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7年12月6日,高考当天的清晨,天还没亮透,石头沟的土路就被一层薄雪盖得发白。李叔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响着,在雪地上碾出两道深辙,林致远坐在拖拉机的拖斗里,怀里紧紧抱着装有复习笔记、熟鸡蛋和烙饼的帆布包,手指反复着贴身衣兜里的公社介绍信——那是老支书昨天特意给他开的,上面的红章在昏暗的光线下格外醒目。
“远娃,冷不冷?把这个披上。”李叔从驾驶座上递过来一件旧棉袄,是他平时下地穿的,袖口磨出了棉絮,却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拖拉机颠,你扶紧点,别摔着。”
林致远接过棉袄,裹在身上,点点头没说话——不是不想说,是心里太紧张,像有只兔子在跳。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石头沟超过一天,第一次去县城,第一次要参加决定命运的高考,怀里的帆布包像块沉甸甸的石头,装着全村人的期待,也装着他十二年的求学梦。
拖拉机驶过村头的老槐树时,他看见张永康站在树下,手里拿着个手电筒,灯光在雪地里照出一道光柱。“远娃,别紧张!”张老师的声音被风吹得有点飘,却格外清晰,“按平时复习的来,肯定能行!”
林致远从拖斗里探出头,用力挥了挥手,眼泪差点掉下来——张老师肯定是天不亮就来送他了,手电筒的光在雪地里晃了晃,像一颗星星,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拖拉机继续往前开,土路越来越窄,雪越来越厚,偶尔能看到几只早起的野鸡从路边的灌木丛里飞出来,吓林致远一跳。他靠在帆布包上,闭上眼睛,脑子里过着张老师昨天叮嘱的重点:“语文作文别写空话,数学遇到难题先跳过,物理的电路图要画清楚……”指尖还留着握笔的酸胀感,那是昨天做最后一套模拟题时留下的痕迹。
二
一个时辰后,拖拉机开到了公社。公社的砖瓦房在雪地里格外显眼,比石头沟的土房气派多了,墙上刷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是公社干部的。李叔把拖拉机停在公社门口的空地上,帮林致远把帆布包拎下来:“我去办点事,你在这等会儿,长途汽车应该快到了。”
林致远点点头,站在公社门口的屋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穿干部服的,有穿棉袄的农民,还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应该也是去县城考试的。他们说话的口音和石头沟不一样,语速快,用词也新鲜,比如“复习资料”“重点学校”,这些词林致远只在张老师的笔记里见过。
“你也是去县城考大学的?”旁边一个穿蓝布褂子的男生凑过来,背着个崭新的帆布包,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我是隔壁红星村的,叫赵建国,你呢?”
“林致远,石头沟的。”林致远小声说,有点拘谨地攥紧了自己的帆布包——他的包是张老师用过的,上面有个破洞,用针线缝了补丁,和赵建国的新包比,显得有点寒酸。
“石头沟?我知道,离这挺远的。”赵建国笑了笑,没在意他的拘谨,“我听说你们村有个老师教得特别好,叫张永康?我同学跟他学过,说他讲数学特别清楚。”
林致远眼睛一亮,点点头:“是,张老师教我好几年了,这次复习的题都是他帮我整理的。”提到张老师,他的话多了点,“他以前是县城中学的,后来因为成分问题回了农村,特别厉害。”
“那你肯定能考上!”赵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跟你说,县城的考场在县中学,可气派了,有两层楼,教室里有电灯,比我们公社的学校好多了。”
林致远心里一动——电灯?他只在公社见过一次,石头沟晚上只有油灯,灯光暗得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他想象着县中学的样子,想象着教室里的电灯,心里的紧张少了点,多了点期待。
没过多久,长途汽车“呜呜”地开过来了,是辆绿色的解放牌汽车,车身上写着“莽山县公社——县城”,车玻璃上结着冰花,里面挤满了人。李叔赶紧帮林致远挤上车,把帆布包递给他:“到了县城,记得找公社驻县城的办事处,找刘主任,他会帮你找考场。”
“知道了,李叔。”林致远挤在车门边,看着李叔在车下挥手,心里有点酸——李叔为了送他,耽误了下地干活,石头沟的冬天本来就冷,地里的活不等人。
汽车开动了,林致远靠在车门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点点变化——土路变成了石子路,雪变少了,路边的土房变成了砖瓦房,偶尔能看到几个小卖部,门口挂着“供应烟酒糖茶”的牌子。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背着工具的工人,还有几个和他一样去考试的学生,大家聊着天,话题离不开高考,离不开“改变命运”。
“听说这次高考特别难,全县就招几十个大学生。”一个穿工人服的大叔说,“我儿子也去考,要是能考上,就能当干部了,不用像我一样在工厂里搬铁。”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阿姨接话,“现在政策变了,尊重知识了,读书能有出路了,我家姑娘说,要考去省城,看看大城市的样子。”
林致远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更坚定了——他也要考上大学,不仅要去省城,还要回石头沟,帮村里修水渠、办学校,让石头沟的娃也能有电灯,有新书包,有读书的机会。
三
中午时分,长途汽车终于开到了县城。林致远跟着人流挤下车,站在县城的汽车站门口,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眼前是一条宽宽的柏油路,比石头沟的土路平整多了,路上有很多自行车,还有几辆摩托车,是公社书记都舍不得买的那种;路边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楼,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最新章节随便看!墙上刷着“热烈庆祝恢复高考”的标语,颜色鲜艳;远处有个供销社,玻璃柜台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新衣服、新书包、笔记本,还有林致远从没见过的水果糖;街上的人穿着整齐,有穿中山装的干部,有穿连衣裙的姑娘,还有几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他们走得很快,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这和石头沟太不一样了——石头沟的土路总是坑坑洼洼,下雨就泥泞不堪;石头沟的土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石头沟的供销社只有盐和酱油,想买块肥皂都要凭票;石头沟的人总是穿着打补丁的棉袄,脸上带着被太阳晒黑的沧桑。
