洗了手,坐在小板凳上。灶里的火苗很小,母亲正用一个破勺子搅拌着锅里的玉米糊糊,糊糊很稀,能清楚地看到锅底。“娃,今天跟张老师学的咋样?”母亲小声问,想转移话题。

“挺好的,张老师教了我二元一次方程,我都会做了。”林致远勉强笑了笑,可心里的沉重没减——他知道,父亲的顾虑,不是一句“我学会了”就能打消的。

晚饭时,桌子上摆着三样东西: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一碟腌萝卜干,还有两个烤红薯——那是母亲特意留给林致远和林老实的,她自己只喝糊糊。

林老实没动红薯,只是端着碗,一口一口地喝着糊糊,喝得很慢,像是在琢磨什么。林致远也没动红薯,拿着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糊糊,心里盘算着怎么跟父亲说复习的事。

“远娃,”林老实突然放下碗,手里的筷子“当啷”一声落在桌上,“爹问你,这高考,你真有把握考上?”

林致远抬起头,看着父亲的眼睛——那是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面满是疲惫和犹豫,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望。“爹,我……我会尽力。”他小声说,不敢说“有把握”,他知道自己基础差,跟城里娃比差得太远。

“尽力?”林老实叹了口气,拿起小木棍,又在地上画了一个“正”字,“你知道一个工分能换多少粮食不?两斤玉米面!你要是复习一个月,少挣三十个工分,就是六十斤粮食,够咱娘俩吃一个月!要是考不上,这六十斤粮食就白扔了,还得花报名费、路费,咱家里啥条件,你不是不知道——去年你妹生病,借的五块钱还没还上呢!”

林母也跟着点头,眼里泛起了泪光:“远娃,娘不是不支持你读书,是咱家里太穷了。要是你考不上,这钱和工分都白花了,以后咋过日子?要不……咱还是先好好种地,等明年粮食多了,再想读书的事?”

林致远看着母亲的眼泪,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知道父母说得对,家里太穷了,经不起“试错”。去年妹妹林招娣发高烧,没钱去公社卫生院,母亲只能用土办法退烧,差点把命丢了,后来还是借了邻居王奶奶五块钱,才去公社抓了药。那五块钱,母亲攒了半年工分还没还上。

“可是……张老师说,这是我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林致远的声音更低了,他想起张老师昨晚跟他说的话,“远娃,你要是不考,这辈子就只能在山里种地,永远走不出去。”可看着父母的难处,他又觉得,这个“机会”,太沉重了。

院子里的风更冷了,吹得窗户纸“呜呜”响。林老实蹲在粮囤旁,拿起烟袋锅子,装上烟丝,却没点燃,只是拿在手里着。粮囤里的玉米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可这香味里,却裹着一家人的生存压力,压得林致远喘不过气。

“爹,娘,我知道家里难,可我想试试。”林致远突然抬起头,声音比刚才坚定了些,“张老师说,他会帮我复习,把他知道的都教给我;老支书也说了,我复习期间的工分,村里给补,不用咱家少挣;村民们也说了,要是需要报名费,他们帮咱凑——王奶奶昨天还说,愿意把她攒的鸡蛋卖了,给我凑钱。”

他看着林老实,继续说:“爹,就算我考不上,我跟着张老师学的知识也有用——我能帮家里算账,能帮村里算工分,还能帮大家修水渠的时候算坡度,这些都不是白学的。再说,要是我不试,我这辈子都要在山里种地,像您一样,一辈子跟土疙瘩打交道,您甘心吗?”

林老实的手顿了一下,烟袋锅子差点掉在地上。他看着林致远,这孩子从小就沉默寡言,却比谁都坚韧,从十岁就开始砍柴、种地,从没喊过苦,现在说出“不甘心”,让他心里猛地一震——他这辈子是跟土疙瘩打交道了,可他真的甘心儿子也这样吗?