林致远站在路边,有点不知所措,手里的帆布包攥得更紧了,生怕被人偷了——包里的鸡蛋和烙饼是乡亲们送的,复习笔记是张老师整理的,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你是石头沟的林致远吧?”一个穿干部服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手里拿着张纸条,上面写着林致远的名字。“我是公社驻县城办事处的刘主任,老支书给我打电话了,我来接你。”
林致远赶紧掏出公社的介绍信,递给刘主任:“刘主任,麻烦您了。”
“不麻烦,”刘主任接过介绍信,看了看,笑着说,“老支书跟我夸你好几次了,说你是石头沟最有出息的娃,这次肯定能考上大学。走,我带你去考场附近的招待所,先把东西放下,吃点东西,下午熟悉熟悉考场。”
刘主任带着林致远往招待所走,路上的景象让林致远目不暇接——有卖糖糕的小摊,香味飘得很远;有书店,门口摆着《高考复习资料》,是林致远想买却买不起的;有邮局,门口贴着邮票,是他以后给张老师写信要用的;还有县中学,就在招待所旁边,两层楼的红砖房,窗户很大,里面亮着电灯,操场上有几个学生在跑步,穿着整齐的运动服,比石头沟的孩子穿的补丁衣服好看多了。
“县中学的教室可好了,”刘主任指着县中学的教学楼,“里面有黑板,有课桌椅,还有电灯,晚上复习也亮堂。你要是考上大学,以后就能在比这更好的教室里读书了。”
林致远看着县中学的教学楼,心里一阵激动——他要是能考上大学,就能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听教授讲课,读很多很多书,就能像张老师希望的那样,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他摸了摸怀里的帆布包,熟鸡蛋还带着余温,像是乡亲们的手在轻轻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加油。
到了招待所,刘主任帮林致远开了个房间,是个两人间,里面有两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一盏电灯,比石头沟的土房亮多了。“你先休息会儿,”刘主任把钥匙递给林致远,“我去给你买碗面条,下午带你去看考场。”
林致远点点头,把帆布包放在桌子上,打开一看,熟鸡蛋没碎,烙饼还很完整,张老师的笔记也没湿——他之前一首担心拖拉机颠簸,把鸡蛋摔碎,现在终于放心了。他坐在床边,看着电灯,伸手摸了摸,暖暖的,比油灯亮多了,心里突然觉得,县城的好,不是因为房子气派,不是因为有自行车,是因为这里有知识,有希望,有能让山里娃改变命运的机会。
西
下午,刘主任带着林致远去看考场。县中学的门口挤满了考生和家长,有像林致远一样从农村来的,也有县城本地的,大家都在议论着考试的重点,脸上带着紧张和期待。林致远跟着刘主任走进校园,看着操场上的篮球架,看着教学楼里的课桌椅,看着教室里的黑板,心里的紧张慢慢变成了坚定——他要在这里,用自己的笔,写下改变命运的答案。
“你的考场在二楼的203教室,”刘主任指着教学楼的二楼,“明天早上八点开始考试,你早点来,别迟到。”
林致远点点头,走到203教室门口,透过窗户往里看——里面有三十张课桌椅,每张桌子上都贴着准考证号,黑板上写着“沉着应考,认真答题”,墙上挂着马克思和毛主席的画像,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亮得能看清黑板上的每一个字。他想象着明天自己坐在里面,拿着张老师送的铅笔,认真答题的样子,心里突然觉得,之前吃的苦,之前的沮丧,都不算什么——只要能考上大学,只要能不辜负乡亲们和张老师的期待,再苦再累都值得。
看完考场,刘主任把林致远送回招待所,又给他买了碗面条,里面卧了个荷包蛋——是刘主任特意让食堂师傅加的,说考试要补充营养。林致远吃完面条,把刘主任送出门,回到房间,坐在桌子前,打开张老师的笔记,开始看最后一遍重点。
电灯的光很亮,照在笔记上,照在林致远的脸上,也照在他手里的铅笔上——那支铅笔是张老师托知青买的,崭新的,笔杆上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林致远看着笔记上张老师工整的字迹,看着上面标着的“重点”,突然想起张老师昨天说的话:“远娃,你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考,是为了所有没机会读书的山里娃考。”
他拿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1977年12月6日,县城,看到电灯,看到县中学,我定不负众望,考上大学,回石头沟办学校,让山里娃也能有希望。”
写完,他把笔记本收好,放在帆布包里,又把明天要带的准考证、铅笔、橡皮都整理好,放在枕头边。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电灯,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明天的高考很难,可他不是一个人在考,有张老师的指导,有父母的陪伴,有乡亲们的期待,还有县城的电灯和教学楼,都在为他加油。
窗外的天慢慢黑了,县城的路灯亮了起来,在柏油路上照出一道道光柱,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林致远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张老师,爹娘,乡亲们,明天我一定好好考,一定考上大学,一定回来帮石头沟!”
这一夜,林致远睡得很踏实,没有做噩梦,没有紧张得失眠——他知道,自己己经做好了准备,准备迎接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准备从石头沟的土路,走向县城的柏油路,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