林母也擦了擦眼泪,说:“他爹,远娃说得对,这是孩子走出大山的机会。要是咱因为钱和工分耽误了,以后后悔都来不及。我这里还有一块布料,是我结婚时攒的,能卖几毛钱;我再去跟邻居借点,报名费和路费总能凑齐。”

“借?”林老实皱起眉,“去年借王奶奶的五块钱还没还上,再借,咋还?”

“慢慢还!”林母的语气很坚定,“咱多攒点工分,多喂两头猪,总能还上。远娃要是能考上大学,以后就能当干部,就能让咱全家都过上好日子,这点钱算啥?”

林致远看着母亲,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母亲说的“当干部”是盼着他有出息,可他更想的是,考上大学能学到更多知识,回来帮石头沟的乡亲们做事,帮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他走到林老实面前,蹲下来,看着粮囤里的玉米,小声说:“爹,我知道您担心粮食不够吃,我复习的时候,早上起早点,先去地里干两个时辰活再去破庙;晚上学完习,再去割点猪草,不耽误家里的活。工分不会少太多,粮食也够吃。”

林老实看着儿子满是老茧的手,又看了看粮囤里的粮食,心里的犹豫慢慢松动了。他想起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十岁就帮家里砍柴,十三岁就跟他一起下地,从没让他操过心;想起张老师每次来家里,都夸远娃聪明、能吃苦;想起老支书说“远娃是石头沟的希望”——或许,这孩子真的能走出大山,真的能有出息。

西

林老实沉默了很久,终于拿起烟袋锅子,在石头上磕了磕,把烟丝倒回去,说:“行,那就试试。”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石头落进了林致远心里,让他瞬间松了口气。“爹,您同意了?”林致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里亮了起来。

“同意了。”林老实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了些,“早上早点起,先去地里干活,别耽误了复习;晚上别学得太晚,别累坏了身子。钱的事,我跟你娘去凑,不用你操心。”

“哎!”林致远用力点头,拿起桌上的烤红薯,掰成两半,一半递给父亲,一半递给母亲,“爹,娘,你们吃红薯,我去把猪草剁了。”

林母接过红薯,眼里又泛起了泪光,这次却是高兴的:“你别去了,娘去剁,你赶紧去把今天学的题再看看,别忘了。”

林致远没听话,拿起菜刀就去院子里剁猪草。菜刀落在猪草上的“咚咚”声,在安静的傍晚格外清晰,像在为他的“希望”敲打着节奏。林老实蹲在粮囤旁,看着儿子的背影,又看了看粮囤里的粮食,心里突然觉得,就算明年春天粮食不够吃,就算要再借点钱,也值了——这孩子,是家里的希望,也是石头沟的希望。

晚上,林致远在油灯下复习的时候,林母悄悄走进来,把一个布包放在他桌上,里面装着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布料,还有五毛钱——那是母亲结婚时的布料,舍不得穿,现在要拿去卖了凑报名费。“娃,这布料能卖两块钱,加上这五毛钱,报名费差不多够了。”

林致远拿起布料,布料是蓝色的,上面印着简单的花纹,摸起来很软。他知道这是母亲最珍贵的东西,现在却要为了他卖掉。“娘,这布料您留着吧,我……”

“别留了。”林母打断他,摸了摸他的头,“娘留着也没啥用,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好好学,别辜负娘的心意。”

林致远点点头,把布料放回布包,又拿起笔,在本子上写起了数学题。油灯的光很暗,却照亮了他的本子,也照亮了他眼里的坚定。他知道,父亲的同意,母亲的支持,不是结束,是开始——他要更加努力地复习,不能辜负家人的期望,不能辜负张老师的辅导,更不能辜负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窗外的风还在吹,可林致远觉得,今晚的风没那么冷了。粮囤里的玉米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混着油灯的光,组成了最温暖的画面——这画面里,有家人的支持,有希望的种子,还有一个山里娃对“走出大山”的执着。他知道,只要他坚持下去,只要家人和乡亲们还在支持他,他就一定能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的命运,让家人的命运,甚至让石头沟的命运,都变得不一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